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实验动物给药途径和方法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妞嬪海鐭嗗〒姘e亾妤犵偞鐗犻、鏇㈠煕濮橆厽銇濆┑陇鍩栧鍕偓锝庝簷濡叉劙姊绘笟鈧ḿ褑澧濋梺鍝勬噺閻╊垶骞忛幋锔藉亜閻忓繋鐒﹂弬鈧梻浣虹帛閿氱€殿喛鍩栧鍕礋椤栨稓鍘搁梺鍛婄矆缁€浣规櫠椤栫偞鐓欏〒姘仢婵″ジ鎽堕敐鍥╃<閻庯綆浜炴禒銏犫攽椤旂⒈妯€婵﹨娅g划娆忊枎閹冨闂備礁婀遍幊鎾趁洪銏″仒妞ゆ洍鍋撶€规洖鐖奸、妤佸緞鐎n偅鐝曢梻鍌欑劍閹爼宕曞⿰鍫濈妞ゅ繐妫欏▓鎼佹⒒閸屾艾鈧悂宕愭搴g焼濞撴埃鍋撴鐐差樀閺佹捇鎮╅崘韫綍闂備胶绮崝鎺旀媰閿曞倸鏋侀悗锝庡墯閸犳劙鏌¢崘銊у缂佺姵鐗犻弻娑滎槼妞ゃ劌鎳愭竟鏇熺附閸涘﹦鍘介梺褰掑亰閸ㄤ即鎯冮悜妯镐簻閿滃宕ㄩ婊愮闯濠电偠鎻徊鍧楀箠閹惧瓨鍙忛柨鏃€鍨濈换鍡涙煕濞嗗浚妯堥柛鏃€甯″濠氬磼濮橆兘鍋撴搴㈩偨婵﹩鍏楃紓姘辨喐瀹ュ牏浜遍梻浣告贡閾忓酣宕伴弽顐や笉妞ゆ牜鍋為悡銉╂煟閺囩偛鈧湱鈧熬鎷�2021-04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閻戣姤鍤勯柛鎾茬閸ㄦ繃銇勯弽顐杭闁逞屽墮閸熸挳鐛崶顒€绾ч悹渚厛閸炵敻姊绘担鑺ョ《闁革綇绠撻獮蹇涙晸閿燂拷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閻戣姤鍤勯柤鍝ユ暩娴犳氨绱撻崒娆掑厡缂侇噮鍨跺畷婵單旈崘銊ョ亰闂佸搫鍟悧濠囧磹婵犳碍鐓㈡俊顖欒濡叉悂鏌f惔顔煎籍婵﹨娅g划娆撳箰鎼淬垺瀚崇紓鍌欑椤戝棝骞戦崶顒€鏄ラ柕蹇嬪€曠猾宥夋煕椤愩倕鏋庨柍褜鍓涢弫濠氬蓟閵娿儮鏀介柛鈩冧緱閳ь剚顨嗛〃銉╂倷閹碱厽鐣肩紓浣介哺鐢绮悢鍝ョ瘈闁告劦鐓堟导锟� >>>
《实验动物科学》书籍目录

在动物实验中,为了观察药物对机能功能、代谢及形态引起的变化,常需将药物注入动物体内。给药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动物种类和药物剂型等情况确定。

(一)皮下注射

注射时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提起皮肤,将连有5(1/2)号针头的注射器刺入皮下。皮下注射部位一般狗、猫多在大腿外侧,豚鼠在后大腿的内侧或小腹部;大白鼠可在侧下腹部。兔在背部或耳根部注射。蛙可在脊背部淋巴腔注射。

(二)皮内注射

皮内注射时需将注射的局部脱去被毛,消毒后,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按住皮肤并使之绷紧,在两指之间,用结核菌素注射器连4(1/2)细针头,紧贴皮肤表层刺入皮内,然后再向上挑起并再稍刺入,即可注射药液,此时可见皮肤表面鼓起一白色小皮丘。

(三)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应选肌肉发达,无大血管通过的部位,一般多选臀部。注射时垂直迅速刺入肌肉,回抽针栓如无回血,即可进行注射。给小白鼠、大白鼠等小动物作肌肉注射时,用左手抓住鼠两耳和头部皮肤,右手取连有5(1/2)针头的注射器,将针头刺入大腿外侧肌肉,将药液注入。

(四)腹腔注射

用大、小白鼠做实验时,以左手抓住动物,使腹部向上,右手将注射针头于左(或右)下腹部刺入皮下,使针头向前推 0.5~1.0cm,再以45度角穿过腹肌,固定针头,缓缓注入药液(图11-11),为避免伤及内脏,可使动物处于头低位,使内脏移向上腹。若实验动物为家兔,进针部位为下腹部的腹白线离开1cm处。

