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部第三(凡二十六穴)
肩之图(图)
凡取肩部诸穴.为三次.取肩 .肩 .肩贞.是一次也.上肩端.取巨骨.秉风逾骨取天肩贞.肩部诸穴难分.故今定此法.
肩井(甲乙)一名膊井(资生)肩上陷者中.缺盆上.大骨前.(甲乙)大骨前一寸半.以三指按取之当中指下.陷者是.(圣济)前直乳中.(增注)禁深刺(圣济)孕妇禁刺.(类经)
按膊.圣济.作 陷者.千金.千金翼.次注.圣济.类经.作陷解.宝鉴.作陷罅.
大骨.肩上大骨也.非胸前大骨.一寸半.资生类经.聚英.入门.皆同.不可.必拘也.肘后方曰.两肩.小近头凹处.指捏之安令正.得中穴耳.千金曰.卵偏大. 病.灸肩井.在肩解臂接处.龚廷贤万病回春曰.拿棍一条.伸手主棍在地.与肩一般高.肩上有窝.名肩井穴.
肩中俞(甲乙)肩胛内廉去脊二寸.陷者中.(甲乙)
按胛.旧作甲.千金翼.外台.明堂.同.古字通用.今据千金订之.从易读.下皆效此.入矣.就胛内廉而取之.
肩外俞(甲乙)肩胛上廉去脊三寸.陷者中.(甲乙)
按类经云.与大杼平.似拘.入门.作去大杼旁三寸宝鉴从之.并误.但可就胛上廉而取之.
大 (甲乙)肩缺盆中.毖骨之间陷者中.(甲乙)一曰直肩井后一寸.(类经)须缺盆陷处上有空.起肉上(聚英)误针陷处令人卒死.(聚英.所引铜人.今本无所见.)
按资生.作天上 毖骨.千金.入门.吴文炳.大成.作上毖骨.千金翼.外台.圣济.类经.作上毖骨.次注.作上伏骨.张介宾曰.毖音秘.肩 向肩井缺盆中.两叉骨之际.内间有秘伏之小骨.此毖骨也.作毖误.
秉风(甲乙)挟天 外.肩上.小 骨后.举臂有空.举臂取之.(甲乙)
按天.旧作人.刊误.今订之.在字衍.外台.在挟字上.是也.千金.并翼方.作肩上后.外台.圣济.发挥.作小 后.资生 作 字误.吴文炳作天 肩上小 后.不可读.盖错置.入门曰.天宗前.疑 误.
曲垣(甲乙)肩中央.曲胛陷者中.按之动脉应手(甲乙)
按动脉应手.千金.以下诸书.作应手痛.外台作按之痛应手央.作尖字误.
天宗(甲乙)肩解下三寸(素问)秉风后.大骨下.陷者中.(甲乙)
肩贞(素问)肩曲胛下.两骨解间.肩 后.陷者中(甲乙)禁灸(入门)
按解.入门.作罅.通评虚实论云.刺大骨之会各三.次注曰.大骨之会肩也.谓肩贞穴.在肩 后.骨解间.
巨骨(素问)肩端上行两叉骨间.陷者中.(甲乙)一曰禁刺.(类经)
按明堂.作肩端上两行骨.两行二字.倒置.
俞(甲乙)肩 后.大骨下.胛上廉.陷者中.举臂取之(甲乙)
按气府论云.曲掖上.
骨空书.作肩 .非矣.金鉴云.从肩贞.上行肩端. 上.肩骨下.
肩 (灵枢)一名扁骨(明堂)一名中肩井.一名扁肩.(类经)一名肩尖.(外科枢要)举臂肩上陷者.(素问)肩端两骨间.(甲乙)肩外头.近后以手按之有解.宛宛中.(千金)肩头正中(同上) 骨头.(资生)
按素问. 骨之会.各一.次注曰肩 穴也.又曰.云门 骨次注曰.今中诰孔穴图经.无骨穴.有肩 .刺热论新校正曰.验今明堂中诰图经.不载 骨穴.寻其穴.以泻四肢之热.恐是肩 穴.医门摘要曰.上有巨骨.后有秉风.不可混.无用之辨哉千金注曰.外台.名扁骨.
