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持之以恒

《中医养生学》书籍目录

恒,就是持久,经常之意。养生保健不仅要方法合适,而且要经常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不断改善体质。只有持之以恒地进行调摄,才能达到目的。其大要有以下三点:

1、养生贯穿一生 在人的一生中,各种因素都会影响最终寿限,因此,养生必须贯穿人生的自始至终。中国古代养生家非常重视整体养生法。金元时期著名医家刘完素提出人一生“养、治、保、延”的摄生思想。明代张景岳特别强调胎孕养生保健和中年调理的重要性。张氏在《类经》中指出:“凡寡欲而得之男女,贵而寿,多欲而得之男女,浊而夭”。告诫为人父母者生命出生之前常为一生寿夭强弱的决定性时期,应当高度重视节欲节饮,以保全精血,造福后代。刘完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指出:“人欲抗御早衰,尽终天年,应从小入手,荀能注重摄养,可收防微杜渐之功”。根据少年的生理特点,刘氏提出“其治之之道,节饮食,适寒暑,宜防微杜渐,用养性之药,以全其真”。张景岳主张小儿多要补肾,通过后天作用补先天不足。保全真元对中年健壮,有重要意义。人的成年时期是一生中的兴旺阶段,据此特点,刘完素认为:“其治之之道,辨八邪,分劳佚,宜治病之药,当减其毒,以全其真”。这种“减毒”预防伤正思想,对于抗御早衰具有很要作用。张景岳更强调指出:“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通过中年的调理修整,为进入老年期做好准备。人到老年,生理功能开始衰退。故刘完素指出:“其治之之道顺神养精,调腑和脏,行内恤外护”,旨在内养精、气、神,外避六淫之邪,保其正气,济其衰弱。对于高龄之人,可视其阴阳气血之虚实,有针对性地采取保健措施。刘完素指出:“其治之之道,餐精华,处奥庭,燮理阴阳,周流和气,宜延年之药,以全其真”(《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根据高年之生理特点,适当锻炼,辅以药养和食养,有益于延年益寿。古人的这种整体养生思想比较符合现代对人体生命和养生的认识。

2、练功贵在精专 中医养生保健的方法很多。要根据自己各方面的情况,合理选择。选定之后,就要专一、精练,切忌见异思迁,朝秦暮楚。因为每一种功法都有自身的规律,专一精练能强化生命运动的节律,提高生命运动的有序化程度。如果同时练几种功法,对每一种功法都学不深远,则起不到健身作用,而且各种功法的规律不完全相同,互有干扰,会影响生命活动的有序化,身体健康水平不可能提高。

古人云,药无贵贱,中病者良;法无优劣,契机者妙。练功要想有益健康,就得遵循各种功法的自身规律,循序渐进,坚持不懈,专心致志去练,不可急于求成,练得过多过猛。只要树立正确态度,做到“三心”,即信心、专心、恒心,掌握正确的方法,勤学苦练,细心体会,一定能取得强身健身的效果。

3、养生重在生活化 提倡养生生活化,就是要积极主动地把养生方法溶化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因为作、息、坐、卧、衣、食、住、行等等,必须符合人体生理特点、自然和社会的规律,才能给我们的工作、学习和健康带来更多的益处。总之,养生是人类之需,社会之需,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可以养生,只要把养生保健的思想深深扎根生活之中,掌握健身方法,就可做到防病健身,祛病延年,提高健康水平。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医养生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医养生学》书籍目录
  1. 持之以恒《中医养生学》
  2. 持针纵舍屈折少阴无俞《类经》
  3. 《中医词典》
  4. 持针歌《医宗金鉴》
  5. 尺寸《中医词典》
  6. 持针法《中医词典》
  7. 尺寸交反死脉《古今医统大全》
  8. 持痈《中医词典》
  9. 尺寸解《三指禅》
  10. 持续运针法《中医词典》
  11. 尺寸诊《黄帝内经太素》
  12. 持续性感染《医学微生物学》
  13. 尺动脉《人体解剖学》
  14. 持续生命支持《外科学总论》
  15. 尺肤《中医词典》
  16. 持续非卧床心电图(动态心电图)《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7. 尺肤滑涩肘臂掌脐寒热决病篇《形色外诊简摩》
  18. 持满《中医词典》
  19. 尺肤热《中医词典》
  20. 持脉总论《古今医统大全》
  21. 尺肤望法提纲《望诊遵经》
  22. 持脉总论《诊家枢要》
  23. 尺肤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24. 持脉真诀《顾松园医镜》
  25. 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骨科学》
  26. 持脉轻重法《脉经》
  27. 尺骨鹰嘴滑囊炎《中医伤科按摩学》
  28. 持脉秘旨《医学实在易》
  29. 尺桡骨干骨折《骨科学》
  30. 持脉《明医杂着》
  31. 尺热《中医词典》

《中医养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