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第四行自云门挟气户.两旁各二寸.下行至食窦.凡十二穴.
云门(素问)巨骨下.气户两旁各二寸.陷者中.动脉应手.举臂取之.(甲乙)刺太深令人逆息.(甲乙)禁针(入门)
按气穴论云.膺俞十二穴.次注曰.谓云门中府.周荣.胸乡.天溪.食窦.左右则十二穴也.资生. 作云.通用.次注有每穴横去任脉六寸之解.类经.聚英.从之.说见下.
中府(脉经)一名膺中俞.(甲乙)一名肺募.(千金)一名府中俞.(大全)云门下.一寸.
乳上三肋间.陷者中.动脉应手.仰而取之.(甲乙)禁灸(入门)
按凡胸博诸穴.各在骨间.不待折量.而言分寸者.言大概也.千金.外台.一云.一寸六分.明堂.大成.冈本.从之非也.胸骨状如偃月.故第二行折量稍长第三行与中行平.学者察诸.膺中俞.聚英.医统.作膺俞.素问曰.膺俞.次注曰.中府穴.
周荣(甲乙)中府下.一寸六分.陷者中.仰而取之.(甲乙)禁灸(入门宝鉴)
按荣.甲乙作营误.今订之.
胸乡(甲乙)周荣下.一寸六分.陷者中.仰而取之.(甲乙)
天溪(甲乙)胸乡下.一寸六分.陷者中.仰而取之.(甲乙)
食窦(甲乙)天溪下.一寸六分.陷者中.仰而取之(甲乙)举臂取之.(千金)
按金鉴作腹哀上行三寸.或从乳上.三肋间.动脉应手处.往下六寸四分.迂甚矣.次注曰.云门.食窦.举臂取之.余并仰取之.

- 胸第四行自云门挟气户.两旁各二寸.下行至食窦.凡十二穴《经穴汇解》
- 胸第三行自气户挟俞府.两旁各二寸.下行至乳根.凡十二穴《经穴汇解》
- 胸第一侧线《中医词典》
- 胸第三侧线《中医词典》
- 胸点《手穴手纹诊治》
- 胸第二行.自俞府.挟璇玑两旁各二寸.下行至步廊.凡十二穴《经穴汇解》
- 胸发《中医词典》
- 胸第二侧线《中医词典》
- 胸发《外科启玄》
- 胸导管歌诀《人体解剖学歌诀》
- 胸发《万氏秘传外科心法》
- 胸部小结《人体解剖学》
- 胸发门主论《疡医大全》
- 胸部先兆的理论基础《中医疾病预测》
- 胸腹部《类经图翼》
- 胸部外伤《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
- 胸腹部《类经图翼》
- 胸部损伤《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胸腹部《伤科补要》
- 胸部上肢肌《人体解剖学》
- 胸腹部《医宗金鉴》
- 胸部固有肌及胸内筋膜《人体解剖学》
- 胸腹部《医宗金鉴》
- 胸部的标志线《人体解剖学》
- 胸腹部《经穴汇解》
- 胸部创伤《放射诊断学》
- 胸腹部主病针灸要穴歌《医宗金鉴》
- 胸部常用的体表标志《人体解剖学》
- 胸腹部主病针灸要穴歌《刺灸心法要诀》
- 胸部不对称《百病自测》
- 胸腹大《中医词典》
《经穴汇解》
- 作者:? 朝代:? 年份:?
- 叙
- 自序
- 凡例
- 卷之一
- 折量分寸法
- 头面部第一
- 前发际旁行凡七穴
- 头中行.直鼻中.入发际一寸.却行至风府.凡八穴.
- 头第二行直眉头.挟中行各一寸半.却行至玉枕.凡十穴.
- 头第三行直瞳子上.入发际五分.却行至脑空.凡十穴.
- 后发际旁行凡五穴
- 耳上凡八穴
- 耳后凡十二穴
- 面中行直神庭下行凡五穴
- 面第二行.直曲差下行.凡八穴.
- 面第三行直目上临泣下行凡十二穴.
- 面第四行.直本神下行.凡六穴.
- 面第五行.直头维下行.凡十二穴.
- 耳前凡八穴
- 项颈部第二(凡十九穴)
- 卷之二
- 卷之三
- 胸博第五
- 胸中行自天突下行至中庭凡七穴.
- 胸第二行.自俞府.挟璇玑两旁各二寸.下行至步廊.凡十二穴.
- 胸第三行自气户挟俞府.两旁各二寸.下行至乳根.凡十二穴.
- 胸第四行自云门挟气户.两旁各二寸.下行至食窦.凡十二穴.
- 腹部第六
- 腹中行自鸠尾.下行至会阴.凡十五穴.
- 腹第二行自幽门挟巨阙两旁各半寸.下行至横骨.凡二十二穴.
- 腹第三行.自不容.挟幽门两旁各一寸半.下行至气冲及急脉凡二十六穴.
- 腹第四行.自期门上.直两乳.挟不容两旁.各一寸半.下行至冲门.凡十四穴.
- 侧胁部第七(凡二十穴)
- 卷之四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卷之七
- 卷之八
- 奇穴部第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