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
余重表弟山崎子政(善)世以针科仕.
朝尤妙手爪之运见为侍医.兼医学教谕.尝语余曰.灵素之外.明堂尚矣.甲乙收而传焉.继之有徐叔向秦承祖甄权等书.俱系于亡佚.是可惜也.宋仁宗仿贞观故事命翰林医官王唯一撰定铜人针灸图经.于是三阴三阳合任督而为十四孔穴.三百六十五其义始备矣.元滑寿着发挥一根据忽公泰金兰循经云.忽氏之书此间无传.然考其文.正与铜人同.则循经全采之于铜人而滑氏不及.寓目于铜人也.自此而降.各家撰述颇多.得失互存后学不能无迷.今本之于灵素甲乙.参之于铜人图经.而上自千金外台.下至明清诸书.搜罗众说.会粹精要.正之以经脉.流注量之以尺度分寸.揣之以定 骨间动脉宛宛中.则莫有孔穴乖错之弊.明堂之能事毕矣.若夫方圆迎随之.微吹云见苍之妙.则在于得之心手.岂可言传水藩侍医原子子柔撰经穴汇解八卷纂二十有余家之说.考证辨订.定为一家之学.以嘉惠后学.殆与子政之言符.盖其用心也.勤矣书已上梓以问序于余.余非颛门.故昧乎经俞之义焉.得折辞然子柔在数百里之外.恳请不已.回缀所闻于子政.揭于卷端.以念读斯书者云.
文化四年岁在丁卯仲春上 东都医官督医学丹波元简撰
水户藩 扈从士员立原任书

- 叙《经穴汇解》
- 叙《邯郸遗稿》
- 叙《喉科指掌》
- 叙《幼科指南》
- 叙《鬻婴提要说》
- 叙《万氏秘传外科心法》
- 叙《千金》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叙《心医集》
- 叙痹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叙《本草问答》
- 叙菜等二十二件《外台秘要》
- 叙《女科指掌》
- 叙绸缪《中医词典》
- 叙《眼科阐微》
- 叙初有小儿方《幼幼新书》
- 叙《汤头歌诀》
- 叙二《厘正按摩要术》
- 叙《针灸神书》
- 叙二《一得集》
- 叙《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 叙二《女科秘要》
- 叙《立斋外科发挥》
- 叙厥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叙《医旨绪余》
- 叙例治法(破伤风破伤湿并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叙《望诊遵经》
- 叙论《古今医统大全》
- 叙《松峰说疫》
- 叙论《伤寒总病论》
- 叙《麻疹阐注》
- 叙论《伤寒总病论》
《经穴汇解》
- 作者:? 朝代:? 年份:?
- 叙
- 自序
- 凡例
- 卷之一
- 折量分寸法
- 头面部第一
- 前发际旁行凡七穴
- 头中行.直鼻中.入发际一寸.却行至风府.凡八穴.
- 头第二行直眉头.挟中行各一寸半.却行至玉枕.凡十穴.
- 头第三行直瞳子上.入发际五分.却行至脑空.凡十穴.
- 后发际旁行凡五穴
- 耳上凡八穴
- 耳后凡十二穴
- 面中行直神庭下行凡五穴
- 面第二行.直曲差下行.凡八穴.
- 面第三行直目上临泣下行凡十二穴.
- 面第四行.直本神下行.凡六穴.
- 面第五行.直头维下行.凡十二穴.
- 耳前凡八穴
- 项颈部第二(凡十九穴)
- 卷之二
- 卷之三
- 胸博第五
- 胸中行自天突下行至中庭凡七穴.
- 胸第二行.自俞府.挟璇玑两旁各二寸.下行至步廊.凡十二穴.
- 胸第三行自气户挟俞府.两旁各二寸.下行至乳根.凡十二穴.
- 胸第四行自云门挟气户.两旁各二寸.下行至食窦.凡十二穴.
- 腹部第六
- 腹中行自鸠尾.下行至会阴.凡十五穴.
- 腹第二行自幽门挟巨阙两旁各半寸.下行至横骨.凡二十二穴.
- 腹第三行.自不容.挟幽门两旁各一寸半.下行至气冲及急脉凡二十六穴.
- 腹第四行.自期门上.直两乳.挟不容两旁.各一寸半.下行至冲门.凡十四穴.
- 侧胁部第七(凡二十穴)
- 卷之四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卷之七
- 卷之八
- 奇穴部第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