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实验动物采血方法
实验研究中,经常要采集实验动物的血液进行常规检查或某些生物化学分析,故必须掌握血液的正确采集、分离和保存的操作技术。
采血方法的选择,主要决定于实验的目的所需血量以及动物种类。凡用血量较少的检验如红、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的测定,血液涂片以及酶活性微量分析法等,可刺破组织取毛细血管的血。当需血量较多时可作静脉采血。静脉采血时,若需反复多次,应自远离心脏端开始,以免发生栓塞而影响整条静脉。例如,研究毒物对肺功能的影响、血液酸碱平衡、水盐代谢紊乱,需要比较动、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血液pH值以及K+、Na+、CI-离子浓度,必须采取动脉血液。
采血时要注意:⑴采血场所有充足的光线;室温夏季最好保持在25-28℃,冬季,15-20℃为宜;⑵采血用具有采用部位一般需要进行消毒;⑶采血用的注射器和试管必须保持清洁干燥;⑷若需抗凝全血,在注射器或试管内需预先加入抗凝剂。现将采用血方法按动物和部位分别加以介绍。
不同动物采血部位与采血量的关系可参考表11-7。
表11-7 不同动物采血部位与采血量的关系
采血量 | 采血部位 | 动物品种 |
取少量血 | 尾静脉 耳静脉 眼底静脉丛 舌下静脉 腹壁静脉 冠、脚蹼皮下静脉 | 大鼠、小鼠 兔、狗、猫、猪、山羊、绵羊 兔、大鼠、小鼠 兔 青蛙、蟾蜍 鸡、鸭、鹅 |
取中量血 | 后肢外侧皮下小隐静脉 前肢内侧皮下头静脉 耳中央动脉 颈静脉 心脏 断头 翼下静脉 颈动脉 | 狗、猴、猫 狗、猴、猫 兔 狗、猫、兔 豚鼠、大鼠、小鼠 大鼠、小鼠 鸡、鸭、鸽、鹅 鸡、鸭、鸽、鹅 |
取大量血 | 股动脉、颈动脉 心脏 颈静脉 摘眼球 | 狗、猴、猫、兔 狗、猴、猫、兔 马、牛、山羊、绵羊 大鼠、小鼠 |
常用实验动物的最大安全采血量与最小的致死采用血量,见表11-8。
表11-8 常用实验动物的最大安全采血量与最小致死采血量
动物品种 | 最大安全采血量(ml) | 最小致死采血量(ml) |
小 鼠 | 0.2 | 0.3 |
大 鼠 | 1 | 2 |
豚 鼠 | 5 | 10 |
兔 | 10 | 40 |
狼 狗 | 100 | 500 |
猎 狗 | 50 | 200 |
猴 | 15 | 60 |
(一)小鼠、大鼠采血法
1.割(剪)尾采血
当所需血量很少时采用本法。固定动物并露出鼠尾。将尾部毛剪去后消毒,然后浸在45℃左右的温水中数分钟,使尾部血管充盈。再将尾擦干,用锐器(刀或剪刀)割去尾尖0.3-0.5cm,让血液自由滴入盛器或用血红蛋白吸管吸取,采血结束,伤口消毒并压迫止血。也可在尾部作一横切口,割破尾动脉或静脉,收集血液的方法同上。每鼠一般可采血10余次以上。小鼠每次可取血0.1ml,大鼠0.3~0.5ml。
2.鼠尾刺血法
大鼠用血量不多时(仅做白细胞计数或血红蛋白检查),可采用本法。先将鼠尾用温水擦拭,再用酒精消毒和擦拭,使鼠尾充血。用7号或8号注射针头,刺入鼠尾静脉,拔出针头时即有血滴出,一次可采集10~50mm3。如果长期反复取血,应先靠近鼠尾末端穿刺,以后再逐渐向近心端穿刺。
3.眼眶静脉丛采血 采血者的左手拇食两指从背部较紧地握住小鼠或大鼠的颈部(大鼠采血需带上纱手套),应防止动物窒息。当取血时左手拇指及食指轻轻压迫动物的颈部两侧,使眶后静脉丛充血。右手持续接7号针头的1ml注射器或长颈(3~4cm)硬质玻璃滴管(毛细管内径0.5-1.0mm),使采血器与鼠面成45℃的夹角,由眼内角刺入,针头斜面先向眼球,刺入后再转180度使斜面对着眼眶后界。刺入浓度,小鼠约2~3mm,大鼠约4~5mm。当感到有阻力时即停止推进,同时,将针退出约0.1-0.5mm,边退边抽。若穿刺适当血液能自然流入毛细管中,当得到所需的血量后,即除去加于颈部的压力,同时,将采血器拔出,以防止术后穿刺孔出血。
