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论肿疡辨脓之法

《疡科纲要》书籍目录

肿疡当成溃之期,肌腠之内,必先蒸酿成脓。其发之最浅者,形块高耸,根围收束,不问其肤色之红与不红,可一望而知其已成。以针决之,脓泄病去,不三五日而收全功。此有脓无脓之最易辨者,然皆极小极轻之恙。如暑月之热等,纵不医药,亦必自愈,不可以疽论也。疡之巨者,其发必深,漫肿无垠,必不高耸,必不变色,内虽有脓,而尚在肌肉之底。如肿势胖大,若肥人体丰,及股臀肉浓之部位,往往脓成于一二寸之里,而皮里之肌肉仍如故。昧者不察,谬以为犹可消散,则内脓愈攻愈巨,外不达而内溃日深,酿成坏证,以致不可收拾者,所见甚多。皆不能早知其有脓,而贻祸无穷,殊堪浩叹。辨之之法,漫肿不束,按之皆坚,痛势未甚者,脓未成也。若按之已痛,而以指端重按一处,其痛最盛者,其中必已成脓,但深在肉里,未便即动刀针,多血多痛。在膏粱之体,柔弱之人,亦且望而生畏,则外必以围药束其四周,而内服透达之剂提脓外达。一二日而其肿较高,其脓较浅,再按之而指下已软,可以奏刀矣。若漫肿坚巨,以指端按之,四围坚硬,而中有软陷者,脓成而尚在浅处者也。或肿势散开,延及盈尺,按之皆坚,而以两指距离一二寸,彼此迭按,坚肿之下,隐隐软陷者,亦深处之已成脓者也。若至漫肿 起,皮肤绷急,甚至光亮,则不必 ?

旨 ?

者,惟气虚发肿为然,必非外疡。外疡之肿,坚硬者多,按之必无凹形。若按之随指陷下,而放手即起,则惟内有多脓,攻孔极巨,而又极浅者为然。即上所谓皮肤光亮,一望可知者,又何取手指下之辨别。若内有大脓,而外面未腐之皮肉尚有三五分浓者,则必按之不陷,亦不随手而起,何可概以为脓必未成。有谓按之皮肤热者为有脓,皮肤不热者为无脓。然肌肤之小疖,其发浅,虽未成脓,而肤亦热;肉里之大痈,其发深,虽已有脓而肤必不热。且有谓漫肿无垠,以湿纸贴之,有一处先干,则其处有脓者,皆是痴人说梦,并未亲自经验,而妄作理想之欺人语(寿颐按∶为此说者,其意盖谓内已成脓,皮肤必热,故湿纸当先干。

究竟脓之成不成,全不关系于皮之热不热,直是生平未尝见过疡病,最是可笑。)惟劳力之人,?

不甚高突者,则必以指尖细按,果有一点已软,即为成脓之证。又有腹部空软之地,内发肠痈,肿必不高,形亦不巨,内虽成脓,而指下殊难分辨。若重按之则腹部本软,随手下陷,是其常态。然即有坚块,果能以指尖于成块处,细细体会,自能得心应手。此必临证渐多,阅历有得,方能洞见隔垣。初非率尔操觚,心粗气浮者,所能仓卒论断。但腹内生痈,辨脓虽难,而尤不可不辨之于早。盖疡生臂、 、臀、腿等处坚实部位,脓成三五日而不能早决?

,势必内溃日甚,不幸而穿肠或破内膜,即为坏证。医者之决断少迟,即病患性命出入之界。胡可不慎之又慎,明辨秋毫。总之,胸腹、胁肋、腋下、腰间、背部等之痈疽,苟已有脓,则早一日泄毒,即少一步内攻。若不能决之于先,以致穿膜入内,卒于不治者,无一非医家耽误之咎。一念及此,而始知最难辨别之病,即最易杀人之机,是不可畏其难而置之不问者也。又有背疽、脑疽、腹皮痈三大证,初起皮肤一粒,渐以根围坚肿,而肿处发现几点白腐,其脓自外酿成,与他证之脓成皮里者,显然不同。此则内以托毒外出为主,而外敷提脓拔毒,非精良之药不为功。苟得脓毒透达,即可十全无憾。又头面之疔毒,亦间有先起一点白粒,脓成自外者,则外治之药,与脑背疽同。而内服宜重用清解,只求疔头腐肉,化脓脱落,而大功告成(腹皮痈之治法与疔疮同,亦以清解为主。与脑背疽之宜用温经托毒法者大异。)此又同是成脓,而来源去委之别开生面者矣。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疡科纲要》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疡科纲要》书籍目录
  1. 论肿疡辨脓之法《疡科纲要》
  2. 论肿不肿《医学从众录》
  3. 论肿疡行气之剂《疡科纲要》
  4. 论肿不肿《外台秘要》
  5. 论肿疡内已成脓之剂《疡科纲要》
  6. 论肿《疡科纲要》
  7. 论肿疡退消之剂《疡科纲要》
  8. 论肿《外科证治全书》
  9. 论种痘已出时期《儿科萃精》
  10. 论中暑脉不同《伤寒发微论》
  11. 论仲景缓迟沉三脉《伤寒发微论》
  12. 论中脉形状指法主病《伤寒六书》
  13. 论诸病治疗交错致于死候《中藏经》
  14. 论中风证候《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5. 论诸疮《外科精义》
  16. 论中风伤寒脉《伤寒发微论》
  17. 论诸经向导药随经引使《疡医大全》
  18. 论中风半身不遂在左属血在右属气《质疑录》
  19. 论诸淋及小便不利《中藏经》
  20. 论中风《医学心悟》
  21. 论诸气证候《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2. 论中风《中风论》
  23. 论诸热误治发斑疹《冯氏锦囊秘录》
  24. 论痔疮《外科枢要》
  25. 论诸痛不宜补气《质疑录》
  26. 论痔(儿科)《冯氏锦囊秘录》
  27. 论诸痿《轩岐救正论》
  28. 论痔《外科精义》
  29. 论诸虚证候《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0. 论治中风偏枯之法《华佗神方》
  31. 论主气《古今医统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