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乱十四

《灵枢悬解》书籍目录

黄帝曰:经脉十二者,别为五行,分为四时,何失而乱?何得而治?岐伯曰:五行有序,四时有分,相顺则治,相逆则乱。黄帝曰:何谓相顺?岐伯曰: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十二月者,分为四时。四时者,春秋冬夏,其气各异,营卫相随,阴阳已和,清浊不相干,如是则顺而治。黄帝曰:何谓逆而乱?岐伯曰: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营气顺脉,卫气逆行,清浊相干,乱于胸中,是谓大悗。故气乱于心,则烦心密嘿,俯首静伏,乱于肺,则俯仰喘暍,接手以呼,乱于肠胃,则为霍乱,乱于臂胫,则为四厥,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悗,音闷。

清气在阴,陷而不升也。浊气在阳,逆而不降也。悗者,气乱而不清也。接手以呼,以手扪心也。四厥,四肢厥逆也。四肢寒冷,谓之厥逆。厥逆头重眩仆,浊气逆升而不降也。

黄帝曰:五乱者,刺之有道乎?岐伯曰:有道以来,有道以去,审知其道,是谓身宝。黄帝曰:善。愿闻其道。岐伯曰:气在于心者,取之手少阴、心主之俞。气在于肺者,取之手太阴荥、足少阴俞。气在于肠胃者,取之足太阴、阳明,不下者,取之三里。气在于头者,取之天柱、大杼,不知,取太阳荥俞。气在于臂足,取之先去血脉,后取其阳明、少阳之荥俞。黄帝曰:补泻奈何?岐伯曰:徐入徐出,谓之导气,补泻无形,谓之同精,是非有余不足也,乱气之相逆也。黄帝曰:允乎哉道!明处哉论!请著之玉版,命曰治乱也。

有道以来,有由以来也。有道以去,有法以去也。手少阴之俞,神门也。心主之俞,大陵也。手太阴荥,鱼际也。足少阴俞,太溪也。足太阴、阳明,太阴之俞,太白也,阳明之俞,陷谷也。三里,足阳明穴也。天柱,大杼,足太阳穴也。太阳之荥,通谷也。太阳之俞,束骨也。手阳明之荥俞,二间、三间也。手少阳之荥俞,液门、中渚也。足阳明之荥俞,内庭、陷谷也。足少阳之荥俞,侠溪、临泣也。徐入徐出,谓之导气,导其乱气,使之复治也。补泻无形,谓之同精,同其精气之本原,未尝增损也。精,正气也。是非以其有余不足,而用补泻也,为其乱气之相逆,调之使其顺而治耳。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灵枢悬解》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灵枢悬解》书籍目录
  1. 五乱《灵枢悬解》
  2. 五乱《黄帝内经·灵枢》
  3. 五乱《中医词典》
  4. 五癃津液别篇《医旨绪余》
  5. 五乱《内经评文》
  6. 五癃津液别《内经评文》
  7. 五乱刺《针灸素难要旨》
  8. 五癃津液别《类经》
  9. 五乱之刺《类经》
  10. 五癃津液别《黄帝内经·灵枢》
  11. 五轮《中医名词词典》
  12. 五癃《中医词典》
  13. 五轮《中医词典》
  14. 五聋《圣济总录》
  15. 五轮《目经大成》
  16. 五龙丸《外科传薪集》
  17. 五轮八廓大略《银海指南》
  18. 五龙散《外科传薪集》
  19. 五轮八廓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20. 五龙丹《救伤秘旨》
  21. 五轮八廓总论《银海精微》
  22. 五瘤《保婴撮要》
  23. 五轮辨证《中医眼科学》
  24. 五苓猪苓《医学读书记》
  25. 五轮不可忽论《审视瑶函》
  26. 五苓证一 太阳四十一《伤寒悬解》
  27. 五轮定位形图(图缺)《目经大成》
  28. 五苓证三 太阳四十三《伤寒悬解》
  29. 五轮定位之图《审视瑶函》
  30. 五苓证二 太阳四十二《伤寒悬解》
  31. 五轮歌《秘传眼科龙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