若技术熟练,用本法短期内可重复采血均无多大困难。左右两眼轮换更好。体重20-25g的小鼠每次可采血0.2-0.3ml;体重200-300g大鼠每次可采血0.5-1.0ml,可适用于某些生物化学项目的检验。
4.断头取血
采血者的左手拇指和食指以背部较紧地握住大(小)鼠的颈部皮肤,并作动物头朝下倾的姿势。右手用剪刀猛剪鼠颈,约1/2-4/5的颈部前剪断,让血自由滴入盛器。小鼠可采用约0.8~1.2ml;大鼠约5-10ml。
5.心脏采血
鼠类的心脏较小,且心率较快,心脏采血比较困难,故少用。活体采血方法与豚鼠相同。若做开胸一次死亡采血,先将动物作深麻醉,打开胸腔,暴露心脏,用针头刺入右心室,吸取血液。小鼠约0.5-0.6ml;大鼠约0.8-1.2ml。
6.颈动静脉采血
先将动物仰位固定,切开颈部皮肤,分离皮下结缔组织,使颈静脉充分暴露,可用注射器吸出血液。在气管两侧分离出颈动脉,离心端结扎,向心端剪口将血滴入试管内。
7.腹主动脉采血
最好先将动物麻醉,仰卧固定在手术架上,从腹正中线皮肤切开腹腔,使腹主动脉清楚暴露。用注射器吸出血液,防止溶血。或用无齿镊子剥离结缔组织,夹住动脉近心端,用尖头手术剪刀,剪断动脉,使血液喷入盛器。
8.股动(静)脉采血
先由助手握住动物,采血者左手拉直动物下肢,使静脉充盈。或者以搏动为指标,右手用注射器刺入血管。体重15-20g 小鼠采血约0.2-0.8ml,大鼠约0.4-0.6ml。
(二)豚鼠采血法
1.耳缘剪口采血
将耳消毒后,用锐器(刀或刀片)割破耳缘,在切口边缘涂抹20%柠檬酸钠溶液,阻止血凝,则血可自切口自动流出,进入盛器。操作时,使耳充血效果较好。此法能采血0.5ml左右。
2.心脏采血
取血前应探明心脏搏动最强部位,通常在胸骨左缘的正中,选心跳最显的部位作穿刺。针头宜稍细长些,以免发生手术后穿刺孔出血,其操作手法详见兔心脏采血。因豚鼠身体较小,一般可不必将动物固定在解剖台上,而可由助手握住前后肢进行采血即可。成年豚鼠每周采血应不超过10ml为宜。
3.肌动脉采血
将动脉仰位固定在手术台上,剪去腹股沟区的毛,麻醉后,局部用碘酒消毒。切开长约2-3cm的皮肤,使股动脉暴露及分离。然后,用镊子提起股动脉,远端结扎,近端用止血钳夹住,在动脉中央剪一小孔,用无菌玻璃小导管或聚乙烯、聚四氟乙烯管插入,放开止血钳,血液即导管口流出。一次可采血10-20ml。
4.背中足静脉取血
助手固定动物,将其右或左右膝关节伸直提到术者面前。术者将动物脚背面用酒精消毒,找出背中足静脉后,以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拉住豚鼠的趾端,右手拿的注射针刺入静脉。拔针后立即出血,呈半球状隆起。采血后,用纱布或脱脂棉压迫止血。反复采血时,两后肢交替使用。
(三)兔采血法
1.耳静脉采血
本法为最常用的取血法之一,常作多次反复取血用,因此,保护耳缘静脉,防止发生栓塞特别重要。
将兔放入仅露出头部及两耳的固定盒中,或由助手以手扶住。选耳静脉清晰的耳朵,将耳静脉部位的毛拔去,用75%酒精局部消毒,待干。用手指轻轻摩擦兔耳,使静脉扩张,用连有5(1/2)号针头的注射器在耳缘静脉末端刺破血管待血液漏出取血或将针头逆血流方向刺入耳缘静脉取血,取血完毕用棉球压迫止血,此种采血法一次最多可采血5-10ml。
2.耳中央动脉采血
将兔置于兔固定筒内,在兔耳的中央有一条较粗、颜色较鲜红的中央动脉,用左手固定兔耳,右手取注射器,在中央动脉的末端,沿着动脉平行地向心方向刺入动脉,即可见动脉血进入针筒,取血完毕后注意止血。此法一次抽血可达15ml。但抽血时应注意,由于兔耳中央动脉容易发生痉挛性收缩,因此抽血前,必须先让兔耳充分充血,当动脉扩张,未发生痉挛性收缩之前立即进行抽血,如果等待时间过长,动脉经常会发生较长时间的痉挛性收缩。取血用的针头一般用6号针头,不要太细。针刺部位从中央动脉末端开始。不要在近耳根部取血,因耳根部软组织厚,血管位置略深,易刺透血管造成皮下出血。
