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合参)

《伤寒指掌》书籍目录

按傩为古礼.疫之由来尚矣.奈何仲景伤寒.书非全璧.止言温病热病.并无片言及疫.是以后人无善治之法.惟近世喻嘉言、吴又可、张景岳辈.可谓论切治详.发前人所未发.但景岳宜于汗.又可宜于下.嘉言又宜于芳香逐秽.夫三子皆名家.何治法之悬绝若此.要知三子之治法皆当.顾其所治之疫.各有不同耳.景岳所论之疫.即六淫之邪.非时之气.其感同于伤寒.故每以伤寒并提.而以汗为主.欲尽汗法之妙.景岳书.精切无遗.又可所论之疫.是热淫之气.从口鼻吸入.伏于膜原.膜原为半表半里之界.其邪非汗所能达.故有不可强汗峻汗之戒.附胃最近.入里尤速.故有急下屡下之法.欲究疫邪传变之情.惟又可论最为详尽.然又可所论之疫.是四时之常疫.即俗名时气症也.若嘉言所论之疫.乃由于兵荒之后.因病致死.病气尸气混合天地不正之气.更兼春夏温热暑湿之邪交结互蒸.人在气交中.无隙可避.由是沿门阖境.传染无休.而为两间之大疫.其秽恶之气.都从口鼻吸入.直行中道.流布三焦.非表非里.汗之不解.

下之仍留.故以芳香逐秽为主.而以解毒兼之.是三子之治.各合其宜.不得执此而议彼也.兹于是症.

亦参三法为治.而分为两途.盖汗与下.即同伤寒表里之治.而逐秽解毒一法.乃疫邪匿伏三焦.非表非里之治也.分列于左.治疫之大法得矣.

邵评∶景岳所论疫症.是三时感冒.非其时而有其气.名为三时寒疫.邪由肌毒而入.故同伤寒治而先用汗法.若又可所论疫症.是湿温痧暑热邪.从口鼻吸受.伏于膜原.膜原者.脾与胃以膜相联.

为脾胃半表半里之界.邪伏于此.入胃最速.邪既在胃.故以下法为治.此是温热湿浊之邪袭入六经.而传阳明胃腑是四时之常疫.即湿温岚瘴时气之症.与毒疠天行瘟疫之病自是两种.截然不同.景岳所言.是即受温热.邪已入胃.故景岳主汗.而又可主下也.此二者可从足经.同伤寒论治.分为一途.至嘉言所论.是真瘟疫大病.乃天地不正之气.恶毒瘴疠.合病气口气.交结互蒸.人受其气.由口鼻吸入.

直行中道.流布三焦.最多闭结.故用芳香逐秽.解毒开化之法.此毒厉疫邪.与前二症各殊.不同伤寒治法.分逐秽解毒.合行一途.为两大法门也.瘟疫大病.别有一种厉毒之气.极易传染.故每病一家长幼相似.甚则沿门阖境.传染不休也.三子论治不同.

各有其症.当随症审察.合宜而用.不可拘执一说也.

长幼传染.众人一般.此疫气流行.俗名时气是也.乃天地秽恶之气.都从口鼻吸入.然有兼六淫者.

有不兼六淫者.有入足经而为表里者.有入手经而忌汗下者.当分途而治.其辨在舌.

邵评∶六淫者.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之邪.此四时之常气也.大疫发时.或挟寒.或挟暑.所谓兼六淫也.总之.纯是疠疫为病.当分邪从肌表而受.则入足经.可用下汗法.邪由口鼻而受.则入手经.宜宗三焦立法.从心营肺卫施治.忌用汗下.

凡舌苔由白而黄.由黄而黑者.疫邪由表达里也.宜汗下法.

邵评∶邪在表则舌白.入里则舌黄.入腑热深则舌黑.邪在足经.分表里而用汗下之法.

舌苔由白而变鲜红者.疫邪由卫及营.不入足经而入手经也.忌汗下.宜逐秽解毒.清泄营分.(新法)

邵评∶邪在肺卫则舌白.入心营则舌红.传入心包.则鲜红起刺.邪在手经.宗心卫.辨明上中下三焦而施治.忌用足经汗下之法.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伤寒指掌》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伤寒指掌》书籍目录
  1. 瘟疫(合参)《伤寒指掌》
  2. 瘟疫《幼科心法要诀》
  3. 瘟疫白喉《中医词典》
  4. 瘟疫《医学实在易》
  5. 瘟疫病感冒四气务要先明《医学传心录》
  6. 瘟疫《推拿抉微》
  7. 瘟疫病论《医碥》
  8. 瘟疫《丹台玉案》
  9. 瘟疫部《本草易读》
  10. 瘟疫《医学摘粹》
  11. 瘟疫大法《金匮翼》
  12. 瘟疫《卫生易简方》
  13. 瘟疫方《医学三字经》
  14. 瘟疫《古今医案按》
  15. 瘟疫方论《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16. 瘟疫《万病回春》
  17. 瘟疫附《医效秘传》
  18. 瘟疫《医学正传》
  19. 瘟疫附《医效秘传》
  20. 瘟疫《医碥》
  21. 瘟疫黑喉《中医词典》
  22. 瘟疫《寿世保元》
  23. 瘟疫红喉《中医词典》
  24. 瘟疫《医宗金鉴》
  25. 瘟疫黄喉《中医词典》
  26. 瘟疫《中医词典》
  27. 瘟疫兼痢《松峰说疫》
  28. 瘟疫《景岳全书》
  29. 瘟疫兼目疾论《银海指南》
  30. 瘟疫《医学集成》
  31. 瘟疫兼湿《松峰说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