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三)血管瘤

《口腔科学》书籍目录

血管瘤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属先天性,是由血管内皮增生而来。多见面部皮肤、皮下组织和口腔粘膜(如唇、舌、颊、口底等)(附图16,17)(图3-26,27)。一般可分为毛细血管型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及蔓状血管瘤。而以前两种常见。

毛细血管瘤(左面部)

海绵状血管瘤(舌及左颊部)

附图16 毛细血管瘤(左面部)附图17 海绵状血管瘤(舌及左颊部)
面部血管瘤

舌部血管瘤

图3-26 面部血管瘤图3-27 舌部血管瘤

【临床表现】

毛细血管型血管瘤:肿瘤是由大量交织、扩张的毛细血管组成。表现为鲜红或紫红色斑块。与皮肤表面平齐或稍隆起,边界清楚,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以手指压迫肿瘤时,颜面退去;压力解除后,颜色恢复。

海绵状血管瘤:肿瘤由扩大的血管腔和衬有内皮细胞的血窦组成。血窦大小不一,有如海绵状结构,窦腔内充满静脉血,彼此交通。表现为无自觉症状、生长缓慢的柔软肿块。头低位时,肿瘤因充血而扩大,恢复正常体位后,肿块即恢复原状。表浅的肿瘤,表面皮肤或粘膜呈青紫色。深部者,皮色正常。触诊时肿块柔软,边界不清,无压痛。挤压时肿块缩小,压力解除后则恢复原来大小。

蔓状血管瘤:主要由扩张的动脉与静脉吻合而成。肿瘤高起呈念珠状或蚯蚓。扪之有博动感与震颤感,听诊有吹风样杂音。若将供血的动脉全部压闭,上述之博动及杂音消失。

【治疗】

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很多,应根据肿瘤的类型、部位、深浅及病员的年龄等因素而定。常用的方法有: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冷冻外科、硬化剂注射及激光照射等。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口腔科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口腔科学》书籍目录
  1. 血管瘤《口腔科学》
  2. 血管瘤《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3. 血管瘤《眼科学》
  4. 血管瘤《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5.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病理学》
  6. 血管瘤《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7. 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生理学》
  8. 血管扩张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理学》
  9. 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动脉粥样硬化》
  10. 血管扩张剂、其他降压药、抗心绞痛药《急诊医学》
  11.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激活凝血因子Ⅻ,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病理生理学》
  12. 血管痉挛《骨科学》
  13. 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导致组织间液增多《病理生理学》
  14. 血管紧张素Ⅱ的促生长作用《药理学》
  15. 血管升压素《生理学》
  16. 血管紧张素Ⅱ《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17. 血管受压《骨科学》
  18. 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药理学》
  19. 血管损伤的处理《骨科学》
  20. 血管紧张素Ⅰ《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21. 血管损伤的类型《骨科学》
  22. 血管介入技术《医学影像学》
  23. 血管损伤的诊断《骨科学》
  24. 血管活性与平滑肌收缩介质《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25. 血管通透性升高《病理学》
  26. 血管断裂《骨科学》
  27. 血管系《人体解剖学》
  28. 血管挫伤《骨科学》
  29. 血管细胞培养的鉴定《动脉粥样硬化》
  30. 血管壁细胞的培养和鉴定《动脉粥样硬化》
  31. 血管性疾患导致肾脏的损害《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口腔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