3.心脏取血
将家兔仰卧固定,在第三肋间胸骨左缘3毫米处注射针垂直刺入心脏,血液随即进入针管。注意事项有:⑴动作宜迅速,以缩短在心脏内的留针时间和防止血液凝固;⑵如针头已进入心脏但抽不出血时,应将针头稍微后退一点。⑶在胸腔内针头不应左右摆动以防止伤及心,肺、一次可取血20-25ml。
4.后肢胫部皮下静脉取血
将兔仰卧固定于兔固定板上,或由一人将兔固定好。拔去胫部被毛,在胫部上端股部扎以橡皮管,则在胫部外侧浅表皮下,可清楚见到皮下静脉。用左手两指固定好静脉,右手取带有5(1/2)号针头的注射器内皮下静脉平行方向刺入血管,抽一下针栓,如血进入注射器,表示针头已刺入血管,即可取血。一次可取2~5ml。取完后必须用棉球压迫取血部位止血,时间要略长些,因此处不易止血。如止血不妥,可造成皮下血肿,影响连续多次取血。
5.股静脉、颈静脉取血
先作股静脉和颈静脉暴露分离手术
⑴股静脉取血 注射器平行于血管,从股静脉下端向心方向刺入,徐徐抽动针栓即可取血。抽血完毕后要注意止血。股静脉较易止血,用于纱布轻压取血部位即可。若连续多次取血,取血部位宜尽量选择靠离心端。
⑵外颈静脉取血 注射器由近心端(距颈静脉分支2-3厘米处)向头侧端顺血管平等方向刺入,使注射针一直引深至颈静脉分支叉处,即可取血。此处血管较粗,很容易取血,取血量也较多,一次可取10ml以上。取血完毕,拔出针头,用干纱布轻轻压迫取血部位也易止血。兔急性实验的静脉取血,用此法较方便。
(四)狗、猫采血法
1.后肢外侧小隐静脉和前肢内侧下头静脉采血
此法最常用,且方便。后肢外侧小隐静脉在后肢胫部下1/3的外侧浅表的皮下,由前侧方向后行走。抽血前,将狗固定在狗架上或使狗侧卧,由助手将狗固定好。将抽血部位的毛剪去,碘酒一酒精消毒皮肤。采血者左手拇指和食指握紧剪毛区上部,使下肢静脉充盈,右手用连有6号或7号针头的消毒器迅速穿刺入静脉,左手放松将针固定,以适当速度抽血(以无气泡为宜)。或将胶皮带绑在狗股部,或由助手握紧股部,即可,若仅需少量血液,可以不用注射器抽取,只需用针头直接刺入静脉,待血从针孔自然滴出,放入盛器或作涂片。
采集前肢内侧皮下的头静脉血时,操作方法基本与上述相同。一只狗一般采10-20ml血并不困难。
2.股动脉采血
本法为采取狗动脉血最常用的方法。操作也较简便。稍加以训练的狗,在清醒状态下将狗卧位固定于狗解剖台上。伸展后肢向外伸直,暴露腹肥肉沟三角动脉搏动的部位,剪去毛。用碘酒消毒。左手中指、食指探摸股动脉跳动部位,并固定好血管,右手取连有5(1/2)号针头的注射器,针头由动脉跳动处直接刺入血管,若刺入动脉一般可见鲜红血液流入注射器,有时还需微微转动一下针头或上下移动一下针头,方见鲜血流入。有时,往往刺入静脉,必须重抽之。待抽血完毕,迅速拔出针头,用干药棉压迫止血2~3分钟。
3.心脏采血
本法最好在麻醉下进行,驯服的狗不麻醉也行。将固定在手术台上,前肢向背侧方向固定,暴露胸部,将左侧第3-5肋间的被毛剪去,用碘酒-酒精消毒皮肤。采血者用左手触摸左侧3-5肋间处,选择心跳最显处穿刺。一般选择胸骨左缘外1cm第4肋间处。取连有6(1/2)号针头的注射器,由上述部位进针,并向动物背侧方向垂直刺入心脏。采血者可随针接触心跳的感觉,随时调整刺入方向和浓度,摆动的角度尽量小,避免损伤心肌过重,或造成胸腔大出血。当针头正确刺入心脏时,血即可进入抽射器,可抽取多量血液。
4.耳缘静脉采血
本法宜取少量血液作血常规或微量酶活力检查等。有训练的狗不必绑嘴,剪去耳尖部短毛,即可见耳缘静脉,手法基本与兔相同。
5.颈静脉
