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目法
一、两目赤色.火症也.必兼舌燥口渴.六脉洪大有力.宜犀角、连翘等清透之.阳毒三黄石膏汤.表里兼解之.若目赤颧红.六脉沉细.手足指冷者.此少阴虚火上冒.假热真寒也.六脉洪大.按之无力者.亦是.
一、两目黄色.此湿热内盛.欲发黄也.必兼小便不利.腹满口渴.脉沉数.轻则茵陈五苓散.重则茵陈大黄汤.若目黄小便自利.大便黑.小腹硬满而痛.属蓄血.桃仁承气汤下之.若目黄身冷.口不渴.脉沉细.属阴黄.茵陈理中汤.
邵评∶热瘀下焦.与蓄血下焦.其辨在小便不利为热瘀.小便自利是蓄血.
一、病患目眵多结者.肝胆火盛也.宜清之.
一、病患目睛微定.临时转动者.痰也.宜加味导痰汤.痰去.目珠自然流动矣.
一、病患眼胞上下黑者.痰也.
一、病患目色清白宁静者.多非火症.不可妄用寒凉.
一、病患目不识人.阳明实症可治.少阴虚症难治.
一、凡目昏不知人.或戴眼上视.或目瞪直视.或眼胞陷下.皆属死症.

- 察目法《伤寒指掌》
- 察目《医碥》
- 察目法《伤寒括要》
- 察目《中医词典》
- 察平人损至脉法《察病指南》
- 察目《中医名词词典》
- 察色《医宗金鉴》
- 察面色《儿科萃精》
- 察色《医述》
- 察面《医碥》
- 察色《证治准绳·幼科》
- 察脉大法《伤寒寻源》
- 察色《幼科释谜》
- 察脉《伤寒括要》
- 察色《幼科心法要诀》
- 察脉《医学入门》
- 察色法《伤寒括要》
- 察口唇法《伤寒括要》
- 察色观病患生死候歌《脉诀刊误》
- 察疽发有内外之别《外科精要》
- 察色观病生死候歌《脉诀乳海》
- 察疽发有内外之别《集验背疽方》
- 察色脉以定吉凶《此事难知》
- 察耳法《伤寒括要》
- 察色验病生死诀《针灸大成》
- 察耳《厘正按摩要术》
- 察色真诀篇《形色外诊简摩》
- 察耳《医碥》
- 察舌《医碥》
- 察儿病症秘旨《幼科推拿秘书》
- 察舌辨症法《伤寒指掌》
《伤寒指掌》
- 作者:吴坤安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花序
- 自序
- 卷一
- 卷二
- 卷三伤寒变症
- 衄血(新法)
- 吐血(新法)
- 蓄血(述古)
- 热入血室(附)
- 痞(述古注释参来苏集)
- 痞满(新法叶案)
- 结胸(述古)
- 下利(述古)
- 下利(新法)
- 小便(附)
- 疹
- 发黄(述古)
- 痉(合参)
- 发狂(合参准绳金鉴)
- 霹雳汤
- 烦躁
- 停饮(述古)
- 心下悸(述古)
- 呕吐(新法兼参叶案)
- 吐蛔
- 噫嗳(述古)
- 呃逆(新法兼参叶案)
- 喘(新法合参景岳金鉴叶案)
- 奔豚述古
- 动气(新法参景岳全书)
- 战振栗(合参准绳金鉴)
- 筋惕肉(参准绳)
- 循衣摸床撮空
- 不便不食不便能食
- 百合狐惑阳毒阴毒
- 卷四伤寒类症
- 卷四瘟疫九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