疸症
即发黄症。遍身面目溺皆黄,原有五疸之分(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黄汗),阴阳虚实之别,而究湿热气蒸为患者居多。治法必从气分,宣通乃效。兹拟渗湿清热,佐以宣通气分方法(此症渴难治,不渴易治)。
苓皮五钱 滑石三钱 黄芩一钱 北杏一-钱 茵陈三钱 栀子一钱半 蔻仁四分 加淡豆豉三钱,同煎(或重用鲜田基黄、白连草煎汤,去渣,将汤代水煎药)。
热盛倍用栀芩。湿盛加苍术。周身尽痛痛湿阻气机也,宜倍用蔻仁以开肺气,肺主一身之气化故也。炒银花、泽兰叶、藿香、叶梗、猪苓、泽泻、木通、萆薢、海金沙、腹皮皆芳香逐秽渗淡除湿之品,可因症参入加减。
但所因不一,治法颇多,即女劳瘀血难疗,自有方书可考(沈金鳌尊生引述颇详可参考。且分别黄肿、与黄疸证治亦佳)。似不烦多赘。然窃念阳黄阴黄,清温各别,每见误治者,难免伤人,是不得不明辨。夫阳主明,故黄如橘子色,治胃(脉或数或缓必有力)即宜用上拟方并参以所列加减各法治之。阴主晦,故黄如曛,黄色治脾(脉必沉弱且身冷),罗谦甫先生以茵陈四逆汤主之,高鼓峰用四苓散加炮姜、茵陈治之,重者加附子。又有脾液外越而发黄者(脉弱体倦无神,但面身黄目,溺不黄),贫而劳苦者多(劳则伤脾,脾虚不能收摄真气故也),宜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之。

- 疸症《评琴书屋医略》
- 疸证总括《杂病心法要诀》
- 旦暮避忌(养生余录 上)《古今医统大全》
- 疸证总括《医宗金鉴》
- 但表不里《温热暑疫全书》
- 疸水候《诸病源候论》
- 但表不里《伤寒指掌》
- 疸分阴阳《幼科释谜》
- 但见一证,辨治独特《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疸病原由症治《幼科释谜》
- 但里不表《温热暑疫全书》
- 疸病死证《杂病心法要诀》
- 但里不表《伤寒指掌》
- 疸病死证《医宗金鉴》
- 但欲寐《中医名词词典》
- 疸病《全生指迷方》
- 但欲寐《中医词典》
- 疸《急救良方》
- 但欲寐《医宗金鉴》
- 疸《幼科发挥》
- 但欲寐《医学摘粹》
- 疸《脉因证治》
- 但欲寐《医学心悟》
- 疸《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 但欲寐《伤寒心法要诀》
- 疸《友渔斋医话》
- 但欲寐《伤寒指掌》
- 疸《丹溪治法心要》
- 但欲寐《伤寒括要》
- 疸《丹溪手镜》
- 但欲寐而心烦《思考中医》
《评琴书屋医略》
- 《评琴书屋医略》提要
- 自叙
- 凡例
- 序
- 附诗并各题赠
- 卷一
- 卷二
- 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