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症
湿有中湿、寒湿、风湿、酒湿、湿热、湿温、湿痹、湿痰之名,理宜分内因外因之治。兹订中和渗湿之剂,当察其所因而加减治之。凡湿症舌多白,脉濡缓,湿郁则脉象兼呆钝。仲景师云;湿家忌发汗,汗之变痉厥,患湿者不可不知。
茯苓皮四钱 绵茵陈一钱半 北杏仁一钱半 大腹皮二钱 白茯苓二钱 闽泽泻一钱半 加栀子一钱、淡豆豉二钱,引。或用通草五六钱,先煎汤去渣,将汤代水煎药。脾虚受湿加白术、苍术(去栀子杏)。舌白恶饮,或周身尽痛(此湿阻气机,以至气不能运行,故周身尽痛)宜加白蔻仁、马兜铃、或藿香梗、滑石。湿热加黄柏、黄芩。寒湿加附子、干姜(去栀子腹皮杏)。风湿加防风、藿香叶。湿痹加防风、狗脊。湿温重用鲜芦根、通草煎汤代水(去猪泽加滑石甘草)。酒湿加枳棋子、葛花。湿痰加制半夏、陈皮。
又湿在上宜防风,湿在中宜苍术,湿在下宜利小便(即本方或再加滑石车前便合),湿在周身宜乌药、羌活、狗脊等,湿在两臂宜灵仙、桑枝、桑寄等,湿在两股宜牛膝、防己、萆薢等。审其患湿之处而方中加以主治之药为引道,则发药治病无不效矣。

- 湿症《评琴书屋医略》
- 湿证诗《医学实在易》
- 湿症《证治汇补》
- 湿证候(幼幼汇集 上)《古今医统大全》
- 湿症《医学实在易》
- 湿证非易治之病《温病正宗》
- 湿症《药症忌宜》
- 湿证《伤寒总病论》
- 湿症(合参)《伤寒指掌》
- 湿证《伤寒总病论》
- 湿症论治《类证治裁》
- 湿证《医学摘粹》
- 湿症脉候《类证治裁》
- 湿证《医学摘粹》
- 湿症用酒辨《外科全生集》
- 湿证《明医指掌》
- 湿症章《医学妙谛》
- 湿证《古今名医汇粹》
- 湿中《中医词典》
- 湿证《医学正传》
- 湿肿《中医词典》
- 湿证《景岳全书》
- 湿肿《外科正宗》
- 湿疹样乳癌《临床激光治疗学》
- 湿肿门主方《疡医大全》
- 湿疹《自我调养巧治病》
- 湿肿门主论《疡医大全》
- 湿疹《百病自测》
- 湿浊《中医名词词典》
- 湿疹《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湿浊《中医词典》
《评琴书屋医略》
- 《评琴书屋医略》提要
- 自叙
- 凡例
- 序
- 附诗并各题赠
- 卷一
- 卷二
- 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