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年病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
目前,用于老年医学研究的实验动物以哺乳类动物为主体,有小鼠、大鼠、豚鼠、兔、狗、猪、猴等,其中大鼠使用最多,并广泛用于各种项目的研究,其中以细胞生化学、消化器、激素、酶等研究为主。小鼠的使用数虽比大鼠低,但用途广泛,以放射线、消化器、免疫、酶等的研究为主。鸟类的使用率不高,但涉及的研究项目地很广。鱼类、两栖类、爬虫类以及无脊椎动物等,绝大多数被用于比较生物学的研究。对各研究项目每年所使用的实验动物种类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在DNA、染色体、放射线、细胞生化学、培养细胞、脑神经、循环器、肾脏、呼吸器、消化器、内分泌、运动器、皮肤、感觉器、结缔组织、RNA等众多研究项目中,大鼠、小鼠的使用量最高;而在糖质、脂质、胶原和免疫研究项目中,小鼠的使用率比大鼠高,大比较生物学的研究中,所有的动物的使用数量差不多。
非哺乳类动物在老年医学研究中也被选用,如果蝇、沙蚤、蚯蚓、轮虫、线虫、水螅、原虫等。天津医学院老年实验室推荐以果蝇做为老年学实验动物模型较为适宜,果蝇的生存期短、繁殖快、高度纯种、饲养管理简便,他们还介绍了一些饲养果蝇的配方经验以及果蝇筛选抗衰老药物快速定性的方法。
老年医学研究中实验动物选择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一)老年学实验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原则
1.有明确的生命期限,确知使用时的寿命;
2.具有与人类相似的生长发育、繁殖和衰老的生命阶段;
3.对感染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4.食物内容和营养条件与人类相似;
5.能够施行多种检测指标进行检验;
6.染色体的分析方便易行;
7.饲养管理简便,价格经济。
(二)应注意实验动物的寿命和各种动物间寿命的相应时间
人的寿命较一般实验动物的寿命要长得多,对人体的老化研究,须进行长达70年的现象分析,无疑,采用寿命短的实验动物进行研究是有用的。但象大鼠、小鼠寿命较短,仅2~3年,与人老化过程相比有较大差异,在分析老化本质时应当谨慎。在人工致癌使用大鼠和猴时,达到致癌期需10~12个月时间,对大鼠来说,已占其生命的一半时间,而对猴仅是生命的1/10~1/20。在分析老化和致癌的机制关系上,必须充分考虑。
因此老化研究中选择实验动物时应注意各种动物间寿命的相应时间。如一般人以60岁为老年年龄,则其他几种常用实验动物进入老年的相应时间分别为:猴13.5年,狗10年,豚鼠4.8年,大鼠1.7年,小鼠1.3年。
常用实验动物寿命的相应时间和生命过程的某些参考值可见图10-14和表10-52。
图10-14各种动物平均寿命的相应时期↓符号表示动物的成年时期
(此自实验动物かちヒトへの)(狗是Beagle种)
表10-52 人和实验动物生命过程的某些参考值(按田鸡等经修改补充)
种 类 | 妊 娠 期 | 哺 乳 期 | 性 成 熟 | 寿 命 |
人 | 280天 | 13.5年 | 70年 | |
猕 猴 | 170天 | 3个月 | ♂45,♀3.5年 | 20年 |
狗 | 63天 | 1个月稍多 | 6个月 | 15年 |
猫 | 57~63天 | 1个月稍多 | 7个月 | 10年 |
家 兔 | 30~32天 | 43 | 7.2个月 | 7~8年 |
豚 鼠 | 60~72天 | 15天 | ♂60~70,♀40~50天 | 6~7年 |
金黄地鼠 | 15~18天 | 15~20天 | 5-8周 | |
大 鼠 | 18~22天 | 20~25天 | ♂60~80,♀50~80天 | 2~3年 |
小 鼠 | 18~22天 | 17~21天 | 40~50天 | 2~3年 |
猪 | 114天 | 30天 | 8.5个月 | 16年 |
山 羊 | 152 | 30天 | 6~7个月 | 8~10年 |
绵 羊 | 149天 | 30天 | 6~7个月 | 10~15年 |
老龄实验动物可依据动物的牙齿磨损程度、外形颜色、指爪长度及厚度、眼睛的朦胧程度、毛色色泽、行动迟缓程度等来判定。如老龄狗的牙根全部磨损、牙齿发黄;老龄兔门齿厚长而暗黄,时有磨损,眼睛朦胧,行动迟缓,被毛无光泽。雌性大鼠和小鼠可检查其阴道涂片的细胞学变化,如连续检查三个动情周期均无规律性的细胞学变化,即表示其已进入老龄。