狗不需麻醉,经训练的狗不需固定,未经训练的狗应予固定。取侧卧位,剪去颈部被毛约10×3cm2范围,用碘酒、酒精消毒皮肤。将狗颈部拉直,头尽量后抑。用左手拇指压住颈静脉入胸部位的皮肤。使颈静脉怒张,右手取连有6(1/2)号针头的注射器。针头沿血管平行方向向心端刺往前血管。由于此静脉在皮下易滑动,针刺时除用左手固定好血管外,刺入要准确。取血后注意压迫止血。采用此法一次可取较多量的血。
猫的采血法基本与狗相同。常采用前肢皮下头静脉、后肢的股静脉、耳缘静脉取血。需大量血液时可从颈静脉取血。方法见前述。
(五)猴采血法
与人类的采血法相似,常用者有以下几种:
1.毛细血管采血 需血量少时,可在猴拇指或足跟等处采血。采血方法与人的手指或耳垂处的采血法相同。
2.静脉采血 最宜部位是后肢皮下静脉及外颈静脉。后肢皮下静脉的取血法与狗相似。
用外颈静脉采血时,把猴固定在猴台上,侧卧,头部略低于台面,助手固定猴的头部与肩部。先剪去颈部的毛,用碘酒-酒精消毒,即可见位于上颌角与锁骨中点之间的怒张的外颈静脉。用左手拇指按住静脉,右手持连6(1/2)号针头的注射器,其它操作与人的静脉取血同。
也可在肘窝、腕骨、手背及足背选静脉采血。但这些静脉更细、易滑动、穿刺难,血流出速度慢。
3.动脉采血 股动脉可触及。取血量多时常被优先选用,手法与狗股动脉采血相似。此外,肱动脉与桡动脉也可用。
(六)羊的采血方法
常采用颈静脉取血方法。也可在前后肢皮下静脉取血。颈静脉粗大,容易抽取,而且取血量较多,一般一次可抽取50-100ml。
将羊蹄捆缚,按倒在地,由助手用双手握住羊下颌,向上固定住头部。在颈部一侧外缘剪毛约2寸范围,碘酒、酒精消毒。用左手拇指按压颈静脉,使之怒张,右手取连用粗针头的注射器沿静脉一侧以39度倾斜由头端向心方向刺入血管,然后缓缓抽血至所需量。取血完毕,拔出针头,采血部位以酒精棉球压迫片刻,同时迅速将血液注入盛有玻璃珠的灭菌烧瓶内,振荡数分钟,脱去纤维蛋白,防止凝血,或将血液直接注入装有凝剂的烧瓶内。
(七)鸡、鸽、鸭的采血方法
鸡和鸽常采用的取血方法,是从其翼根静脉取血。如需抽取血时,可将动脉翅膀展开,露出腋窝,将羽毛拔去,即可见到明显的翼根静脉,此静脉是由翼根进入腋窝的一条较粗静脉。有碘酒、酒精消毒皮肤。抽血时用左手拇指、食指压迫此静脉向心端,血管即怒张。右手取连有5(1/2)号针头的注射器,针头由翼根向翅膀方向沿静脉平行刺入血管内,即可抽血,一般一只成年动物可抽取10-20ml血液。也常采用右侧颈静脉取血。右侧颈静脉较左侧粗,故用右侧颈静脉。以食指和中指按住头的一侧,用酒精棉球消毒右侧颈静脉的部位。以拇指轻压颈根部以使静脉充血。右手持注射器刺入静脉取血。常采用取血法还有爪静脉取血和心脏取血。在爪根部与爪中所见血管尖端之间切断血管,以吸管或毛细胞直接取血。亦可将注射针刺入心脏内取血。
- 实验动物采血方法《实验动物科学》
- 实验动物病原菌检测等级标准《实验动物科学》
- 实验动物常用的各种生物学数据《实验动物科学》
- 实验动物病毒检测等级标准《实验动物科学》
- 实验动物常用药物的剂量表《实验动物科学》
- 实验动物编号标记方法《实验动物科学》
- 实验动物的病理检查标准《实验动物科学》
- 实验动物被毛的去除方法《实验动物科学》
- 实验动物的处死方法《实验动物科学》
- 实验动物白细胞总数、分类计数及血小板数《实验动物科学》
- 实验动物的分类方法《实验动物科学》
- 实循六法《针灸神书》
- 实验动物的急救措施《实验动物科学》
- 实邪短气《症因脉治》
- 实验动物的检疫和传染病控制《实验动物科学》
- 实邪短气《中医词典》
- 实验动物的进口与出口管理《实验动物科学》
- 实邪《中医词典》
- 实验动物的麻醉《实验动物科学》
- 实邪《中医名词词典》
- 实验动物的饲育管理《实验动物科学》
- 实哮方《回生集》
- 实验动物的随机分组方法《实验动物科学》
- 实哮《中医词典》
- 实验动物的循环时间《实验动物科学》
- 实习一 气象条件测定方法《预防医学》
