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太阴肺经(左右凡二十二穴)
经脉篇云.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云门中府)下循HT 内.(天府侠白)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尺泽)循臂内上骨下廉.(孔最)入寸口.(经渠太渊)上鱼循鱼际(即鱼际)出大指之端.(少商)其支者从腕后(列缺)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又云.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于鱼际.○取之去腕半寸.(马莳曰半寸.当作寸半.)别走阳明.
经别篇云.手太阴之正.别入渊腋少阴之前.入走肺散之大肠.上出缺盆.循喉咙复合阳明.
缪刺论云.邪客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皆会于耳中.上络左角.
邪客篇云.手太阴之脉.出于大指之端.内屈循白肉际.至本节之后太渊.留以澹.外屈上于本节之下内屈与阴诸络会于鱼际.数脉并注.其气滑利伏行壅骨之下.外屈出于寸口而行.上至于肘内廉.入于大筋之下.内屈上行 阴.入腋下.内屈走肺.此顺行逆数之屈折也.
经筋篇云.手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循指上行.结于鱼后.行寸口外侧.上循臂.结肘中.上 内廉.入腋下.出缺盆.结肩前 .上结缺盆.下结胸里.散贯贲合贲.下抵季胁.中府(手太阴之会.○气穴论.新校正曰.手足太阴之会.类经同.)云门(手太阴肺气所发.)天府(同上)侠白(手太阴之别.)尺泽(手太阴之所入也.)孔最(手太阴之 .)列缺(别走阳明.)经渠(手太阴之所行)太渊(手太阴脉之所注.)鱼际(手太阴脉之所溜○圣济曰.所流.)少商(手太阴脉之所出.)
按千金.有 会.(大肠经)注曰.铜人经.属三焦.外台.无中府云门二穴.(入脾经.)程衍道曰.论行不论经也. 穴折衷曰.诸家皆以为本经之穴.始于中府.标幽赋.蠡海集.锦囊秘录.并曰.本经之穴始于云门.今考其经行之势.则以云门为始者是也.
图(图)

- 手太阴肺经(左右凡二十二穴)《经穴汇解》
- 手太阴肺经《子午流注针经》
- 手太阴肺经(左右共二十二穴)《经络汇编》
- 手太阴肺经《针灸聚英》
- 手太阴肺经(左右手及臂凡一十八穴)《金针秘传》
- 手太阴肺经《针灸神书》
- 手太阴肺经病《中医词典》
- 手太阴肺经《针灸神书》
- 手太阴肺经经穴分寸歌《医学集成》
- 手太阴肺经《秘传眼科龙木论》
- 手太阴肺经脉歌《万病回春》
- 手太阴肺经《脉诀汇辨》
- 手太阴肺经配合四十一法《针灸神书》
- 手太阴肺经《中医基础理论》
- 手太阴肺经十穴《备急千金要方》
- 手太阴肺经《中医词典》
- 手太阴肺经图《经络考》
- 手太阴肺经《圣济总录》
- 手太阴肺经图《医学指归》
- 手太阴肺经《中医名词词典》
- 手太阴肺经穴《中医词典》
- 手太阴肺及臂.凡十八穴《经穴汇解》
- 手太阴肺经穴《类经图翼》
- 手太阴标本《中医词典》
- 手太阴肺经穴《重楼玉钥》
- 手太阴《疡医大全》
- 手太阴肺经穴歌(《医学入门》)《针灸大成》
- 手太阴《中医词典》
- 手太阴肺经穴图《古今医统大全》
- 手太阳之正《中医词典》
- 手太阴肺经穴图及歌括《金针秘传》
《经穴汇解》
- 作者:? 朝代:? 年份:?
- 叙
- 自序
- 凡例
- 卷之一
- 折量分寸法
- 头面部第一
- 前发际旁行凡七穴
- 头中行.直鼻中.入发际一寸.却行至风府.凡八穴.
- 头第二行直眉头.挟中行各一寸半.却行至玉枕.凡十穴.
- 头第三行直瞳子上.入发际五分.却行至脑空.凡十穴.
- 后发际旁行凡五穴
- 耳上凡八穴
- 耳后凡十二穴
- 面中行直神庭下行凡五穴
- 面第二行.直曲差下行.凡八穴.
- 面第三行直目上临泣下行凡十二穴.
- 面第四行.直本神下行.凡六穴.
- 面第五行.直头维下行.凡十二穴.
- 耳前凡八穴
- 项颈部第二(凡十九穴)
- 卷之二
- 卷之三
- 胸博第五
- 胸中行自天突下行至中庭凡七穴.
- 胸第二行.自俞府.挟璇玑两旁各二寸.下行至步廊.凡十二穴.
- 胸第三行自气户挟俞府.两旁各二寸.下行至乳根.凡十二穴.
- 胸第四行自云门挟气户.两旁各二寸.下行至食窦.凡十二穴.
- 腹部第六
- 腹中行自鸠尾.下行至会阴.凡十五穴.
- 腹第二行自幽门挟巨阙两旁各半寸.下行至横骨.凡二十二穴.
- 腹第三行.自不容.挟幽门两旁各一寸半.下行至气冲及急脉凡二十六穴.
- 腹第四行.自期门上.直两乳.挟不容两旁.各一寸半.下行至冲门.凡十四穴.
- 侧胁部第七(凡二十穴)
- 卷之四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卷之七
- 卷之八
- 奇穴部第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