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各经补泻及专主泻火药

《药鉴》书籍目录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 味辛补酸泻 气温补凉泻(足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 味甘补苦泻 气温热补寒凉泻(足少阴肾经 足太阳膀胱) 味苦补咸泻 气寒补热泻(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 味咸补甘泻 气热补寒泻(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 味酸补辛泻 气凉补温泻五脏更相平也,一脏不平,以所胜平之。故曰,安谷则昌,绝谷则亡,水去则荣散,谷清则卫荣,荣散则亡,神无所居。仲景云,水入于经,其血乃成,谷入于胃,脉道乃行。故血不可不养,卫不可不温,血温卫和,荣卫将行,常有天年。又曰,人之一身,外为阳、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腑为阳,脏为阴。阳中之阳,心也。阳中之阴,肺也。阴中之阴,肾也。阴中之阳,肝也。阴中之至阴,脾也。

黄连心火,枯芩泻肺火白芍肝火,柴胡黄连泻肝胆火,木通泻小肠火,知母泻肾火,条芩泻大肠火,黄柏泻膀胱火,滑石泻六经火,栀子泻屈曲火。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药鉴》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药鉴》书籍目录
  1. 论各经补泻及专主泻火药《药鉴》
  2. 论膈噎《史载之方》
  3. 论各伤主方《跌打秘方》
  4. 论隔蒜灸得效《外科精要》
  5. 论各穴要害之处《跌打秘方》
  6. 论隔蒜灸《外科理例》
  7. 论各种疗治宜因病而施《华佗神方》
  8. 论革脉之形状及治法《医学衷中参西录》
  9. 论攻利《伤科汇纂》
  10. 论干燥《冯氏锦囊秘录》
  11. 论古法通变《景岳全书》
  12. 论干枯陷伏倒靥等症《冯氏锦囊秘录》
  13. 论古今药饵得失《华佗神方》
  14. 论疳蚀疮《冯氏锦囊秘录》
  15. 论骨痹《中藏经》
  16. 论肝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华佗神方》
  17. 论骨痹《华佗神方》
  18. 论肝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中藏经》
  19. 论顾鸣仲痞块锢疾根源及治法《寓意草》
  20. 论肝无补法《质疑录》
  21. 论寡妇病《外科理例》
  22. 论肝气(二条)《知医必辨》
  23. 论怪病多属痰《质疑录》
  24. 论肝脾生病《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25. 论怪病多属痰《冯氏锦囊秘录》
  26. 论肝病治法《医学衷中参西录》
  27. 论关格是脉而非症《质疑录》
  28. 论甘草《苏沈良方》
  29. 论关馘《冯氏锦囊秘录》
  30. 论腹中瘀血《济阴纲目》
  31. 论桂枝麻黄青龙用药三证《伤寒发微论》

《药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