- 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量《实验动物科学》
- 实习五 食物中毒的案例讨论《预防医学》
- 实验动物的应用《实验动物科学》
- 实习十一 方差分析《预防医学》
- 实验动物的肿瘤学特点《实验动物科学》
《实验动物科学》
- 第一章 实验动物科学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范围和发展意义
- 第一节 国内外实验动物科学发展情况
- 第二节 实验动物科学在生物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 第三节 动物的类群和生物学分类上的位置
- 第四节 实验动物的分类方法
- 第二章 常用实验动物的特点及应用
- 第一节 小鼠(Mouse;Musculus)
- 第二节 大鼠(Rat;Rattus norregicus)
- 第三节 豚鼠(Guine-pig;Cavia porcellus)
- 第四节 地鼠(Hamster)
- 第五节 家兔(Rabbit,Oryctolagus curiculus)
- 第六节 狗(Dog;Canis familiaris)
- 第七节 猴(Monkeys)
- 第八节 猫(Cat;Felis Catus)
- 第九节 猪(Swine;Sus scrofa)和小型猪
- 第十节 其他实验动物
- 第三章 近交系动物的特点及应用
- 第一节 近交和近交系
- 第二节 近交系的特征和应用意义
- 第三节 近交系的培育技术
- 第四节 近交品系的命名法
- 第五节 近交系的新进展
- 第六节 常用近交系动物品系特征
- 第四章 突变系动物的特点及应用
- 第一节 突变系动物的基本概念
- 第二节 突变品系的模型性状
- 第三节 带病理模型性状的突变株
- 第四节 突变基因的特点
- 第五节 无胸腺裸鼠特点及应用
- 第五章 杂交群和封闭群动物的特点及应用
- 第一节 杂交群动物(F1)的特点及应用
- 第二节 封闭群动物的特点及应用
- 第六章 无菌动物、悉生动物和无特定病原体动物的特点及应用
- 第一节 无菌动物
- 一、无菌动物的基本概念
- 二、无菌动物的发展
- 三、无菌动物的特征
- 四、无菌动物技术
- 五、无菌动物的饲料和饲育装置
- 六、无菌动物的检查
- 七、无菌动物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 第二节 悉生动物
- 第三节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 第七章 野生动物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 第一节 开发野生动物的意义
- 第二节 黑线仓鼠
- 第三节 长爪沙鼠
- 第四节 树鼩
- 第五节 鼠兔
- 第六节 棉鼠
- 第七节 九带犰狳
- 第八节 黑线姬鼠、大仓鼠
- 第九节 有开发价值的其他野生动物
- 第八章 生物医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
- 第一节 选择原则和方法
- 一、选用与人的机能、代谢、结构及疾病特点相似的实验动物
- 二、选用遗传背景明确,具有已知菌丛和模型性状显着且隐定的动物
- 三、选用解剖、生理特点符合实验目的的要求的动物
- 四、选择不同种系实验动物存在的某些特殊反应
- 第二节 各类实验动物选择索引
- 第九章 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动物模型
- 第一节 动物模型的意义和优越性
- 第二节 动物模型的分类
- 第三节 动物模型的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
