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色

《幼科释谜》书籍目录

钱乙曰.儿医号为哑科.脉来驶疾难凭.故以察色为要.形色若不相应.然后听声切脉.如面上症.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颏为肾.赤者热也.黄者积也.白者寒也.青黑者痛也.随症治之.又如目内症.赤者心热.导赤散.淡红者心虚热.生犀散.青者肝热.泻青丸.浅淡者补之.黄者脾热.泻黄散.无精光者肾虚.地黄丸.若见面目浮肿.主久咳嗽.乃脾受疳积也.又如唇上症.白主吐涎.呕逆.吐白.便血.红主渴饮烦躁.若久咳泻唇红者.是虚症也.勿用凉药.黄主脾受积.后发肿紫色及吐涎.主虫痛.不吐涎.是积痛.唇口四畔黄如橘.主口臭.乃脾之积热也.青主血虚脾寒.为冷所乘.盖唇主脾土.木来克土.知脾弱不能食也.又如舌上症.凡小儿舌干、舌白、舌燥、舌苔、舌黄、舌赤肿.皆主大便不通.或通利必赤色焦黄.如舌裂.舌上芒刺.舌上出血.皆热极.阳毒也.舌上生疮.心脾有热.舌卷主惊.久患泻利.舌黑而润.不可认为热.盖久病上焦虚热故也.久泻利舌黑者.必死.

李仲南曰.面上青色.为惊积不散.欲发风候.红赤色.为热.为痰积壅盛.惊悸烦躁.增进黄色.亦为热.为食积症伤.欲作疳候.或作痞癖.若神思昏沉.其候潮热气粗困倦.或呕哕.或泻痢.白色为寒.为肺气不利.大肠滑泄.欲作吐利.黑色为痛所传.不烦.症变即为逆候.荣卫失序.为疾危恶.虞抟面上形症歌曰.痢疾眉头皱.惊风面颊红.渴来唇带赤.毒热眼朦胧.山根若见脉痕青.此病明知两度惊.赤黑困疲时吐泻.色红啼夜不曾停.青脉生于左太阳.须惊一度见推详.赤是伤寒微燥热.黑青知是乳多伤.右边青脉不须多.有则频惊待奈何.红赤为风抽眼目.黑青三日见阎罗.

李 曰.小儿诸病.但见两眼无精光.黑睛无运转.目睫无芒锋.如鱼猫眼状.或两眼闭而黑睛朦胧者死.或外若昏困.而神藏于内不脱者生.黑珠满轮.睛明者少病.眼白多.睛珠或黄或小者.禀弱多病.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幼科释谜》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幼科释谜》书籍目录
  1. 察色《幼科释谜》
  2. 察色《证治准绳·幼科》
  3. 察色《幼科心法要诀》
  4. 察色《医述》
  5. 察色法《伤寒括要》
  6. 察色《医宗金鉴》
  7. 察色观病患生死候歌《脉诀刊误》
  8. 察平人损至脉法《察病指南》
  9. 察色观病生死候歌《脉诀乳海》
  10. 察目法《伤寒括要》
  11. 察色脉以定吉凶《此事难知》
  12. 察目法《伤寒指掌》
  13. 察色验病生死诀《针灸大成》
  14. 察目《医碥》
  15. 察色真诀篇《形色外诊简摩》
  16. 察目《中医词典》
  17. 察舌《医碥》
  18. 察目《中医名词词典》
  19. 察舌辨症法《伤寒指掌》
  20. 察面色《儿科萃精》
  21. 察舌辨症歌《伤寒指掌》
  22. 察面《医碥》
  23. 察舌法《伤寒括要》
  24. 察脉大法《伤寒寻源》
  25. 察舌苔辨证法《疡医大全》
  26. 察脉《伤寒括要》
  27. 察舌要言《校注医醇剩义》
  28. 察脉《医学入门》
  29. 察舌余言《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30. 察口唇法《伤寒括要》
  31. 察舌余言《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幼科释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