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牙体解剖
1.牙齿分类、名称及临床牙位记录法
人一生中先后要长两次牙齿,即乳牙和恒牙。乳牙20个,恒牙28~32个(图1-2、1-3)。根据牙的形态特点和功能特性,恒牙分类中切牙、侧牙牙、尖牙、双尖牙(第一、二前磨牙),磨牙(第一、二、三磨牙)。乳牙没有双尖牙及第三磨牙。
![]() | ![]() |
图1-2 恒牙32个 | 图1-3 乳牙20个 |
为了缩减临床书写或口述牙的全名,常用代号来表示,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有:
以“+”符号将上下牙弓分为四区。符号的水平线用以区分上下;垂直线用以区分左右。或以a B C D分别代表各区,A代表右上区,B代表左上区,C代表右下区,D代表左下区。恒牙用阿拉伯数字1、2、3、4、5、6、7、8代表,乳牙用罗马数字Ⅰ、Ⅱ、Ⅲ、Ⅳ、Ⅴ代表,乳牙名称及代号见(图1-4),恒牙名称及代号见(图1-5),例如:
图1-4乳牙名称及代号
图1-5恒牙名称及代号
2.牙齿的表面
从外部观察,牙体由冠、牙根及牙颈三部分组成(图1-6)。
图1-6 牙齿的表面解剖名称
牙冠(Crown)在牙体外层由牙釉质覆盖的部分称牙冠,也是发挥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牙冠的外形随其功能而异:即功能较弱而单纯的牙,其牙冠形态也比较简单;功能较强而复杂的牙,牙冠外形也比较复杂。正常情况下牙冠的大部分显露于口腔,称为临床牙冠。以牙颈为界的牙冠称为解剖牙冠。
牙冠的各个面都有一定名称。以正中线为准。每个牙冠靠近中线的一面称近中面,远离中线的一面称远中面,靠近舌(腭)的一面称舌(腭)面,后牙靠近颊部的一面称颊面,前牙靠近唇部的一面称唇面,上下后牙相对咬合的一面称为咬合面,前牙设有咬合面但有切缘(图1-7)。
图1-7 牙冠各个面的部位与名称
每个后牙的牙冠都有五个面:即近中面、远中面、颊面、舌(腭)面和咬合面。每个前牙的牙冠都有四个面(近中面、远中面、唇面、舌或腭面)和一个切缘。应用此方位的同一道理、也可标出各个牙尖、牙根的名称。如颊侧牙尖称颊尖,舌侧牙尖称舌尖。牙根则可称为远中根、近中根、远颊根、近颊根等。
牙根(root)在牙体外层由牙骨质覆盖的部分称牙根,也是牙体的支持部分。其形态与数目随着功能而有所不同,功能较弱而单纯的牙为单根;功能较强而复杂的牙,其根多分叉为2个以上,以增强牙在颌骨内的稳固性。每一根的尖端、称为根尖,每个根尖都有通过牙髓血管神经的小孔,称为根尖孔,在正常情况下,牙根整个包埋于牙槽骨中。
牙根的数目:各个牙齿的牙根数目不尽相同,归纳如下。
牙颈(neck)牙冠与牙根交界处呈一弧形曲线,称为牙颈,又名颈缘或颈线。
3.牙齿组织结构
牙齿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四部分组成(图1-8)。
图1-8 牙齿组织结构
牙釉质(Enamel):是由无数密集的釉柱和少量柱间质组合而成。是人体中最硬的组织,覆盖在牙冠表面,呈乳白色、略透明、质坚硬,能耐受强大的嚼力。无机盐约占96%,其中主要成分是磷酸钙、碳酸钙等。有机物成分仅占很少量。
牙本质(Dentin):是构成牙齿的主体部分,由基质和牙本质小管组成,牙本质小管中有来自造牙本质细胞的细胞突,藉此以进行营养代射,牙本质钙化程度和硬度比牙釉质稍低,色淡黄,不透明。无机盐类约70%,主要为羟磷灰石,含磷酸钙等,有机物约占30%,主要是胶原蛋白。
牙骨质(Cementum):是包绕在牙根表面的一薄层骨样组织。其营养主要来自牙周膜,并借牙周膜纤维与牙槽骨紧密相接。由于牙根部炎症的激惹,牙骨质可以发生吸收或增生,甚或与周围骨组织呈骨性粘连。
牙髓(Cementum):牙髓组织位于牙齿内部的牙髓腔内。牙髓腔的外形与牙体形态大致相似,牙冠部髓腔较大,称髓室,牙根部髓腔较细小,称根管,根尖部有小孔,称根尖孔。牙髓组织主要包含神经、血管,淋巴和结缔组织,还有排列在牙髓外周的造牙本质细胞,其作用是造牙本质。当牙冠某一部位有龋或其它病损时,可在相应的髓腔内壁形成一层牙本质,称为修复性牙本质,以补偿该部的牙冠厚度,即为牙髓的保护性反应。