小鼠腹腔注射方法

图11-11 小鼠腹腔注射方法

(五)静脉注射

1.兔:兔耳部血管分布清晰。兔耳中央为动物,耳外缘为静脉。内缘静脉深不易固定,故不用。外缘静脉表浅易固定,常用。先拔去注射部位的被毛,用手指弹动或轻揉兔耳,使静脉充盈,左手食指和中指夹住静脉的近端,拇指绷紧静脉的远端,无名指及小指垫在下面,右手持注射器连6号针头尽量从静脉的远端刺入,移动拇指于针头上以固定针头,放开食指和中指,将药液注入(图11-12),然后拔出针头,用手压迫针眼片刻。

家兔耳缘静脉注射方法

图11-12 家兔耳缘静脉注射方法

2.小白鼠和大白鼠:一般采用尾静脉注射,鼠尾静脉有三根,左右两侧及背侧各一根,左右两侧尾静脉比较容易固定,多采用,背侧一根也可采用,但位置容易固定。操作时先将动物固定在鼠筒内或扣在烧杯中,使尾巴露出,尾部用45~50℃的温水浸润半分钟或用酒精擦拭使血管扩张,并可使表皮角质软化,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鼠尾两侧,使静脉充盈,用中指从下面托起尾巴,以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尾巴的末梢,右手持注射器连4(1/2)号细针头,使针头与静脉平行(小于30℃),从尾下四分之一处(约距尾尖2-3厘米)处进针,此处皮薄易于刺入,先缓注少量药液,如无阻力,表示针头已进入静脉,可继续注入。注射完毕后把尾部向注射侧弯曲以止血。如需反复注射,应尽可能从末端开始,以后向尾根部方向移动注射(图11-13)。

小鼠尾静脉注射方法

图11-13 小鼠尾静脉注射方法

3.狗:狗静脉注射多选前肢内侧皮下头静脉(图11-14)或后肢小隐静脉(图11-15)注射。注射前由助手将动物侧卧,剪去注射部位的被毛,用胶皮带扎紧(或用手抓紧)静脉近端,使血管充盈,从静脉的远端将注射针头平行刺入血管,待有回血后,松开绑带(或两手),缓缓注入药液。

狗前肢头静脉注射

图11-14 狗前肢头静脉注射

狗后肢小隐静脉注射

图11-15 狗后肢小隐静脉注射

4.蛙(或蟾蜍):将蛙或蟾蜍脑脊髓破坏后,仰卧固定于蛙板上,沿腹中线稍左剪开腹肌,可见到腹静脉贴着腹壁肌肉下行,将注射针头沿血管平行方向刺入即可(图11-16)。

蛙腹壁静静注射

图11-16 蛙腹壁静静注射

几种常用的动物不同给药途径的注射量可参考表11-1。

表11-1 几种动物不同给药途径的常用注射量(毫升)

注射途径小鼠大鼠豚鼠
腹 腔0.2-1.01-32-55-105-15
肌 肉0.1-0.20.2-0.50.2-0.50.5-1.02-5
静 脉0.2-0.51-21-53-105-15
皮 下0.1-0.50.5-1.00.5-21.0-3.03-10

(六)淋巴囊注射

蛙类常采用此法,因其皮下有数个淋巴囊,注入药物甚易吸收。腹部淋巴囊和头背淋巴囊常作为蛙类给药途径。一般多选用腹部淋巴囊给药。注射时将针头从蛙大腿上端刺入,经大腿肌层入腹壁肌层,再进入腹壁皮下,即进入淋巴囊,然后注入药液。有时也可采用胸淋巴囊给药。方法是将针头刺入口腔,使穿过下颌肌层入胸淋巴囊内注入药液,一次最大注射量为1毫升。蛙全身分布为咽、胸、背、腹侧、腹、大腿和脚等七个淋巴囊(图11-17)。

蛙全身淋巴囊分布

图11-17 蛙全身淋巴囊分布

(七)经口给药

在急性试验中,经口给药多用灌胃法,此法剂量准确,适用于小白鼠、大白鼠、家兔等动物。

1.小鼠、大鼠(或豚鼠)用输血针头或小号腰穿针头,将其尖端斜面磨剂,用焊锡在针尖周围焊一圆头,注意勿堵塞针孔,即成灌胃针;亦可用烧成圆头的硬质玻璃毛细管或特制的塑料毛细秋,作为导管。灌胃时将针按在注射器上,吸入药液。左手抓住鼠背部及颈部皮肤将动物固定,右手持注射器,将灌胃针插入动物口中,沿咽后壁徐徐插入食道。动物应固定成垂直体位,针插入时应无阻力。若感到阻力或动物挣扎时,应立即停止进针或将针拔出,以兔损伤或穿破食道以及误入气管。

