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类伤寒辨

《伤寒指掌》书籍目录

凡感四时六淫之邪.而病身热者.今人悉以伤寒名之.是伤寒者.热病之总名也.

其因于寒者.自是正病.若夫因暑因湿.因燥因风.因六淫之兼气.或非时之戾气.发为风温、湿温、温病、寒疫等症.皆类伤寒耳.病热虽同.所因各异.不可概以伤寒法治之.且伤寒正病绝少.类症尤多.

苟不辨明.未免有毫厘千里之差.准绳独以类症弁诸首.亦以辨症为先务也.用仿其意.首列类症.凡同伤寒之例而治者十一症.不同者八症.共一十九症.庶临症者得其先务云.

冬温 春温 寒疫 热病 湿温 风温 霍乱 痉 湿痹 风湿 中 (以上十一症同伤寒施治)

伤食 痰 香港脚 内 虚烦 蓄血 黄耳 赤胸(以上八症不同伤寒施治)

自霜降以后.天气寒冷.感之而病者.伤寒也.

霜降以后.当寒不寒.乃更温暖.因而衣被单薄.以致感寒而病者.冬温也.

邵评∶冬温者.冬时受邪而即病者也.症多客寒包火.

春时天道和暖.有人壮热口渴.而不恶寒者.温病也.以辛温药汗之.则坏矣.若天令尚寒.

冰雪未解.感寒而病者.亦伤寒也.

邵评∶春温病有两种.冬受寒邪不即病.至春而伏气发热者.名曰春温.若春令太热.外受时邪而病者.

此感而即发之春温也.辨症之法.伏气春温.初起但热不寒而口渴.此自内而发出于外也.感而即发之春温.初起微寒.后则但热不寒.此由肺卫而受也.

三月以后.八月以前.天道或有暴寒.感之而病者.时行寒疫也.此寒疫亦伤寒也.不得以正疫治之.

夏至以后.时令炎热.有人壮热烦渴.而不恶寒者.热病也.热病与中暑相似.但热病脉盛.中暑脉虚.

邵评∶热病中暑两病.同在夏天.故必以脉辨之.热病脉盛.大而有力.中暑脉虚.弦而芤细.

夏月有病.头痛谵语.自汗.身不甚热.两胫逆冷.四肢沉重.胸腹满而渴者.湿温也.其人常伤于湿.因而中暑.湿热相搏.故发此病.不可发汗.

头痛身热自汗.与伤寒同.而脉尺寸俱浮.身重默默.但欲眠鼻鼾.语言难出.四肢不收者.风温也.不可发汗.

呕吐腹痛泄泻.恶寒发热.或吐或利.而发热者.霍乱也.

身热足寒.头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脉赤.独头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也.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为刚痉.发热汗出.不恶寒者.为柔痉.

邵评∶以有汗无汗.恶寒不恶寒.分别刚柔二痉.刚为寒.柔为风.

太阳病.关节痛而烦.脉沉而细.此名湿痹.其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病者一身尽痛.发热晡剧.脉浮而濡.额上微汗.不欲去衣被.或四肢浮肿.此风温也.不可大汗.若汗大出.风去湿不去.但令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

太阳中热. 是也.发热恶寒.身重而痛.汗出而渴.脉微弱.以上十一症.同伤寒施治.

头痛发热.与伤寒同.而身不痛.右关短滑.左脉和平者.伤食也.中脘必痞闷.亦有停食兼感寒者.

人迎气口脉俱大.

憎寒发热.恶风自汗.胸满气上冲咽.不得息.与伤寒相似.而头不痛.或时痛时止.其脉紧而不大者.痰也.痰在上焦.则寸口脉沉滑.或沉伏.痰在中焦.则右关脉滑大.有气郁.则沉而滑.夹食.则短而滑.凡脉弦滑者.有痰饮.偏弦者主饮.沉弦者.有悬饮内痛.

