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病论
周禹载曰.仲景本内经病热之旨.申伏气之论.特叙夏月热病.白虎汤之治.可谓精矣.乃复出 病于金匮中曰.太阳中热者. 是也.正恐人误认为热病.故又言自外来而入.热由内伏而发.实为两途.然暑为夏火之令.伤人之气.脉虚身热.遂令人大渴.齿燥汗出而喘.与伏发无异.并治以白虎汤.俱主甘寒去热.苦寒除火.甘温益中.益中者.以暑伤气故益之.然津液耗甚者.必加人参.与辛散温散之味.不相涉也.或谓伏发自内.白虎宜也.中 既由外而内.何为遽用里药.则以风药略兼表散.似无不可.愚谓千古之误.正在于此.虽夏暑与冬寒对峙.而表里则大不同也.冬月腠理密.即卫虚而受者.必以渐进何也.外阴而内阳也.若夏月.则人身已阳外而阴内.外垣既撤.暑得直入.故风寒必显有余.有余者邪也.暑气必显不足.不足者正也.今人以香薷一味.谓伤暑必用之药.不知乘凉饮冷.遏抑阳气.或致霍乱者宜之.若强力作劳.内伤重者.清暑益气.庶几近之.苟用香薷.是重虚其虚矣.况可以表散辛温之味.加于其间乎.计部张凤逵先生编辑诸书.特救其谬.我北海林夫子.申明大义.并集名案.以表其后.不亦胜任而愉快耶.余小子又复为之辨者.愿以白虎汤为主治.清暑益气辅之.亦必随证加减.至于天水散、甘露饮诸方.皆可引用.如节庵之论.吾未见其可也.设有疑者.请观汗下温针之禁.本于仲景圣人.至有夹食而吐利.夹气而胀闷.夹寒而厥逆.兼风而畏寒.要皆本于脉以测识.而毋庸混淆.然后知圣人之论者常也.随其所遇者变也.明其常则善于处经.通于变而靡不善于用权者.则有昔贤之案在.亦惟洞晓伤寒书者.可以神而明之也.

- 暑病论《温热暑疫全书》
- 暑病论《伤寒总病论》
- 暑病续法《医学纲目》
- 暑病方论《温热暑疫全书》
- 暑病有宜用参者论《市隐庐医学杂着》
- 暑病方二道《温热暑疫全书》
- 暑病章《医学妙谛》
- 暑病的中医食疗《老年食养食疗》
- 暑病治例《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暑病表证《伤寒总病论》
- 暑搏血崩《中医词典》
- 暑病辨脉《温病正宗》
- 暑产《中医词典》
- 暑病《温病正宗》
- 暑喘《中医词典》
- 暑病《明医杂着》
- 暑疮《温热暑疫全书》
- 暑病《中医词典》
- 暑痘门主方《疡医大全》
- 暑病《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暑痘门主论《疡医大全》
- 暑病《中医名词词典》
- 暑毒失血《金匮翼》
- 暑:第十四五苓散合天水散《河间伤寒心要》
- 暑风《时病论歌括新编》
- 暑(参绪论暑证)《张氏医通》
- 暑风《中医名词词典》
- 暑《陈氏幼科秘诀》
- 暑风《时病论歌括新编》
- 暑《金匮钩玄》
- 暑风《中医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