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附案(奇经心痛)

《评琴书屋医略》书籍目录

顺邑马苏隐方伯第五妾据苏隐述,每戌亥必腹痛(戌亥为至阴之时,肝肾为至阴之脏,奇经八脉皆发源于肝肾故也),其痛始脐下渐绕脐上及两胁,以至于心,天晓则安然无恙。平日惯以八珍汤获小效,而自能渐安,今陆医与之诊,谓脉近有力,当清其源,然后永无再发,转用苦寒剂痛益增。明日再诊,谓倍有力,论脉当清,前剂转小药力不到耳,古人谓通则不痛(至若寒者温之使通,虚者补之使通医似不晓),且每三两日始一更衣,此治必合(幽门气钝血燥,医似未明)用大承气汤桃仁川楝子大剂进服,大便泻后,日夜皆痛(阴阳两伤),且频呕不食,特延君愈之。余脉之曰:症属虚寒,理宜温补。苏隐曰:脉鼓指否?余曰:鼓指。曰:脉若是,安能补?余曰:未进承气前纵似有力,未必鼓指。曰诚如君言,何也?曰此真气虚而邪气实耳。夫胃气充足者,其脉缓,今苦寒攻伐,胃气愈伤,是以鼓指。凡实热脉重,按仍有力,今重按则软,且唇白而困倦无神,岂有余症耶?少腹痛必心痛者,经云:阴维脉病苦心痛也。奇经八脉皆发源于肝肾,原当治下,因苦寒更伤中州,法不得不中下兼顾,使急逐其寒邪而复其胃气。愚见拟用吴茱萸汤附子粳米汤加减。先进方,用野山丽参四钱,吴萸附子各二钱,炒粳米半夏生姜各三钱,大枣二枚,一服吐止,痛减。次日诊,仍用前方加于术三钱,炙草一钱,煎服。三日诊,脉象和缓,痛减八九转,用当归(小茴五分拌炒,仍用同煎)、紫石英(生研)各五钱,潞党、杞子各四钱,盐水炒,破故子、制香附、制蕲艾叶各一钱,服四贴后,间或加天生术、关沙苑同煎,或加野山土术、人参、北鹿茸末各一钱,另炖,冲服。调养将一月而痊。半载后因房事,痛复发,且少腹胀左尺弦劲(肾虚风动),用转方七味,去潞党、石英、故子,加海螵蛸白蒺藜各四钱,茜根一钱,蝎尾梢一分,二剂渐愈,后仍用归杞七味方,与配人参、茸、野术、砂仁熟地,出入而调养,以收全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评琴书屋医略》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评琴书屋医略》书籍目录
  1. 附案(奇经心痛)《评琴书屋医略》
  2. 附案(咳嗽而喑)《评琴书屋医略》
  3. 附案(暑邪变疟)《评琴书屋医略》
  4. 附案(肝病误治胃)《评琴书屋医略》
  5. 附案(暑邪变疟)《评琴书屋医略》
  6. 附案《医学真传》
  7. 附案二《评琴书屋医略》
  8. 附案《医学从众录》
  9. 附案二(石淋)《评琴书屋医略》
  10. 附案《专治麻痧初编》
  11. 附辩(《医统》)《针灸大成》
  12. 附案《专治麻痧初编》
  13. 附表3-1我国尘肺X线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预防医学》
  14. 附案《幼幼集成》
  15. 附方《柳洲医话》
  16. 附案《幼幼集成》
  17. 附方《包氏喉证家宝》
  18. 附案《幼幼集成》
  19. 附方《广嗣要语》
  20. 附案《医述》
  21. 附方《温病指南》
  22. 附案《中风论》
  23. 附方《小儿痘疹方论》
  24. 附案《评琴书屋医略》
  25. 附方《焦氏喉科枕秘》
  26. 附、术附、参附三汤《医述》
  27. 附方《达生编》
  28. 《医学指归》
  29. 附方《类证治裁》
  30. 《小儿痘疹方论》
  31. 附方《类证治裁》

《评琴书屋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