(三)应注意选择标准化的实验动物
在进行老年医学研究中应充分考虑所用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状态,即遗传基因型、表现型、演出型。应尽量选择经遗传检测、微生物检测、营养检测、环境检测的合格的标准化实验动物。最常被选用的是各种品系的小鼠和大鼠。在选用时应了解各品系小鼠或大鼠的生物学特性和寿命期限。不同品系小鼠的平均寿命见表10-53。
表10-53 不同品系小鼠的平均寿命(天)
品 系 | 雄 | 雌 | ||||
动物数寿命 (天) (SE) | 动物数寿命 (天) + (SE) | |||||
A | 68 | 558 | (19.7) | 65 | 512 | (21.1) |
AKR | 79 | 312 | (9.7) | 79 | 350 | (10.8) |
A2G | 51 | 644 | (19.4) | 49 | 640 | (21.8) |
BALB/C | 33 | 561 | (30.3) | 35 | 509 | (26.3) |
CBA | 38 | 825 | (32.5) | 37 | 486 | (39.0) |
CE | 23 | 707 | (37.3) | 20 | 489 | (48.5) |
C3H | 193 | 676 | (9.8) | 147 | 590 | (18.6) |
C57BL | 29 | 580 | (35.8) | 31 | 645 | (34.2) |
C57BR/Cd | 46 | 660 | (22.6) | 45 | 577 | (29.8) |
C57C | 26 | 604 | (27.6) | 22 | 473 | (30.9) |
DBA/1 | 39 | 686 | (33.3) | 35 | 487 | (35.9) |
DBA/2 | 23 | 719 | (35.4) | 22 | 629 | (42.1) |
NZB | 111 | 441 | (12.1) | 110 | 459 | (13.3) |
NZW | 20 | 733 | (42.8) | 28 | 802 | (34.0) |
129/Rrj | 36 | 666 | (23.2) | 35 | 699 | (29.8) |
LACA | 40 | 617 | (26.2) | 36 | 536 | (38.9) |
LACA | 33 | 664 | (29.9) | 41 | 660 | (38.5) |
WA | 22 | 749 | (40.1) | 25 | 645 | (29.9) |
P | 10 | 782 | (51.9) | 14 | 729 | (42.9) |
(四)应注意选择适合老化研究特殊需要的实验动物
1.老化研究的小型猪:早在18世纪初期,已认为猪在生理学研究,特别是在循环系统的研究上,是人的极好的模型动物。但由于猪体过大,给实验操作带来不便。1949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Hormel研究所首次开发了小型猪。小型猪基本上达到了老化研究用实验动物的基准,成为理想的实验动物。小型猪的寿命大致和普通猪相同,其生理学性质与人相似。由于小型猪早期就可患自发性动脉硬化症,故已成为研究动脉硬化症的极为理想的实验动物。已有充分的事实证明,人的冠状动脉分布同猪极为相似,猪同样有脑血栓症和动脉硬化症病变。另外,猪还常用作包括心律不全研究在内的人体循环系统的模型。并可用于肾机能、胰脏、皮肤、繁殖、体温调节等的研究,它还具有与人类风湿性关节炎极为类似的自发性质的胃溃疡症。由此可知,小型猪和一般猪确是老化研究上极为理想的实验动物。
2.老化研究的裸小鼠:裸小鼠是先天性缺损胸腺的动物,故是一种完全缺乏T淋巴细胞(来自胸腺)而仅有B细胞的动物,即是一种细胞免疫不全动物。为了能看到老化进展状态,很多研究者都用裸小鼠进行观察。如果把此种裸小鼠饲养在无菌或SPF环境中,也可与正常小鼠同样发育而不患消耗性疾病,寿命也与正常小鼠相同。同此可知,消耗性疾病并不是由胸腺缺乏直接引起的,而是由感染引起的继发变化。因此,对以往着眼于胸腺和老化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的消耗性疾病,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由于裸小鼠胸腺缺损,是研究胸腺和年龄之间关系的最合适动物。在实验时,必须饲养在严密微生物学管理的无菌、悉生或SPF的状态下。裸小鼠在老化研究方面可用于免疫和恶性肿瘤的研究。特别是作为自身免疫和老化关系研究的模型动物。
