内伤胁痛
(痰饮、郁火、死血、肝肾虚)
【内伤胁痛之症】并无外感之邪,或左或右,胁肋作痛,或左右皆痛,或左右攻冲,或时痛时止,或常痛不休,此内伤胁痛也。
【内伤胁痛之因】或痰饮悬饮,凝结两胁;或死血停滞胁肋;或恼怒郁结,肝火攻冲;或肾水不足,龙雷之火上冲;或肾阳不足,虚阳上浮;皆成胁肋之痛矣。
【内伤胁痛之脉】右关滑数,胃家痰实。右寸沉弦,肺家悬饮。两关芤涩,乃是死血。左关数大,肝胆火冲。尺脉沉数,肾水不足。尺脉浮大,虚阳上越。
【内伤胁痛之治】痰饮聚于中脘,攻注两胁者,导痰汤加竹沥;悬饮凝结,咳逆胁痛,十枣汤;死血作痛,红花桃仁汤;恼怒伤肝,肝经郁火者,柴胡清肝饮、栀连柴胡汤;肝血不足,肝气不调,家秘补肝汤;肝肾真阴不足,龙雷之火上冲,家秘肝肾丸;若肝肾真阳不足,无根之火,失守上炎,八味丸治之。
十枣汤 见前篇。
栀连柴胡汤
家秘肝肾丸 治肝肾真阴不足,龙雷之火上炎,当滋阴降火。
八味肾气丸 治肝肾真阳不足。无根之火,失守上炎,法当引火归源。
桢用前二方,皆治龙雷之火,夫龙火主肾,雷火主肝,然当分肝肾之真阴虚、真阳虚;若真阴虚者,真水涸而火自旺,即干之上九,亢龙有悔之象,宜用家秘肝肾丸,敛而降之;若真阳虚者,真火不足,无根之火,失守上浮,即坤之上六,龙战于野之象,宜用《金匮》八味丸以摄伏之;一阴一阳,寒热天壤。堂儿问曰,临症何以分别?余曰∶真阴虚则火旺,原症脉象,俱是火候,如便闭、喘咳、骨蒸,六脉沉数,皆真阴虚也;若真阳虚则火虚,原症脉象,俱是虚候,如大便泄、小便清,六脉空大,皆真阳虚也。
- 内伤胁痛《症因脉治》
- 内伤胁痛《中医词典》
- 内伤泄泻《中医词典》
- 内伤胁痛《中医词典》
- 内伤泄泻《中医词典》
- 内伤小便不利《中医词典》
- 内伤胸痛《症因脉治》
- 内伤小便不利《中医词典》
- 内伤休息痢《中医词典》
- 内伤五脏《灵素节注类编》
- 内伤休息痢《中医词典》
- 内伤胃脘痛《症因脉治》
- 内伤休息痢《症因脉治》
- 内伤胃脘痛《中医词典》
- 内伤虚损忌发散也《医法圆通》
- 内伤胃脘痛《中医词典》
- 内伤蓄血《中医词典》
- 内伤胃《奇效简便良方》
- 内伤蓄血《中医词典》
- 内伤外感致病十九字《医学心悟》
- 内伤血痹虚劳《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内伤外感杂治说《笔花医镜》
- 内伤牙衄《中医词典》
- 内伤外感论《医学源流论》
- 内伤牙衄《中医词典》
- 内伤外感辨似《杂病心法要诀》
- 内伤牙衄《症因脉治》
- 内伤外感辨似《医宗金鉴》
- 内伤腰痛《中医词典》
- 内伤外感辨《伤寒括要》
- 内伤腰痛《中医词典》
《症因脉治》
- 作者:明·秦景明撰。清·秦皇士补辑。
- 原序
- 沈序
- 查叙
- 自序
- 凡例
- 卷首
- 论《医宗必读》症因差误治法不合
- 论赵氏《医贯》症因差误治法不合
- 论《内经》《金匮》中风卒中症因各别治法不同
- 论《内经》《金匮》阴虚阳虚症因各别治法不同
- 论《内经》《金匮》水肿腹胀症因各别治法不同
- 论《内经》膈气呕吐噎隔呕吐症因各别治法不同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