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第三行直目上临泣下行凡十二穴.
阳白(甲乙)眉上一寸直瞳子.(甲乙)
按入门.阳作杨字误.资生.圣济作直目瞳子.
承泣(甲乙)一名鼷穴.一名面 .(甲乙)目下七分.直目瞳子.(甲乙)陷中.(资生)正视.取之.(金鉴)禁灸(甲乙)灸三壮.(资生)禁刺.(资生)
按鼷.外台.作溪.千金翼曰.目下七分匡骨下.外台甄权曰.眼下八分.共非是.金鉴曰.目下胞.
四白(甲乙)目下一寸.面 骨.颧空.(甲乙)直瞳子.(发挥)正视取之.(类经)禁灸.(类经入门)
按 .颧. . .义未详. 音逵.玉篇.面颧也.广韵.颊间之骨.集韵.与 同.HT音逵.集韵面 也说文权也.集韵.颊骨.一曰浓也.或作 音拙面秀骨.博雅.颧.也.俱混为同义.然一骨数字.可疑.因考 .是颊间骨之总名.余字是 骨中之名.何则 者.汉高祖.隆 龙颜史记作隆准.准音拙.集韵.面颧也.庄子颡 然.注.高露发美之貌.尔雅.博而 .注中央广.两头锐乃 骨秀锐高露者也.高祖 骨鼻旁高秀连颊骨.故曰龙颜.从出.高出也.由是观之目下宛宛际.才容.一指乃一寸也.其间七分.而取承泣.其余三分.到 骨秀高处.是颧也.颧 下注.己曰兑骨.可以见也.面旧作向.气府论云.面鼽骨空.各一.王冰曰.谓四白穴也.又下文颧 注有面 骨字.内经.本不分部.故曰面.甲乙经.据内经.遂用面字.传写误.作向.故今改之.千金外台等.无面以下五字.鼽.字书不载.盖 古字.经脉篇云.目黄口干鼽衄.又云.泪出鼽衄.从九者音裘说文病寒鼻窒也鼽.鼽.易混.故记.
巨 (甲乙)挟鼻孔旁八分.直瞳子.(甲乙)
按巨.千金翼.资生.作臣字误聚英.吴文炳.医统.大成.共曰平水沟.非也.大成.引聚英曰.巨 一名巨 .今本不见.大全.亦为一名 义同.今不取.
地仓(甲乙)一名会维.(甲乙)挟口旁四分如近下.(甲乙)有脉微微动.若久患风.其脉亦有不动者.(本事)
按会.外台.宝鉴.作胃.千金翼.一说曰.口角一韭叶近下动脉.资生.本事.口下有吻字.分下有外字.发挥.无如近下三字.
大迎(素问)一名髓孔(甲乙)在口下当两肩.(素问)曲颔前一寸三分.骨陷者中.动脉(甲乙)
地仓下斜向后颔骨上.(增注)按三分.千金.千金翼.外台.资生.圣济.大成.作二分.次注以下诸书.皆同甲乙.

- 面第三行直目上临泣下行凡十二穴《经穴汇解》
- 面第二行左右十穴《针灸资生经》
- 面第三行左右十穴《针灸资生经》
- 面第二行.直曲差下行.凡八穴《经穴汇解》
- 面第四行.直本神下行.凡六穴《经穴汇解》
- 面粗皮《女科切要》
- 面第四行左右十穴《针灸资生经》
- 面疮《外科理例》
- 面第五行.直头维下行.凡十二穴《经穴汇解》
- 面疮《证治准绳·疡医》
- 面疔《中医名词词典》
- 面疮《医学纲目》
- 面对转基因食品,你放心吗?《中医饮食营养学》
- 面疮《医学纲目》
- 面多黯秘方《华佗神方》
- 面疮《中医词典》
- 面多黑痣秘方《华佗神方》
- 面赤沭如朱面,赤如瘀,面白如纸,面黑如煤,面青如枯草。《医法圆通》
- 面发毒《中医词典》
- 面赤色《伤寒大白》
- 面发毒《医宗金鉴》
- 面赤《医述》
- 面发毒《外科心法要诀》
- 面赤《医学纲目》
- 面凡二十九穴《针灸甲乙经》
- 面赤《医学纲目》
- 面方十三首《外台秘要》
- 面赤《中医词典》
- 面方一十五首《外台秘要》
- 面尘《中医词典》
- 面粉滓方四首《外台秘要》
《经穴汇解》
- 作者:? 朝代:? 年份:?
- 叙
- 自序
- 凡例
- 卷之一
- 折量分寸法
- 头面部第一
- 前发际旁行凡七穴
- 头中行.直鼻中.入发际一寸.却行至风府.凡八穴.
- 头第二行直眉头.挟中行各一寸半.却行至玉枕.凡十穴.
- 头第三行直瞳子上.入发际五分.却行至脑空.凡十穴.
- 后发际旁行凡五穴
- 耳上凡八穴
- 耳后凡十二穴
- 面中行直神庭下行凡五穴
- 面第二行.直曲差下行.凡八穴.
- 面第三行直目上临泣下行凡十二穴.
- 面第四行.直本神下行.凡六穴.
- 面第五行.直头维下行.凡十二穴.
- 耳前凡八穴
- 项颈部第二(凡十九穴)
- 卷之二
- 卷之三
- 胸博第五
- 胸中行自天突下行至中庭凡七穴.
- 胸第二行.自俞府.挟璇玑两旁各二寸.下行至步廊.凡十二穴.
- 胸第三行自气户挟俞府.两旁各二寸.下行至乳根.凡十二穴.
- 胸第四行自云门挟气户.两旁各二寸.下行至食窦.凡十二穴.
- 腹部第六
- 腹中行自鸠尾.下行至会阴.凡十五穴.
- 腹第二行自幽门挟巨阙两旁各半寸.下行至横骨.凡二十二穴.
- 腹第三行.自不容.挟幽门两旁各一寸半.下行至气冲及急脉凡二十六穴.
- 腹第四行.自期门上.直两乳.挟不容两旁.各一寸半.下行至冲门.凡十四穴.
- 侧胁部第七(凡二十穴)
- 卷之四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卷之七
- 卷之八
- 奇穴部第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