肩 (甲乙)肩端 上.斜举臂取之.(甲乙)肩端外陷.(入门)肩 后外廉(冈本)
按外台. 上之下.有陷中.二字.斜.作针误.入门曰. 会上.非. .发挥.作误.
会(甲乙)一名 .(甲乙)一名 交.(聚英)臂前廉.去肩头.三寸.(甲乙)宛宛中(资生)
按肩头.次注.作肩端.外台.臂.作肩.

- 肩部第三(凡二十六穴)《经穴汇解》
- 肩部病症《中医伤科按摩学》
- 肩部证治《外科证治全书》
- 肩部《外科大成》
- 肩垂背曲《中医词典》
- 肩不举《中医词典》
- 肩点《手穴手纹诊治》
- 肩髆《中医词典》
- 肩端《经络全书》
- 肩膊部左右二十六穴《针灸大全》
- 肩发《万氏秘传外科心法》
- 肩膊部左右二十六穴《针灸资生经》
- 肩凡二十八穴《针灸甲乙经》
- 肩膊部(左右凡二十六穴)《金针秘传》
- 肩风毒《中医词典》
- 肩膊部《医宗金鉴》
- 肩骨《中医词典》
- 肩膊《中医词典》
- 肩关节《人体解剖学》
- 肩臂痛酸《广瘟疫论》
- 肩关节歌诀《人体解剖学歌诀》
- 肩臂痛《杂病治例》
- 肩关节结核《骨科学》
- 肩臂功(每个动作重复十二到三十六次)《中医伤科按摩学》
- 肩关节脱位《中医伤科按摩学》
- 肩臂背痛《张聿青医案》
- 肩关节脱位《百病自测》
- 肩臂背痛《临证指南医案》
- 肩关节脱位《骨科学》
- 肩痹痛(不仁不举)《针灸资生经》
- 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伤科按摩学》
《经穴汇解》
- 作者:? 朝代:? 年份:?
- 叙
- 自序
- 凡例
- 卷之一
- 折量分寸法
- 头面部第一
- 前发际旁行凡七穴
- 头中行.直鼻中.入发际一寸.却行至风府.凡八穴.
- 头第二行直眉头.挟中行各一寸半.却行至玉枕.凡十穴.
- 头第三行直瞳子上.入发际五分.却行至脑空.凡十穴.
- 后发际旁行凡五穴
- 耳上凡八穴
- 耳后凡十二穴
- 面中行直神庭下行凡五穴
- 面第二行.直曲差下行.凡八穴.
- 面第三行直目上临泣下行凡十二穴.
- 面第四行.直本神下行.凡六穴.
- 面第五行.直头维下行.凡十二穴.
- 耳前凡八穴
- 项颈部第二(凡十九穴)
- 卷之二
- 卷之三
- 胸博第五
- 胸中行自天突下行至中庭凡七穴.
- 胸第二行.自俞府.挟璇玑两旁各二寸.下行至步廊.凡十二穴.
- 胸第三行自气户挟俞府.两旁各二寸.下行至乳根.凡十二穴.
- 胸第四行自云门挟气户.两旁各二寸.下行至食窦.凡十二穴.
- 腹部第六
- 腹中行自鸠尾.下行至会阴.凡十五穴.
- 腹第二行自幽门挟巨阙两旁各半寸.下行至横骨.凡二十二穴.
- 腹第三行.自不容.挟幽门两旁各一寸半.下行至气冲及急脉凡二十六穴.
- 腹第四行.自期门上.直两乳.挟不容两旁.各一寸半.下行至冲门.凡十四穴.
- 侧胁部第七(凡二十穴)
- 卷之四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卷之七
- 卷之八
- 奇穴部第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