3.老化机制研究的豚鼠:关于老化的游离基学说一过氧化脂质学说,虽也常用大鼠和小鼠,但必须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例如,研究肾上腺脂质的过氧化时,几乎不可能在大鼠的肾上腺中证实;而在豚鼠中,却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检测其脂质过氧化物的增长状况。

- 老年病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实验动物科学》
- 老年病毒性肝炎《自我调养巧治病》
- 老年病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实验动物科学》
- 老年便秘《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 老年病研究中实验动物的应用《实验动物科学》
- 老年保健《中医养生学》
- 老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活特点《医学心理学》
- 老年白血病《自我调养巧治病》
- 老年肺炎《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 老嫩《证治准绳·幼科》
- 老年肺炎《自我调养巧治病》
- 老嫩《冯氏锦囊秘录》
- 老年肺炎《老年学》
- 老龙《中医词典》
- 老年感冒谨防慎治《免疫与健康》
- 老龙《手穴手纹诊治》
- 老年高血压病《老年百病防治》
- 老淋《中医词典》
- 老年呼吸道感染为什么常迁延不愈《免疫与健康》
- 老老余编(下)《古今医统大全》
- 老年黄斑变性《眼科学》
- 老老余编(上)《古今医统大全》
- 老年急性阑尾炎《普通外科学》
- 老酒糟《得配本草》
- 老年甲状腺机能亢进《自我调养巧治病》
- 老黄苔《中医词典》
- 老年角化病《自我调养巧治病》
- 老黄苔《中医名词词典》
- 老年咳嗽秘方《华佗神方》
- 老花眼《中医眼科学》
- 老年免牙落《奇效简便良方》
《实验动物科学》
- 第一章 实验动物科学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范围和发展意义
- 第一节 国内外实验动物科学发展情况
- 第二节 实验动物科学在生物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 第三节 动物的类群和生物学分类上的位置
- 第四节 实验动物的分类方法
- 第二章 常用实验动物的特点及应用
- 第一节 小鼠(Mouse;Musculus)
- 第二节 大鼠(Rat;Rattus norregicus)
- 第三节 豚鼠(Guine-pig;Cavia porcellus)
- 第四节 地鼠(Hamster)
- 第五节 家兔(Rabbit,Oryctolagus curiculus)
- 第六节 狗(Dog;Canis familiaris)
- 第七节 猴(Monkeys)
- 第八节 猫(Cat;Felis Catus)
- 第九节 猪(Swine;Sus scrofa)和小型猪
- 第十节 其他实验动物
- 第三章 近交系动物的特点及应用
- 第一节 近交和近交系
- 第二节 近交系的特征和应用意义
- 第三节 近交系的培育技术
- 第四节 近交品系的命名法
- 第五节 近交系的新进展
- 第六节 常用近交系动物品系特征
- 第四章 突变系动物的特点及应用
- 第一节 突变系动物的基本概念
- 第二节 突变品系的模型性状
- 第三节 带病理模型性状的突变株
- 第四节 突变基因的特点
- 第五节 无胸腺裸鼠特点及应用
- 第五章 杂交群和封闭群动物的特点及应用
- 第一节 杂交群动物(F1)的特点及应用
- 第二节 封闭群动物的特点及应用
- 第六章 无菌动物、悉生动物和无特定病原体动物的特点及应用
- 第一节 无菌动物
- 一、无菌动物的基本概念
- 二、无菌动物的发展
- 三、无菌动物的特征
- 四、无菌动物技术
- 五、无菌动物的饲料和饲育装置
- 六、无菌动物的检查
- 七、无菌动物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 第二节 悉生动物
