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前凡八穴
耳前之图(图)
耳门(甲乙)在耳前起肉当耳缺者.(甲乙)陷中(资生)耳中有脓及底耳. 耳.皆不灸.
(外台)禁灸.有病不过三壮.(甲乙)
按.厥病篇云.耳鸣.取耳前动脉.马莳曰.即耳门也.外台.作耳中缺者.宝鉴.从之.医统.作当耳缺者缺中.并非.
和 (千金)锐发下.(素问)耳前横动脉.(甲乙)耳门前.(入门)一云禁灸.(类经)
按甲乙.和作禾.入门同千金.千金翼.外台.以下诸书.作和.今从之.三书.并无资生曰.和 二穴.在耳前锐发陷中明堂上经.亦有和 二穴. 即 也.在鼻孔下挟水沟旁五分.即铜人之禾 .明堂下经之禾 也.或者.明堂上经.误写禾字.作和字尔.恐人以和 和 为一穴.故备论之.按一疑二之误.锐发者所谓波以左贺利.
听会(甲乙)一名听呵.(资生)一名后关.一名听呵.(大全)耳前陷者中.张口得之.动脉应手.(甲乙)耳微前.(明堂)耳珠前.(入门)
按类经.呵作河.资生.神应.发挥.类经.聚英.医统.宝鉴.大成.作上关下一寸.非矣.类经.金鉴.作去耳珠下.亦非.本事方曰.侧卧张口取之.吴文炳.曰.一名多所闻.耳中珠子.如赤小豆.是听宫之注.聚英.医统.亦同.盖误听宫作听会也.千金翼舌病篇曰.听会.在上关下一寸动脉宛宛中.一名耳门.亦误.
听宫(甲乙)一名多所闻.(素问)一名窗笼.(灵枢)在耳中珠子.大明如赤小豆.(甲乙)
按气血论.耳中.多所闻.二穴.根结篇.少阳根于窍阴.结窗笼.窗笼者耳中也.甲乙.明字衍.诸书皆无之.是也.入门.作耳前珠子旁.是耳门穴也.今据内经.甲乙经.当在

- 耳前凡八穴《经穴汇解》
- 耳前动脉《中医词典》
- 耳前后凡二十穴《针灸甲乙经》
- 耳旁肿《广瘟疫论》
- 耳沁《中医词典》
- 耳衄门主论《疡医大全》
- 耳塞《中医词典》
- 耳衄门主方《疡医大全》
- 耳塞《证类本草》
- 耳衄《血证论》
- 耳散《外科全生集》
- 耳衄《外科心法要诀》
- 耳上《中医词典》
- 耳衄《医碥》
- 耳上发际《中医词典》
- 耳衄《证治准绳·杂病》
- 耳上凡八穴《经穴汇解》
- 耳衄《证治准绳·类方》
- 耳生脓汁《证治准绳·杂病》
- 耳衄《医宗金鉴》
- 耳湿《中医词典》
- 耳衄《中医词典》
- 耳湿流脓《奇效简便良方》
- 耳脓方《医方考》
- 耳实《雷公炮炙论》
- 耳脓《儿科萃精》
- 耳实《千金翼方》
- 耳脓《中医词典》
- 耳实《本草经集注》
- 耳内肿毒出脓血《奇方类编》
- 耳实《新修本草》
《经穴汇解》
- 作者:? 朝代:? 年份:?
- 叙
- 自序
- 凡例
- 卷之一
- 折量分寸法
- 头面部第一
- 前发际旁行凡七穴
- 头中行.直鼻中.入发际一寸.却行至风府.凡八穴.
- 头第二行直眉头.挟中行各一寸半.却行至玉枕.凡十穴.
- 头第三行直瞳子上.入发际五分.却行至脑空.凡十穴.
- 后发际旁行凡五穴
- 耳上凡八穴
- 耳后凡十二穴
- 面中行直神庭下行凡五穴
- 面第二行.直曲差下行.凡八穴.
- 面第三行直目上临泣下行凡十二穴.
- 面第四行.直本神下行.凡六穴.
- 面第五行.直头维下行.凡十二穴.
- 耳前凡八穴
- 项颈部第二(凡十九穴)
- 卷之二
- 卷之三
- 胸博第五
- 胸中行自天突下行至中庭凡七穴.
- 胸第二行.自俞府.挟璇玑两旁各二寸.下行至步廊.凡十二穴.
- 胸第三行自气户挟俞府.两旁各二寸.下行至乳根.凡十二穴.
- 胸第四行自云门挟气户.两旁各二寸.下行至食窦.凡十二穴.
- 腹部第六
- 腹中行自鸠尾.下行至会阴.凡十五穴.
- 腹第二行自幽门挟巨阙两旁各半寸.下行至横骨.凡二十二穴.
- 腹第三行.自不容.挟幽门两旁各一寸半.下行至气冲及急脉凡二十六穴.
- 腹第四行.自期门上.直两乳.挟不容两旁.各一寸半.下行至冲门.凡十四穴.
- 侧胁部第七(凡二十穴)
- 卷之四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卷之七
- 卷之八
- 奇穴部第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