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易病
计一法
一、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牵引阴部拘急痉挛。),热(气)〔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烧裈散主之。原文392
【郑论】 按阴阳易病,皆由新病初愈,馀邪尚未大尽,男与女交则女病,女与男交则男病,以致一线之馀毒,势必随气鼓荡,从精窍而发泄也。治之不外扶正为主。至于烧裈散一方,男用女裈,女用男裈,近阴处布方寸,烧灰兑药服之,亦是取阴阳至近之气机,必引药深入,亦是近理之论。余于此等证,在大剂扶阳,取童便为引,服之屡屡获效。
【阐释】 阴阳易病者,是男子或妇人伤寒病新差未平复,而与之交接得病者。其证状是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等,这是下寒证;热上冲胸,头痛不欲举等,这是上热证。下寒是真寒,上热是假热。郑氏认为治之不外扶正为主,用大剂回阳扶阳,取童便为引,服之屡屡获效,诚不易之治法矣。笔者从之,并认为烧裈散决不可用。
烧裈散方(校补)
妇人中裈近隐处,取烧作灰。
上一味,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即利,阴头微肿,此为愈矣。妇人病,取男子裈烧灰服。
【阐释】 笔者对此证此方,体会很少,不作强解。

- 阴阳易病《伤寒恒论》
- 阴阳易(伤寒门 下)《古今医统大全》
- 阴阳易病《奇效简便良方》
- 阴阳易 一章《伤寒悬解》
- 阴阳易病《奇方类编》
- 阴阳易《伤寒六书》
- 阴阳易病《伤寒括要》
- 阴阳易《医学心悟》
- 阴阳易病 计一方《伤寒恒论》
- 阴阳易《卫生宝鉴》
- 阴阳易歌《伤寒百证歌》
- 阴阳易《医述》
- 阴阳易六条《仲景伤寒补亡论》
- 阴阳易《医学纲目》
- 阴阳易续法《医学纲目》
- 阴阳易《疫疹一得》
- 阴阳易一《伤寒悬解》
- 阴阳易《伤寒捷诀》
- 阴阳易阴阳交《伤寒六书》
- 阴阳易《中医词典》
- 阴阳易证《伤寒九十论》
- 阴阳已交合图《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阴阳易证《伤寒总病论》
- 阴阳咽痛《伤寒心法要诀》
- 阴阳易证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阴阳咽痛《医学摘粹》
- 阴阳应象《类经》
- 阴阳咽痛《医宗金鉴》
- 阴阳应象大论篇《黄帝内经·素问》
- 阴阳学说《中医基础理论》
- 阴阳应象大论篇《冯氏锦囊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