- 第三节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 第七章 野生动物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 第一节 开发野生动物的意义
- 第二节 黑线仓鼠
- 第三节 长爪沙鼠
- 第四节 树鼩
- 第五节 鼠兔
- 第六节 棉鼠
- 第七节 九带犰狳
- 第八节 黑线姬鼠、大仓鼠
- 第九节 有开发价值的其他野生动物
- 第八章 生物医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
- 第一节 选择原则和方法
- 一、选用与人的机能、代谢、结构及疾病特点相似的实验动物
- 二、选用遗传背景明确,具有已知菌丛和模型性状显着且隐定的动物
- 三、选用解剖、生理特点符合实验目的的要求的动物
- 四、选择不同种系实验动物存在的某些特殊反应
- 第二节 各类实验动物选择索引
- 第九章 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动物模型
- 第一节 动物模型的意义和优越性
- 第二节 动物模型的分类
- 第三节 动物模型的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
- 第四节 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
- 第十章 生物医学重点研究课题中的实验动物选择与应用
- 第一节 免疫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
- 第二节 单克隆抗体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
- 第三节 肿瘤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应用
- 第四节 放射生物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应用
- 第五节 药理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
- 一、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研究中的选择与应用
- 二、传出神经药理学实验中的选择与应用
- 三、心血管系统药理实验中的选择与应用
- 四、消化系统药理实验中的选择与应用
- 五、呼吸系统药理实验中的选择与应用
- 六、泌尿系统药理实验中的选择与应用
- 第六节 口腔医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
- 第七节 计划生育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应用
- 第八节 微循环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应用
- 第九节 皮肤病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
- 第十节 病毒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
- 第十一节 老年病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
- 第十二节 中医中药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
- 第十一章 生物医学研究的基本途径、方法和影响因素
- 第一节 生物医学研究的基本途径
- 第二节 动物实验基本方法
- 一、动物实验的常用方法
- 二、实验动物的抓取固定方法
- 三、实验动物编号标记方法
- 四、实验动物的随机分组方法
- 五、实验动物被毛的去除方法
- 六、实验动物给药途径和方法
- 七、实验动物用药量的确定及计算方法
- 八、实验动物的麻醉
- 九、实验动物采血方法
- 十、急性动物实验中常用的手术方法
- 十一、实验动物的急救措施
- 十二、实验动物的处死方法
- 第三节 影响动物实验效果的动物因素
- 第四节 影响动物实验效果的动物饲养环境和营养因素
- 第五节 影响动物实验效果的动物实验技术环节因素
- 第十二章 实验动物常用的各种生物学数据
