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鳖甲散
治虚劳客热,肌肉消瘦,四肢烦热,心悸盗汗,食少而渴,咳嗽有血。
黄 (蜜炒,一钱) 鳖甲(醋炒,一钱) 天门冬(去心、皮,一钱) 桑白皮(蜜炒,八分) 人参(五分) 生地黄(淡酒蒸,一钱五分) 白芍药(煨,一钱) 知母(蜜炒)梗(一钱) 秦艽(一钱) 白茯苓(一钱) 紫菀(取茸,一钱) 柴胡(一钱) 地骨皮(一钱)甘草(三分)
上十五味,姜三片,水煎服。
按∶上方十五味,亦皆精专之品,方意以黄 治五劳羸瘦,寒热自汗,补气实表。以鳖甲治劳瘦,除骨节间劳热结实,补阴补气。以地骨皮治骨蒸烦热。以秦艽、桔梗、人参,并主传尸骨蒸,劳热自汗。桑白皮去肺中水气,及火热嗽血。以天冬除肺气,清肺热,除咳痰。以紫菀止咳脓血,消痰益肺。以生地黄治咳嗽吐血。以知母泻肺火,滋肾水,除命门相火。以柴胡治劳热,消痰止咳。以甘草泻火养阴补脾。以茯苓补五劳七伤,肺痿痰壅等症。以芍利肝益脾,是方也。备一十五味,药品固繁,而用之亦精。犹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战有不胜者乎?原有半夏、肉桂,余摘之。

- 黄鳖甲散《痰火点雪》
- 黄鳖甲散《仁术便览》
- 黄鳖甲散《医方论》
- 黄鳖甲散《仁术便览》
- 黄病《中医词典》
- 黄鳖甲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黄病《证治汇补》
- 黄鳖甲《汤头歌诀》
- 黄病《儒门事亲》
- 黄辩《证类本草》
- 黄病候《诸病源候论》
- 黄辩《千金翼方》
- 黄病候《诸病源候论》
- 黄辨《名医别录》
- 黄病神丹《奇方类编》
- 黄辨《新修本草》
- 黄病证《伤寒总病论》
- 黄痹门《张氏医通》
- 黄参《滇南本草》
- 黄崩《中医词典》
- 黄缠喉风《中医词典》
- 黄斑盘状变性《老年百病防治》
- 黄肠《中医词典》
- 黄斑变性《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黄承昊《中医词典》
- 黄柏止泄汤《备急千金要方》
- 黄虫《千金翼方》
- 黄柏丸《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 黄虫《新修本草》
- 黄柏汤《备急千金要方》
- 黄虫《证类本草》
《痰火点雪》
- 作者:龚居中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序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六味丸方论
- 大造丸方论
- 痰火杂症补遗
- 痰火死症
- 痰火脉
- 五脏六腑用药气味补泻
- 五脏五味补泻
- 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 有余泻之
- 不足补之
- 本热寒之
- 标热发之
- 火实泻之
- 神虚补之
- 本热寒之
- 标热发之
- 土实泻之
- 土虚补之
- 本湿除之
- 标湿渗之
- 气实泻之
- 气虚补之
- 本热清之
- 本寒温之
- 标寒散之
- 水强泻之
- 水弱补之
- 本热攻之
- 本寒温之
- 标热凉之
- 火强泻之
- 火弱补之
- 精脱固之
- 实火泻之
- 虚火补之
- 本热寒之
- 本热平之
- 标热和之
- 胃实泻之
- 胃虚补之
- 本热寒之
- 标热解之
- 肠实泻之
- 肠虚补之
- 本热寒之
- 本寒温之
- 标热散之
- 实热泻之
- 虚寒补之
- 本热寒之
- 标热散之
- 实热泻之
- 下虚补之
- 本热利之
- 标寒发之
- 引经报使
- 五味宜忌
- 五味偏胜
- 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