近代观点认为,从胚胎学、组织学及生理学等方面考虑,牙本质和牙髓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可视为一个组织或器官,称为牙髓一牙本质器官(pulp-dentin organ)。从胚胎和组织学方面看,二者均由外间质牙乳头衍生而来,而且在牙本质矿化形成以后,还有牙髓中的造牙本质细胞突起延伸入牙本质小管,而突起中所含细胞浆占造牙本质细胞的3/4,牙本质是牙髓细胞分化成熟的最终产物、构成其外周矿化部分。从生理学角度,牙本质对牙髓保护作用,而其活力又得自牙髓,一旦牙本质暴露、遭受外界刺激或损伤时,无论其来源、轻重、性质如何,牙髓均将发生相应的应答反应。因此,简而言之,可以认为牙髓系由矿化与未矿化二部分构成,矿化部分即牙本质,二者实质上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在牙本质上进行的任何预备均系对牙髓外围组织的直接损伤,这一概念对临床有重要意义。
4.乳恒牙萌出时间及鉴别要点
幼儿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乳牙,2-3岁时,乳牙全部萌出,共20个。6岁时前后开始长出恒牙,脱换乳牙,12-13岁时,乳牙脱换完毕,恒牙共长出28个。一般从17岁后开始长出第三磨牙(又称智齿),也有的人终生不长智齿,或只长一两个智齿,因此成人恒牙数目可以是28-32个。
乳恒牙的鉴别要点:乳牙一般比恒牙小,形态上乳磨牙颈部宽而面略小,恒磨牙面宽而颈部略小,乳切牙冠部一般比恒切牙冠部短小且窄。在乳恒牙交换时间,应注意两者的鉴别,避免误诊。
5.牙弓及咬合关系
上下颌牙齿都排列成弓形,称为牙弓。上下牙齿互相接触关系,称为咬合关系。最基本的咬合关系是牙尖交错,另外还有侧咬合、前伸咬合等形式,主要是适应咀嚼等功能的需要,现将牙尖交错关系简述如下。
牙尖交错正常情况下,上下颌中对剂,除
上牙部分覆盖在牙的唇(颊)面。
当颌骨骨折错位时,上述咬合关系就发生错乱,此后有助于颌骨骨折的诊断。复位固位时,应参照牙尖交错关系,以恢复正常的咀嚼功能。

- 牙体解剖《口腔科学》
- 牙疼痛及虫方三首《外台秘要》
- 牙体慢性损伤《口腔科学》
- 牙疼腮肿《奇方类编》
- 牙体组织病《理疗学》
- 牙疼秘方《华佗神方》
- 牙痛《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牙疼方八首《外台秘要》
- 牙痛《评琴书屋医略》
- 牙疼方《奇方类编》
- 牙痛《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牙疼方《奇方类编》
- 牙痛《四圣心源》
- 牙疼方《奇方类编》
- 牙痛《手穴手纹诊治》
- 牙疼(一)《孙真人海上方》
- 牙痛《自我调养巧治病》
- 牙疼(四)《孙真人海上方》
- 牙痛《中医词典》
- 牙疼(三)《孙真人海上方》
- 牙痛《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 牙疼(二)《孙真人海上方》
- 牙痛《普济方·针灸》
- 牙疼《针灸资生经》
- 牙痛《张聿青医案》
- 牙疼《医学衷中参西录》
- 牙痛《儒门事亲》
- 牙疼《重订灵兰要览》
- 牙痛《医学摘粹》
- 牙疼《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 牙痛《医学摘粹》
《口腔科学》
- 第一章 口腔颌面部应用解剖
- 第一节 口腔解剖(Oral Anatony)
- 第二节 颌面部解剖(Maxillo-facial-Anatomy)
- 第二章 口腔颌面部检查
- 第三章 口腔颌面常见疾病
- 第一节 牙体病
- 第二节 牙周病(periodontal disease)
- 一、病因
- 二、边缘性龈炎(Marginal Gingivitis)
- 三、肥大性龈炎(Hypertrophic Gingivitis)
