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第五节 耳的保健

《中医养生学》书籍目录

耳为心、肾之窍,通于脑,是人体的听觉器官。耳的功能与五脏皆有关系,而与肾的关系尤为密切。故《河间六书》谓:“肾热者,……必身瘦而耳焦也”,“肾水过少,不能润泽,故黑干焦枯也”。同时,耳之功能受心神的主宰和调节,耳的听觉能力能够反映出心、肾、脑等脏腑的功能。因为“耳通天气”,是人体接受外界音响刺激的重要途径,外界环境因素对耳的影响很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的高度发展,导致听力下降耳聋的原因越来越多,噪音污染、环境污染和药物的副作用等都不同程度地损害了听力。先天性耳聋、噪音性耳聋、中毒性耳聋、外伤性耳聋、感染性耳聋、老年性耳聋等都较常见,而且治疗起来也很棘手。因此,耳功能保健应以预防为主。

一、耳勿极听

所谓极听,有主动和被动之分。前者是指长时间专心致志运用听力去分辨那些微弱、断续不清的音响;后者为震耳欲聋的声响超过了耳膜的负荷能力。《淮南子精神训》谓:“五声(讠华)耳,使耳不聪”。极听损伤人的精、气、神,从而影响耳的功能。特别是长期在噪声环境中,对听力会产生缓慢性、进行性损伤,久而久之,可发生听力下降或耳聋。因此,在有噪音环境中工作和学习应做好必要的保护性措施,如控制噪声源,做好个人防护等。孕妇和婴幼儿尤应注意避免噪音的影响。

二、按摩健耳

按摩保健是健耳的一个重要方法。摩耳功法可分如下几步:

1、按摩耳根 用两手食指按摩两耳根前后各15次。

2、按抑耳轮 以两手按抑耳轮,一上一下按摩15次。

3、摇拉两耳 以两手拇食二指摇拉两耳廓各15次,但拉时不要太用力。

4、弹击两耳 以两手中指弹击两耳15次。

5、鸣天鼓 以两手掌捂住两耳孔,五指置于脑后,用两手中间的三指轻轻叩击后脑部24次,然后两手掌连续开合10次。此法使耳道鼓气,以使耳膜震动,称之为“鸣天鼓”。

耳部按摩可增强耳部气血流通,润泽外耳肤色,抗耳膜老化,预防冻耳,防治耳病。

三、防止药物过敏

据临床报道,因使用药物不当而引起耳聋占有相当的比例,特别是耳毒性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托布霉素、万古霉素、多粘霉素等。此外,还有柳酸盐类药、氯霉素、奎宁、氯奎,以及治疗肿瘤的化疗药物,如氮芥、长春碱类等,都有—定的耳毒作用。因此,临床使用应严格控制,避免引起听觉损伤而造成耳聋。

此外,纠正不良习惯。不要用火柴杆之类挖耳止痒,防止刺伤耳道引起感染。注意节制房事,适当服食补肾之品,对防治中老年耳鸣耳聋亦有好处。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医养生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医养生学》书籍目录
  1. 耳的保健《中医养生学》
  2. 耳猝聋闭方《回生集》
  3. 耳的发生《组织学与胚胎学》
  4. 耳聪《中医词典》
  5. 耳的解剖及生理《耳鼻咽喉外科学》
  6. 耳垂珠《中医词典》
  7. 耳的生理功能《耳鼻咽喉外科学》
  8. 耳垂《中医词典》
  9. 耳的一般检查法《耳鼻咽喉外科学》
  10. 耳疮门(附诸虫入耳)《丹台玉案》
  11. 耳底《中医词典》
  12. 耳疮论《医贯》
  13. 耳底肿痛时流脓血《奇效简便良方》
  14. 耳疮候《诸病源候论》
  15. 耳盯聍候《诸病源候论》
  16. 耳疮候《诸病源候论》
  17. 耳疔《中医名词词典》
  18. 耳疮耳冻疮《医学纲目》
  19. 耳疔《中医词典》
  20. 耳疮《奇效简便良方》
  21. 耳疔门主论《疡医大全》
  22. 耳疮《证治准绳·幼科》
  23. 耳耵聍《圣济总录》
  24. 耳疮《证治准绳·幼科》
  25. 耳定秘方《华佗神方》
  26. 耳疮《幼幼新书》
  27. 耳钝不聪《凌临灵方》
  28. 耳疮《中医词典》
  29. 耳发《中医词典》
  30. 耳疮《景岳全书》
  31. 耳发《医宗金鉴》

《中医养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