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第六
腹部折量.诸说众多.不知所适从.按除中行法.内经云.冲脉气所发者.二十二穴挟鸠尾外各半寸.至脐寸一.挟脐下旁各五分.至横骨寸一.腹脉法也.甲乙经云.自幽门.挟巨阙两旁.各半寸.循冲脉下行至横骨.又至肓俞云.直脐旁五分.甲乙铜人等皆云冲脉足少阴之会.盖以骨空论为主也.独难经云.并足阳明之经挟脐上行.恐非也.鸠尾.内经所称.指蔽骨.不可以为穴名也.其名本以蔽骨状似鸠尾.古书.指蔽骨者十之八九.不可不知也.鸠尾外无穴.而言挟鸠尾外.即除蔽骨.而取之也.又至脐言挟脐则除脐可见也.鸠尾与脐上下相照.其中间明于言外.是古文辞法也.又内经云足阳明脉气所发者膺中骨间各一.挟鸠尾之外.当乳下三寸.挟胃脘.各五.挟脐广三寸.各三.下脐二寸.挟之各三.甲乙经云.自不容挟幽门.两旁各一寸五分.至气冲.又自期门.上直两乳.挟不容两旁各一寸五分.下行至冲门因此考之.脐旁五分.足少阴经也.其旁一寸五分足阳明经也.其旁一寸五分.上直两乳.
足太阴经也.共计三寸五分.取一绳自脐旁.横量至直乳下.断去之.又去二分半.折为三寸五分.以定三经.此不问除任脉几寸.始得其法矣.去二分半.说见下.
世人皆云.胸博每行至腹内屈五分.两乳间八寸.腹脾经.相去七寸.不知何据.骨度篇曰.胸围四尺五寸.腰围四尺二寸.腰减于胸三寸.虽今人皆然.两乳相去九寸半.是古法也.胸部.各相去凡三寸半.而为七寸.合任脉之分一寸半.凡八寸半.胸去中行.四寸七分强至乳中.腹去中行四寸二分强至直乳中.此腰减于胸三寸.则腹居于其中可知减于胸.自脐至横骨六寸半.又横骨长六寸半.腹部四行.共不出其两端.然则自胸至腹渐渐狭.而腹至横骨更狭故二行三行.四行根据分量目巧取之.何有内屈之理.诸书一据两乳八寸说.故如其所载去中行几寸去任脉几寸.皆无稽之言.故不取也.而今不言任脉广几寸者.无明文也.甲乙经.不容注曰.
去
曰.去任脉二寸.所余五分.两旁合.为一寸.不知孰是.故今以脐与鸠尾.定除任脉之分量.不言几寸者.内经之意也.世人以两乳八寸之度.除任脉果如何耶.其说至中府云门去乳中二寸.而穷矣.故其言曰.以同身寸奚一胸之际.而乳间用长尺.乳后用短尺.岂有此理乎.极知两乳间八寸.无稽之言也.

- 腹部《经穴汇解》
- 腹部《医门补要》
- 腹部《人体解剖学》
- 腹部《外科大成》
- 腹部CT诊断《放射诊断学》
- 腹部《医宗金鉴》
- 腹部包块《物理诊断学》
- 腹部《古今医统大全》
- 腹部保健按摩《老年百病防治》
- 腹部《针灸大成》
- 腹部爆震伤《普通外科学》
- 腹部《针灸大成》
- 腹部辨病《常见病自测》
- 腹部《物理诊断学》
- 腹部创伤的急救《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 腹病《备急千金要方》
- 腹部的淋巴汇流《人体解剖学》
- 腹壁切口裂开《普通外科学》
- 腹部的神经《人体解剖学》
- 腹壁紧张度《物理诊断学》
- 腹部第二行(左右凡二十二穴)《金针秘传》
- 腹壁减肥术后注意事项《减肥新法与技巧》
- 腹部第三行(左右凡二十四穴)《金针秘传》
- 腹壁减肥术的麻醉《减肥新法与技巧》
- 腹部第四行(左右凡一十四穴)《金针秘传》
- 腹壁减肥术的几种方法《减肥新法与技巧》
- 腹部二行左右二十二穴《针灸大全》
- 腹壁减肥术《减肥新法与技巧》
- 腹部漏疮《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 腹背诸疾要诀《华佗神方》
- 腹部皮肤辨病《常见病自测》
《经穴汇解》
- 作者:? 朝代:? 年份:?
- 叙
- 自序
- 凡例
- 卷之一
- 折量分寸法
- 头面部第一
- 前发际旁行凡七穴
- 头中行.直鼻中.入发际一寸.却行至风府.凡八穴.
- 头第二行直眉头.挟中行各一寸半.却行至玉枕.凡十穴.
- 头第三行直瞳子上.入发际五分.却行至脑空.凡十穴.
- 后发际旁行凡五穴
- 耳上凡八穴
- 耳后凡十二穴
- 面中行直神庭下行凡五穴
- 面第二行.直曲差下行.凡八穴.
- 面第三行直目上临泣下行凡十二穴.
- 面第四行.直本神下行.凡六穴.
- 面第五行.直头维下行.凡十二穴.
- 耳前凡八穴
- 项颈部第二(凡十九穴)
- 卷之二
- 卷之三
- 胸博第五
- 胸中行自天突下行至中庭凡七穴.
- 胸第二行.自俞府.挟璇玑两旁各二寸.下行至步廊.凡十二穴.
- 胸第三行自气户挟俞府.两旁各二寸.下行至乳根.凡十二穴.
- 胸第四行自云门挟气户.两旁各二寸.下行至食窦.凡十二穴.
- 腹部第六
- 腹中行自鸠尾.下行至会阴.凡十五穴.
- 腹第二行自幽门挟巨阙两旁各半寸.下行至横骨.凡二十二穴.
- 腹第三行.自不容.挟幽门两旁各一寸半.下行至气冲及急脉凡二十六穴.
- 腹第四行.自期门上.直两乳.挟不容两旁.各一寸半.下行至冲门.凡十四穴.
- 侧胁部第七(凡二十穴)
- 卷之四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卷之七
- 卷之八
- 奇穴部第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