- 第一节 一般生物学数据
- 一、实验动物染色体数目
- 二、实验动物繁殖生理数据
- 三、实验动物组织生长和细胞更新数据
- 四、哺乳动物和人的细胞更新速度
- 五、实验动物和人各类正常组织细胞分裂间期各进相的时间
- 六、哺乳动物和人全身照射的半致死量
- 七、哺乳动物平均寿命和最长寿命
- 八、哺乳动物和人的水代谢期与寿命的关系
- 九、狗与人的年龄对应
- 十、实验动物正常新陈代谢率
- 十一、哺乳动物和人产热量和水半代谢期
- 第二节 生理学数据
- 一、实验动物红细胞总数、压积、体积、大小和血红蛋白浓度
- 二、实验动物白细胞总数、分类计数及血小板数
- 三、实验动物正常骨髓象数值
- 四、实验动物血容量、心率、心输出量
- 五、实验动物全血、血浆、红细胞的容量和静脉血比容
- 六、实验动物血液温度、酸碱度、粘稠度、比重和体温数据
- 七、实验动物血细胞脆性、沉降速度和凝血时间
- 八、实验动物正常血压数值
- 九、实验动物的循环时间
- 十、实验动物心电图正常参考数值(间期)
- 十一、实验动物心电图正常参考数值(波辐电压)
- 十二、实验动物正常心率时心脏周期情况
- 十三、实验动物血液动力学指标数值
- 十四、通气量、耗气量
- 十五、实验动物呼吸器官相对形态特点及外在气体代谢
- 十六、实验动物饲料、饮水要求量和排便排尿量
- 十七、哺乳动物肾的结构与浓缩能力
- 十八、各种动物尿比重
- 第三节 生物化学数据
- 一、实验动物血液中葡萄糖、果糖含量
- 二、实验动物血液中蛋白结合糖总量及分布
- 三、实验动物血中糖代谢产物含量
- 四、实验动物血清脂蛋白及其成分
- 五、实验动物血中脂肪、脂肪酸、甘油酯、胆固醇、胆固醇酯含量
- 六表12-41实验动物血液中磷脂总量及其分类值[SB][60][/SB]
- 七、实验动物血中磷脂总量及其分类值
- 八、实验动物血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二氧化碳压力、钠、氯离子浓度、水及蛋白质含量
- 九、实验动物血浆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含量
- 十、实验动物血浆蛋白分类值
- 十一、实验动物血中游离氨基酸含量
- 十二、实验动物血中非蛋白氮、尿素、尿酸含量
- 十三、实验动物血中蛋白质代谢产物含量
- 十四、实验动物血及器官中5-羟色胺含量
- 十五、实验动物器官和血浆中儿茶酚胺含量
- 十六、实验动物血及器官中乙酰胆碱含量
- 十七、实验动物器官中RNA和DNA含量
- 十八、实验动物血及器官中腺苷酸含量
- 十九、实验动物血中吡啶核苷酸、辅羧酶、磷酸吡哆醛、碱性磷酸酶含量
- 二十、实验动物组织与器官中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
- 二十一、实验动物器官与组织中琥珀酸脱氢酶含量
- 二十二、实验动物器官与组织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
- 二十三、实验动物血清与器官中乳酸脱氢酶同功酶的活性
- 二十四、实验动物器官中脱氢酶活性
- 二十五、实验动物血液中氧化还原酶活性
- 二十六、大白鼠器官及血中转氨酶活性
- 二十七 兔、豚鼠器官与血中转氨酶活性
- 二十八、实验动物血及器官中转换酶活性
- 二十九、实验动物血及器官中碱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
- 三十、实验动物器官及血中水解酶活性
- 三十一、实验动物血液中胆碱酯酶活性
- 三十二、实验动物器官与组织中胆碱酯酶活性
- 三十三、实验动物器官与血中醛缩酶及碳酸酐酶活性
- 三十四、实验动物血中维生素A、胡萝卜素、维生素C与D、胆碱、肌醇含量
- 三十五、实验动物血中维生素B1、B2、B6、B12及烟酸、泛酸、叶酸含量
- 三十六、实验动物血液中无机磷、有机磷、铁的含量
- 三十七、实验动物血液中钾、钠、钙、氯、镁含量
- 三十八、实验动物血液中硫、碘、铜、锌、钴、溴、氟含量
- 三十九、实验动物生化指标综合参考值
- 第四节 脏器重量、长度和其他数据
- 附1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 附2 医学实验动物合格证暂行条例(北京)
- 《北京医学实验动物检定暂行标准》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