- 第四节 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
- 第十章 生物医学重点研究课题中的实验动物选择与应用
- 第一节 免疫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
- 第二节 单克隆抗体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
- 第三节 肿瘤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应用
- 第四节 放射生物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应用
- 第五节 药理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
- 一、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研究中的选择与应用
- 二、传出神经药理学实验中的选择与应用
- 三、心血管系统药理实验中的选择与应用
- 四、消化系统药理实验中的选择与应用
- 五、呼吸系统药理实验中的选择与应用
- 六、泌尿系统药理实验中的选择与应用
- 第六节 口腔医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
- 第七节 计划生育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应用
- 第八节 微循环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应用
- 第九节 皮肤病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
- 第十节 病毒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
- 第十一节 老年病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
- 第十二节 中医中药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
- 第十一章 生物医学研究的基本途径、方法和影响因素
- 第一节 生物医学研究的基本途径
- 第二节 动物实验基本方法
- 一、动物实验的常用方法
- 二、实验动物的抓取固定方法
- 三、实验动物编号标记方法
- 四、实验动物的随机分组方法
- 五、实验动物被毛的去除方法
- 六、实验动物给药途径和方法
- 七、实验动物用药量的确定及计算方法
- 八、实验动物的麻醉
- 九、实验动物采血方法
- 十、急性动物实验中常用的手术方法
- 十一、实验动物的急救措施
- 十二、实验动物的处死方法
- 第三节 影响动物实验效果的动物因素
- 第四节 影响动物实验效果的动物饲养环境和营养因素
- 第五节 影响动物实验效果的动物实验技术环节因素
- 第十二章 实验动物常用的各种生物学数据
- 第一节 一般生物学数据
- 一、实验动物染色体数目
- 二、实验动物繁殖生理数据
- 三、实验动物组织生长和细胞更新数据
- 四、哺乳动物和人的细胞更新速度
- 五、实验动物和人各类正常组织细胞分裂间期各进相的时间
- 六、哺乳动物和人全身照射的半致死量
- 七、哺乳动物平均寿命和最长寿命
- 八、哺乳动物和人的水代谢期与寿命的关系
- 九、狗与人的年龄对应
- 十、实验动物正常新陈代谢率
- 十一、哺乳动物和人产热量和水半代谢期
- 第二节 生理学数据
- 一、实验动物红细胞总数、压积、体积、大小和血红蛋白浓度
- 二、实验动物白细胞总数、分类计数及血小板数
- 三、实验动物正常骨髓象数值