发热憎寒头痛.肢节痛.呕恶.与伤寒相似.而痛起自脚.脚膝肿痛.两胫肿满.或枯细.大便坚者.香港脚也.

脉浮数发热.洒淅恶寒.若有痛处.饮食如常者.内痈也.胸中隐隐痛.振寒脉数.咽干不渴.口中咳.时出浊唾腥臭.久而吐脓者.肺痈也.小腹重皮急.按之痛.便数如淋.久必便脓血.时时汗出.复恶寒.脉滑而数者.肠痈也.胃脘隐隐而痛.手不可近.

胃脉沉细.人迎逆而盛者.胃脘痈也.

烦热与伤寒相似.而脉不浮紧.头不疼.身不痛.不恶寒.或烦时头亦痛.烦止而痛止者.虚烦也.

发热如伤寒.而其人有所从高坠下. 扑损伤.或盛怒叫呼.或强力负荷.无何而病.小便自利.

口不甚渴.按胸胁脐腹间有痛处.或手不可近者.蓄血也.(以上出准绳)

发热恶寒.脊强背直.有似痉状.耳中策策作痛者.黄耳也.此属太阳.风入肾经.以荆防败毒散、加蝉蜕黄芩赤芍紫荆皮.寒邪重者.以小续命汤、加白附、天虫、天麻.外治法.用苦参磨水滴耳中.

发热恶寒头痛.似伤寒.而胸膈赤肿疼痛者.赤胸也.属少阳风热.以荆防败毒散、加芩、连、栝蒌元参赤芍升麻紫荆皮、大便燥实加大黄.外治法.用三棱针刺其血.则肿消痛止矣.(黄耳赤胸出伤寒奥旨)以上八症.不同伤寒施治.

按伤寒类症虽多.惟温热关于伤寒为尤重.以今之伤寒.大半属于温热也.且治法与伤寒不侔.伤寒入足经.而温邪兼入手经.伤寒宜表.而温邪忌汗.伤寒药宜辛温.而温邪药宜辛凉.苟不辨明.必有误治.故兹集特参以温热立论.而以温热之法为兼治焉.凡列于太阳症内.

是伤寒正病.而列于阳明少阳经中.其症都兼温热.盖少阳木火之原.阳明湿热之薮.其风温温热之邪.自是同气之感.他如霍乱香港脚等症.治法各备本门.

邵评∶此数句.分别伤寒温热之来路不同.治法用药之各异.大宜着眼.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伤寒指掌》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伤寒指掌》书籍目录
  1. 类伤寒辨《伤寒指掌》
  2. 类伤寒《医述》
  3. 类伤寒二阳症《傅青主女科》
  4. 类伤寒《产宝》
  5. 类伤寒各章《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6. 类伤寒《中医词典》
  7. 类伤寒六症《伤寒括要》
  8. 类破伤风《外科大成》
  9. 类伤寒篇读法《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10. 类破伤风《证治准绳·疡医》
  11. 类伤寒三阴症《傅青主女科》
  12. 类破伤风《中医词典》
  13. 类伤寒四证(痰证、食积、虚烦、香港脚)(伤寒门 下)《古今医统大全》
  14. 类破伤风《景岳全书》
  15. 类伤寒五证《医宗金鉴》
  16. 类疟及寒热往来论《妇科秘书》
  17. 类书《中医名词词典》
  18. 类疟及寒热往来论《胎产心法》
  19. 类胎痛《中医词典》
  20. 类疟《产宝》
  21. 类消《中医词典》
  22. 类疟《傅青主女科》
  23. 类型《普通外科学》
  24. 类痉《傅青主女科》
  25. 类型和病理变化《病理学》
  26. 类惊概要《儿科要略》
  27. 类型及原理《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28. 类集痘疹已效名方《小儿痘疹方论》
  29. 类症治验《疠疡机要》
  30. 类固醇激素作用机制枣基因表达学说《生理学》
  31. 类脂的组成和代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