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穴部第十一
奇穴者.乃所谓阿是天应是也.而无共名目者.及此土灸法.传汉地者.载在神应经.圣济总录.总收诸主治部中.不录于此.以无其名目也.冈本氏阿是要穴曰.皇甫士安甲乙经.素问气府论.王注.及滑伯仁十四经发挥.所载俞穴.今所存.惟有三百五十六穴.此佗四花.风市.腰眼.痞根.等诸穴.以为之奇俞亦皆阿是也.内经.无奇输.灵枢刺节直邪论有奇输二字而非云三百五十六穴之外.别有奇输也.又阿是名素灵所无.千金方.始见之.经筋篇云.以痛为输.马玄台.注证发微曰.俗曰天应穴者.是也夫输穴.本系经络者.而奇输阿是.岂有外经络之理乎.风市者.足少阳胆经之所注.腰眼者.足太阳膀胱经之所流.其佗可类推也.崔氏四花穴.四明高武考之为足太阳第二行膈俞胆俞四穴.凡奇俞.明所属之经络及本穴.而针灸之效始可照然也.乃今以阿是要穴.所载遗漏不为不少.更辑奇输名目.散在诸书者.以录之.又只浅见寡闻.何能尽于此乎.又以俟后进君子.而如马莳所谓其奇穴.必系经络者间有与诸书所载.不符者云.

- 奇穴部《经穴汇解》
- 奇穴《中医词典》
- 奇验金箍散《冯氏锦囊秘录》
- 奇邪血络《针灸甲乙经》
- 奇异部《本草易读》
- 奇邪《中医词典》
- 奇异多变规律《中医疾病预测》
- 奇邪《中医名词词典》
- 奇治法《石室秘录》
- 奇效四物汤《仁术便览》
- 奇治法《石室秘录》
- 奇胎《中医词典》
- 歧骨《中医名词词典》
- 奇输《中医词典》
- 歧骨《中医词典》
- 奇偶分两辩《侣山堂类辩》
- 歧骨《医宗金鉴》
- 奇偶《圣济总录》
- 荠《千金翼方》
- 奇脉《中医词典》
- 荠《本草经集注》
- 奇经主病《医学入门》
- 荠《新修本草》
- 奇经阴维脉《古今医统大全》
- 荠《新修本草》
- 奇经阴跷脉《古今医统大全》
- 荠《吴普本草》
- 奇经药考《得配本草》
- 荠《食疗本草》
- 奇经阳维脉《古今医统大全》
- 荠《食疗本草》
《经穴汇解》
- 作者:? 朝代:? 年份:?
- 叙
- 自序
- 凡例
- 卷之一
- 折量分寸法
- 头面部第一
- 前发际旁行凡七穴
- 头中行.直鼻中.入发际一寸.却行至风府.凡八穴.
- 头第二行直眉头.挟中行各一寸半.却行至玉枕.凡十穴.
- 头第三行直瞳子上.入发际五分.却行至脑空.凡十穴.
- 后发际旁行凡五穴
- 耳上凡八穴
- 耳后凡十二穴
- 面中行直神庭下行凡五穴
- 面第二行.直曲差下行.凡八穴.
- 面第三行直目上临泣下行凡十二穴.
- 面第四行.直本神下行.凡六穴.
- 面第五行.直头维下行.凡十二穴.
- 耳前凡八穴
- 项颈部第二(凡十九穴)
- 卷之二
- 卷之三
- 胸博第五
- 胸中行自天突下行至中庭凡七穴.
- 胸第二行.自俞府.挟璇玑两旁各二寸.下行至步廊.凡十二穴.
- 胸第三行自气户挟俞府.两旁各二寸.下行至乳根.凡十二穴.
- 胸第四行自云门挟气户.两旁各二寸.下行至食窦.凡十二穴.
- 腹部第六
- 腹中行自鸠尾.下行至会阴.凡十五穴.
- 腹第二行自幽门挟巨阙两旁各半寸.下行至横骨.凡二十二穴.
- 腹第三行.自不容.挟幽门两旁各一寸半.下行至气冲及急脉凡二十六穴.
- 腹第四行.自期门上.直两乳.挟不容两旁.各一寸半.下行至冲门.凡十四穴.
- 侧胁部第七(凡二十穴)
- 卷之四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卷之七
- 卷之八
- 奇穴部第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