- 四、单纯性牙周炎(Simple Periodontitis)
- 五、青少年牙周炎(juvenileperiodontitis)
- 第三节 口腔粘膜病(Diseases of Oral Mucosa)
- 一、复发性口疮(Recurrent Aphthae)
- 二、单纯疱疹(HerpesSimplex)
- 三、坏死性龈口炎(NecroticGingivo-Stomatitis)
- 四、口腔念珠菌病(OralCandidiasis)
- 五、膜性口炎(MembranousStomatitis)
- 六、变态反应性口炎(AllergicStomatitis)
- 七、扁平苔癣(Lichen Planus)
- 八、白斑(Leukoplakia)
- 九、口腔疾病与全身疾病
- 第四节 口腔预防保健
- 第五节 口腔颌面部炎症(Infections of Oral andMaxillo-facial Region)
- 一、智齿冠周炎(Pericoronitis)
- 二、颌周峰窝织炎(PerimaxillaryCellulitis)
- (一)眶下蜂窝织炎(眶下间隙感染)(Infection of theInfraorbital Space)
- (二)咬肌下蜂窝织炎(咬肌下间隙感染)(Infection ofthe Submasseteric Space)
- (三)颌下蜂窝织炎(颌下间隙感染)(Infection ofthe submaxillary Space)
- (四)口底蜂窝织炎(Cellulitis ofFloor of the Mouth)
- 三、颌骨骨髓炎(Osteomyelitisof the Jaws)
- 四、疖痛(Furuncle andCarbuncle)
- 第六节 常见的口腔颌面部肿瘤(Tumors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
- 第七节 颞下颌关节疾病(Diseases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 一、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Temporo-mandibular JointDysfunction Syndrome)
- 二、颞下颌关节脱位(Dislocation of thetemporo-mandibular Joint)
- 三、颞下颌关节强直(Ankylosis of tamporo-mandibular joint)
- 第八节 涎膜疾病Diseases of salivary Glands)
- 第九节 唇裂与腭裂(Cleft Lip and Cleft Palate)
- 第四章 口腔颌面损伤(Oral and Maxillofacial Injuries)
- 第一节 概述(Introduction)
- 第二节 急救处理(Emergent Treatment)
-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伤(Soft Tissue Injuries of Oral andMaxillofacial Region)
- 第四节 牙和牙槽突损伤(Injuries of Teeth and Alveolar process)
- 第五节 颌骨骨折(Fracture of the Jaw )
- 第六节 颧骨骨折(Fracture of Zygoma)
- 第七节 口腔颌面部火器伤(Injury of Fire Arm in Oral andMaxillofacial Region)
- 第八节 口腔颌面伤员的护理(Medical Care for the Wounds)
- 第五章 口腔局部麻醉与拔牙术
- 第一节 口腔局部麻醉(Oral Local Anesthesia)
- 第二节 拔牙术(Exodontia)
- 第三节 牙种植体手术(Dental Implantation)
-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