一般当灌胃针插入小鼠3-4cm,大鼠或豚鼠4-6cm后可将药物注入。常用的灌胃量小鼠为0.2-1ml,大鼠1-4ml,豚鼠为1-5ml。

2.狗、兔、猫、猴 灌胃时,先将动物固定,再将特制的扩口器放入动物口中,扩口器之宽度可视动物口腔大小而定,如狗的扩口器可用木料制成长方形,长约10-15cm,粗细应适合狗嘴,约2-3cm,中间粘一小孔,孔的直途为5-10cm。灌胃时将扩口器放于上述动物上下门牙之后,并用绳将它固定于嘴部,将带有弹性的橡皮导管(如导尿管),经扩口器上的小圆孔插入,沿咽后壁而进入食道,此时应检查导管是否正确插入食道,可将导管外口置于一盛水的烧杯中,如不发生气泡,即认为此导管是在食道中,未误入气管,即可将药液灌入。

狗灌胃方法

图11-18 狗灌胃方法

经我们大量实验,给狗、兔等动物灌胃时,可不用扩口器也能顺利将药液灌入胃内,狗灌胃时,用12号灌胃管,左手抓住狗嘴,右手中指由右嘴角插入,摸到最后一对臼齿后的天然空隙,胃管由此空隙顺食管方向不断插入约20cm,可达胃内,将胃管另一端插入水中,如不出气泡,表示确已进入胃,而没误入气管内,即可灌入。兔灌胃时,将兔固定在木制固定盒内左手虎口卡住并固定好兔嘴,右手取14号细导尿管,由右侧唇裂避开门齿,将导管慢慢插入,如插管顺利,动物不挣扎,插入约15cm时,即表示插入胃内,将药液注入。

各种动物一次灌胃能耐受的最大容积小鼠为0.5-1.0ml,大鼠4-7ml,豚鼠为4-7ml,家兔为80-150ml,狗为200-500ml。

(八)其它途径给药

1.呼吸道给药 呈粉尘、气体及蒸气或雾等症状存在药物或毒气,均需要通过动物呼吸道给药。如一般实验时给动物乙醚作吸入麻醉,给动物吸一定量的氨气、二氧化碳等观察呼吸、循环等变化;给动物定期吸入一定量的SO2。锯末烟雾等可造成慢性气管炎动物模型等;特别在毒物学实验中应用更为广泛。

2.皮肤给药 为了鉴定药物或毒物经皮肤的吸收作用、局部作用、致敏作用和光感作用等,均需采用经皮肤给药方法。如家兔和豚鼠常采用背部一定面积的皮肤脱毛后,将一定药液涂在皮肤上,药液经皮肤吸收。

3.脊髓腔内给药 此法主要用于椎管麻醉或抽取脑脊液

家兔椎管内注射方法:将家兔作自然俯卧式,尽量使其尾向腹侧屈曲,用粗剪将第七腰椎周围背毛剪去,用3%碘酊消毒,干后再用79%酒精将碘酒擦去。在兔背部髌骨脊连线之中点稍下方摸动第七腰椎间隙(第七腰椎与第一骶骨椎之间),插入腰椎穿刺针头。当针到达椎管内时(珠网膜下腔),可见到兔的后肢跳动,即证明穿刺针头已进入椎管。这时不要再向下刺,以兔损伤脊髓。固定好针头,即可将药物注入。

4.小脑延髓池给药 此种给药都是在动物麻醉情况下进行的。而且常采用大动物如狗等,小动物很少采用。将狗麻醉后,使狗头尽量向胸部屈曲,用左手摸到其第一颈椎上方的凹陷(枕骨大孔),固定位置,右手取7号钝针头(将针头尖端麻钝),由此凹陷的正中线上,顺平行狗的方向,小心地刺入小脑延髓池。当针头正确刺入小脑延髓池时,注射者会感到针头再向前穿时无阻力,同时可以听到很轻的“咔嚓”一声,即表示针头已穿过硬脑膜进入小脑延髓池,而且可抽出清亮的脑脊液,注射药物前,先抽出一些脑脊液,抽取量根据实验需要注入多少药液决定,即注入多少抽取多少,以保持原来脑脊髓腔里的压力(图11-19)。