- 四、实验动物血容量、心率、心输出量
- 五、实验动物全血、血浆、红细胞的容量和静脉血比容
- 六、实验动物血液温度、酸碱度、粘稠度、比重和体温数据
- 七、实验动物血细胞脆性、沉降速度和凝血时间
- 八、实验动物正常血压数值
- 九、实验动物的循环时间
- 十、实验动物心电图正常参考数值(间期)
- 十一、实验动物心电图正常参考数值(波辐电压)
- 十二、实验动物正常心率时心脏周期情况
- 十三、实验动物血液动力学指标数值
- 十四、通气量、耗气量
- 十五、实验动物呼吸器官相对形态特点及外在气体代谢
- 十六、实验动物饲料、饮水要求量和排便排尿量
- 十七、哺乳动物肾的结构与浓缩能力
- 十八、各种动物尿比重
- 第三节 生物化学数据
- 一、实验动物血液中葡萄糖、果糖含量
- 二、实验动物血液中蛋白结合糖总量及分布
- 三、实验动物血中糖代谢产物含量
- 四、实验动物血清脂蛋白及其成分
- 五、实验动物血中脂肪、脂肪酸、甘油酯、胆固醇、胆固醇酯含量
- 六表12-41实验动物血液中磷脂总量及其分类值[SB][60][/SB]
- 七、实验动物血中磷脂总量及其分类值
- 八、实验动物血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二氧化碳压力、钠、氯离子浓度、水及蛋白质含量
- 九、实验动物血浆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含量
- 十、实验动物血浆蛋白分类值
- 十一、实验动物血中游离氨基酸含量
- 十二、实验动物血中非蛋白氮、尿素、尿酸含量
- 十三、实验动物血中蛋白质代谢产物含量
- 十四、实验动物血及器官中5-羟色胺含量
- 十五、实验动物器官和血浆中儿茶酚胺含量
- 十六、实验动物血及器官中乙酰胆碱含量
- 十七、实验动物器官中RNA和DNA含量
- 十八、实验动物血及器官中腺苷酸含量
- 十九、实验动物血中吡啶核苷酸、辅羧酶、磷酸吡哆醛、碱性磷酸酶含量
- 二十、实验动物组织与器官中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
- 二十一、实验动物器官与组织中琥珀酸脱氢酶含量
- 二十二、实验动物器官与组织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
- 二十三、实验动物血清与器官中乳酸脱氢酶同功酶的活性
- 二十四、实验动物器官中脱氢酶活性
- 二十五、实验动物血液中氧化还原酶活性
- 二十六、大白鼠器官及血中转氨酶活性
- 二十七 兔、豚鼠器官与血中转氨酶活性
- 二十八、实验动物血及器官中转换酶活性
- 二十九、实验动物血及器官中碱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
- 三十、实验动物器官及血中水解酶活性
- 三十一、实验动物血液中胆碱酯酶活性
- 三十二、实验动物器官与组织中胆碱酯酶活性
- 三十三、实验动物器官与血中醛缩酶及碳酸酐酶活性
- 三十四、实验动物血中维生素A、胡萝卜素、维生素C与D、胆碱、肌醇含量
- 三十五、实验动物血中维生素B1、B2、B6、B12及烟酸、泛酸、叶酸含量
- 三十六、实验动物血液中无机磷、有机磷、铁的含量
- 三十七、实验动物血液中钾、钠、钙、氯、镁含量
- 三十八、实验动物血液中硫、碘、铜、锌、钴、溴、氟含量
- 三十九、实验动物生化指标综合参考值
- 第四节 脏器重量、长度和其他数据
- 附1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 附2 医学实验动物合格证暂行条例(北京)
- 《北京医学实验动物检定暂行标准》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