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中行直神庭下行凡五穴
面总图(图)
素 (甲乙)一名面王.(甲乙)鼻柱上端.(甲乙)陷中.(入门)准头.(类经)禁灸(甲乙)
按 .诸书或作 .外台.作 . 以音通用. 又同.无异义.下仿此.王.外台.作玉.资生.作上.聚英.医统.吴文炳.大成.作正.大全.作土.盖写误.
水沟(甲乙)一名鼻人中.(肘后)一名鬼宫.一名鬼客厅.(千金)一名鬼市.一名人中.(千翼)鼻柱下.人中.直唇取之.(甲乙)陷中.(类经)鼻柱下.沟中央.(神应)
按聚英.医统.大成.作近鼻孔非是.医学纲目曰.口含水突处.七种类稿曰.人居天地之中.天气通于鼻地气通于口.天食人以五气鼻受之.地食人以五味口受之.此穴居中.故云若.曰人有九窍.自人中而上皆双.自人中.而下皆单.故云此则可名为窍中.又老子释略曰.鼻为天门.口为地户天地间人中是也.
兑端(千金)唇上端.(甲乙)上唇中央.尖尖上.(入门)
按甲乙兑端.作壮骨.字误.目录.又作兑骨.明堂.作颐前下唇之下.开口取之.是承浆穴不可从.大全曰.唇珠上.珠字无谓.此强作歌括之弊也.
龈交(素问)唇内齿上.龈缝中.(甲乙)龈缝筋中.(资生)
按齿上.类经.作上齿.千金.外台无中字.金鉴.大成. 作龈.义同.内经集注曰.龈交穴.一在唇内齿下龈缝中.盖上古以龈交有二.督脉之龈交入上齿.任脉之龈交入下齿也.以上下之龈齿相交.故名龈交.未知据何书.不可从.卢复医种子曰.蜀僧慧融.入淅.游会稽.针佝偻人.使之卧.取龈交穴骨节渐伸.寻愈.此穴乃督之井也.脊中骨节.属督脉所辖.气机一透.骨自然伸.似玄门转河车法.能开关交会.可至长生.况一伸骨节乎.
斯法书不从载.慧融.静中悟出.
承浆(甲乙)一名天池(甲乙)一名鬼市.(千金)一名悬浆.(资生)一名垂浆.(圣济)颐前唇之下.开口取之(甲乙)唇下宛宛中.(肘后)下唇之下.(千金)下唇棱下.(明堂)陷中.(发挥)

- 面中行直神庭下行凡五穴《经穴汇解》
- 面脂手膏《女科切要》
- 面肿《中医词典》
- 面脂《备急千金要方》
- 面肿《普济方·针灸》
- 面脂《备急千金要方》
- 面肿《广瘟疫论》
- 面正《中医词典》
- 面肿(余见水肿)《针灸资生经》
- 面针麻醉《中医词典》
- 面肿风《儒门事亲》
- 面针疗法《中医词典》
- 面肿颊腮痛《医学纲目》
- 面渣方一十三首《外台秘要》
- 面肿如蛇《古今医统大全》
- 面玉《中医词典》
- 面粥《医学入门》
- 面游风毒门主论《疡医大全》
- 苗《得配本草》
- 面游风毒门主方《疡医大全》
- 苗父《中医词典》
- 面游风《中医外科学》
- 苗根《千金翼方》
- 面游风《外科心法要诀》
- 苗根《新修本草》
- 面游风《医宗金鉴》
- 苗根《证类本草》
- 面游风《中医词典》
- 苗根《名医别录》
- 面痈《重订囊秘喉书》
- 苗窍《中医名词词典》
《经穴汇解》
- 作者:? 朝代:? 年份:?
- 叙
- 自序
- 凡例
- 卷之一
- 折量分寸法
- 头面部第一
- 前发际旁行凡七穴
- 头中行.直鼻中.入发际一寸.却行至风府.凡八穴.
- 头第二行直眉头.挟中行各一寸半.却行至玉枕.凡十穴.
- 头第三行直瞳子上.入发际五分.却行至脑空.凡十穴.
- 后发际旁行凡五穴
- 耳上凡八穴
- 耳后凡十二穴
- 面中行直神庭下行凡五穴
- 面第二行.直曲差下行.凡八穴.
- 面第三行直目上临泣下行凡十二穴.
- 面第四行.直本神下行.凡六穴.
- 面第五行.直头维下行.凡十二穴.
- 耳前凡八穴
- 项颈部第二(凡十九穴)
- 卷之二
- 卷之三
- 胸博第五
- 胸中行自天突下行至中庭凡七穴.
- 胸第二行.自俞府.挟璇玑两旁各二寸.下行至步廊.凡十二穴.
- 胸第三行自气户挟俞府.两旁各二寸.下行至乳根.凡十二穴.
- 胸第四行自云门挟气户.两旁各二寸.下行至食窦.凡十二穴.
- 腹部第六
- 腹中行自鸠尾.下行至会阴.凡十五穴.
- 腹第二行自幽门挟巨阙两旁各半寸.下行至横骨.凡二十二穴.
- 腹第三行.自不容.挟幽门两旁各一寸半.下行至气冲及急脉凡二十六穴.
- 腹第四行.自期门上.直两乳.挟不容两旁.各一寸半.下行至冲门.凡十四穴.
- 侧胁部第七(凡二十穴)
- 卷之四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卷之七
- 卷之八
- 奇穴部第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