狗小脑延髓池给药

图11-19 狗小脑延髓池给药

5.脑内给药 此法常用于微生物学动物实验,将病原体等接种于被检动物脑内,然后观察接种后的各种变化。小鼠脑内给药时,选套有塑料管、针尖露出2mm深的5(1/2)针头,由鼠正中额部刺入脑内,注入药物或接种物。给豚鼠、兔、狗等进行脑内注射时,须先用穿颅钢针穿透颅骨,再用注射器针头刺入脑部,再徐徐注入被检物。注射速度一定要慢,避免引起颅内压急骤升高。

6.直肠内给药 此种给药方法常用于动物麻醉。家兔直肠内给药时,取灌肠用的胶皮管或用14号导尿管代替。在胶皮管或导尿管头上涂上凡士林,由助手使兔蹲卧于桌上,以左臂及左腋轻轻按住兔头及前肢,以左手拉住兔尾,露出肛门,并用右手轻握后肢,实验者将橡皮管插入家兔肛门内,浓度约7~9cm,如为雌性动物,注意勿误插入阴道(肛门紧接尾根)。橡皮管插好后,将注射器与橡皮管套紧,即可灌注药液。

7.关节腔内给药 此种方法常用于关节炎的动物模型复制。兔给药时,将兔仰卧固定于兔固定台上,剪去关节部被毛,用碘酒或酒精消毒,然后用手从下方和两旁将关节固定,把皮肤稍移向一侧,在膑韧带附着点处上方约0.5厘米处进针。针头从上前方向下后方倾斜刺进,直至针头遇阻力变小,然后针头稍后退,以垂直方向推到关节腔中。针头进入关节腔时,通常可有好象刺破薄膜的感觉,表示针头已进入膝关节腔内,即可注入药液。动物最大给药量可参考表11-2。

表11-2 常用实验动物的最大给药量和使用针头规格

动物名称项 目灌 胃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
小白鼠最大给药量
使用针头
1ml
9(钝头)
0.4ml
5(1/2)
0.4ml
5(1/2)
1ml
5(1/2)
0.8ml
4
大白鼠最大给药量
使用针头
1ml
静脉切
开 针
1ml
6
0.4ml
6
2ml
6
4ml
5
最大给药量
使用针头
3ml
静脉切
开 针
1ml
6(1/2)
0.5ml
6(1/2)
4ml
7
5ml
5
最大给药量
使用针头
20ml
10号
导尿管
2ml
6(1/2)
2ml
6(1/2)
5ml
7
10ml
6
最大给药量使用针头20ml
10号
导尿管
20ml
7
2ml
7
5ml
7
10ml
6
淋巴囊注射 最大注射量 1ml/只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实验动物科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648 636 957 683 713

返回《实验动物科学》书籍目录
  1. 实验动物给药途径和方法《实验动物科学》
  2. 实验动物肺和肝脏分叶数《实验动物科学》
  3. 实验动物管理机构和专业人员要求暂行条例《实验动物科学》
  4. 实验动物繁殖生理数据《实验动物科学》
  5. 实验动物和动物试验管理规程《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6. 实验动物对辐射效应的影响《实验动物科学》
  7. 实验动物和人各类正常组织细胞分裂间期各进相的时间《实验动物科学》
  8. 实验动物段肠的长度和体长的比例《实验动物科学》
  9. 实验动物和人胃肠道各段重量和大小《实验动物科学》
  10. 实验动物的自发性和诱发性骨髓瘤《实验动物科学》
  11. 实验动物红细胞总数、压积、体积、大小和血红蛋白浓度《实验动物科学》
  12. 实验动物的抓取固定方法《实验动物科学》
  13. 实验动物呼吸器官相对形态特点及外在气体代谢《实验动物科学》
  14. 实验动物的肿瘤学特点《实验动物科学》
  15. 实验动物及动物实验设施的要求《实验动物科学》
  16. 实验动物的应用《实验动物科学》
  17. 实验动物及人体表面积比例《实验动物科学》
  18. 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量《实验动物科学》
  19. 实验动物脊椎骨的数量《实验动物科学》
  20. 实验动物的循环时间《实验动物科学》
  21. 实验动物寄生虫检测等级标准《实验动物科学》
  22. 实验动物的随机分组方法《实验动物科学》
  23. 实验动物科学的研究范围《实验动物科学》
  24. 实验动物的饲育管理《实验动物科学》
  25. 实验动物科学发展意义《实验动物科学》
  26. 实验动物的麻醉《实验动物科学》
  27. 实验动物科学在生物医学发展中的作用《实验动物科学》
  28. 实验动物的进口与出口管理《实验动物科学》
  29. 实验动物免疫反应的特点《实验动物科学》
  30. 实验动物的检疫和传染病控制《实验动物科学》
  31. 实验动物器官和血浆中儿茶酚胺含量《实验动物科学》

《实验动物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