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寒热八十五

《外科理例》书籍目录

大抵七情皆能动火。各经之热亦异。当分治之。东垣曰。昼则发热。夜则安静。是阳气自旺于阳分也。昼则安静。夜则发热烦躁。是阳气下陷入阴中也。名曰热入血室。昼则发热烦躁。夜亦烦躁。是重阳无阴也。当急泻其阳。峻补其阴。王注曰。病热而脉数。按之不动。乃寒盛格阳。非热也。形症是寒。按之而脉鼓。击于指下而盛者。此为热盛拒阴。非寒也。伤寒论曰。寸口脉微。为阳不足。阴气上入阳中。则洒淅恶寒。尺脉弱为阴不足。阳气下陷入阴中。则发热也。肺热者。轻手乃得。微按全无。日晡热甚。乃皮毛之热。其症必见喘咳。寒热轻者泻白散。重者凉膈散地骨皮散。心热者。微按至皮肤之下则热少。加力按之则不热。是热在血脉也。其症烦心。心痛。掌中热而哕。以黄连泻心汤导赤散朱砂安神丸。脾热者。轻按之不热。重按之亦不热。不轻不重。热在肌肉。遇夜尤甚。其症必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无气以动。泻黄散。肝热者。重按之。肌肉之下。至骨之上乃热。寅卯时间尤甚。其脉弦。四肢满闷。便难。转筋。多怒。多惊。四肢困热。筋痿不能起于床。泻青丸柴胡引子

肾热者。重手按至骨分。其热蒸手如火。其人骨苏苏如虫蚀。其骨困热不任。亦不能起于床。滋肾丸主之。徐用诚云。面热者。足阳明。口中热如胶。足少阴。口热舌干。足少阴。耳前热。手太阳。掌中热。手厥阴。少阴。太阴。足下热而痛。足少阴。足外热。足少阳。身热肤痛。手少阴。身前热。足阳明。洒淅寒热。手太阴。肩上热。肩似拔。手太阳。中热而喘。足少阴。肩背热。及足小指外 胫踝后。皆属足太阳。一身尽热。狂而妄闻妄见妄言。足阳明。热而筋纵缓不收。足痿。足阳明。厥阴。手少阴。

溪曰。恶寒者。卫气虚衰不能温。分肉实表而恶寒者。又有上焦之邪。隔绝营卫。不能出表而恶寒者。东垣云。昼则恶寒。夜则安静。是阴气上溢于阳中也。夜则恶寒。昼则安静。是阴血自旺于阴分也。夜则恶寒。昼亦恶寒。是重阴无阳也。当急泻其阴。峻补其阳。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外科理例》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外科理例》书籍目录
  1. 论寒热《外科理例》
  2. 论寒热《冯氏锦囊秘录》
  3. 论寒热《华佗神方》
  4. 论寒热《中风论》
  5. 论寒暑闭塞《冯氏锦囊秘录》
  6. 论过期不止《济阴纲目》
  7. 论寒证无传经《叶选医衡》
  8. 论过服寒凉法当温补《济阴纲目》
  9. 论汗《景岳全书》
  10. 论桂枝汤用赤白芍药不同《伤寒发微论》
  11. 论汗《麻疹备要方论》
  12. 论桂枝肉桂《伤寒发微论》
  13. 论汗《原要论》
  14. 论桂枝麻黄青龙用药三证《伤寒发微论》
  15. 论汗不可纯作血看当以气看为妥《医旨绪余》
  16. 论关馘《冯氏锦囊秘录》
  17. 论汗法《医学集成》
  18. 论关格是脉而非症《质疑录》
  19. 论汗法《医学心悟》
  20. 论怪病多属痰《冯氏锦囊秘录》
  21. 论汗下《景岳全书》
  22. 论怪病多属痰《质疑录》
  23. 论汗下《刘河间伤寒医鉴》
  24. 论寡妇病《外科理例》
  25. 论好用寒药《刘河间伤寒医鉴》
  26. 论顾鸣仲痞块锢疾根源及治法《寓意草》
  27. 论合法《针灸易学》
  28. 论骨痹《华佗神方》
  29. 论合和《备急千金要方》
  30. 论骨痹《中藏经》
  31. 论合和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