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昔黄帝问岐伯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人年至半百,而动作衰敝,时势异耶?人将失之耶?对曰∶上古之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今人不能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精,耗散其真,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夫妄作则伤于形容,耗真则伤于神气,疾之所起,二脏先损,心肾不交,未老而羸,未羸而病,病至则重,重则必毙。呜呼!故上士施医于未病之先,保养于未败之日,善服药,不若善保养,世有不善保养,又不善服药,病入膏肓,非药石所能及也。神哉!应圆龚君,业则轩岐,心则天地,囊括文雅,着述成林,于斯道得三昧焉。悯二竖之为祟,叹庸流之偏执,乃出其纂辑《痰火》一书行世,问序于余。余阅其着论立诀,靡一不精,别门分类,靡一不详。未病之有养生却疾之术,既病之后,有调护攻治之法,深探隐微,穷尽玄变,一团生气,浮于纸上,所谓红炉飞片雪,龙虎自相随,八卦正位,二竖消灭,将寿世人,皆为井谷中老矣。
通家弟邓志谟拜题

- 序《痰火点雪》
- 序《寓意草》
- 序《幼科发挥》
- 序《内经知要》
- 序《痧疹辑要》
- 序《形色外诊简摩》
- 序《痧疹辑要》
- 序《痧胀玉衡》
- 序《小品方》
- 序《奇症汇》
- 序《退思集类方歌注》
- 序《专治麻痧初编》
- 序《本草分经》
- 序《外科启玄》
- 序《外科枢要》
- 序《程杏轩医案》
- 序《扁鹊心书》
- 序《伤寒寻源》
- 序《归砚录》
- 序《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 序《针灸素难要旨》
- 序《奇效简便良方》
- 序《银海精微》
- 序《友渔斋医话》
- 序《时方妙用》
- 序《养生导引秘籍》
- 序《侣山堂类辩》
- 序《养生导引秘籍》
- 序《针灸问对》
- 序《养生导引秘籍》
- 序《跌打损伤回生集》
《痰火点雪》
- 作者:龚居中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序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六味丸方论
- 大造丸方论
- 痰火杂症补遗
- 痰火死症
- 痰火脉
- 五脏六腑用药气味补泻
- 五脏五味补泻
- 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 有余泻之
- 不足补之
- 本热寒之
- 标热发之
- 火实泻之
- 神虚补之
- 本热寒之
- 标热发之
- 土实泻之
- 土虚补之
- 本湿除之
- 标湿渗之
- 气实泻之
- 气虚补之
- 本热清之
- 本寒温之
- 标寒散之
- 水强泻之
- 水弱补之
- 本热攻之
- 本寒温之
- 标热凉之
- 火强泻之
- 火弱补之
- 精脱固之
- 实火泻之
- 虚火补之
- 本热寒之
- 本热平之
- 标热和之
- 胃实泻之
- 胃虚补之
- 本热寒之
- 标热解之
- 肠实泻之
- 肠虚补之
- 本热寒之
- 本寒温之
- 标热散之
- 实热泻之
- 虚寒补之
- 本热寒之
- 标热散之
- 实热泻之
- 下虚补之
- 本热利之
- 标寒发之
- 引经报使
- 五味宜忌
- 五味偏胜
- 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