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诸方
川当归身(一钱五分,补血养血,生血行血,止阴虚盗汗,故用生地黄,黄芩佐之不绝生化之源,要之血药不容舍此) 黄柏(蜜炒,一钱,泻肾火,救肾水滋阴降火,止盗者) 生地黄(砂仁拌蒸,一钱五分,阴微阳胜,相火炽强,来乘阴位,日渐煎熬。凡阴虚火证,及盗汗者宜之,又佐当归之能) 熟地黄(一钱,补肾水真阴,补血养气,止盗汗) 黄芩(蜜炒,一钱,除腠理间热,养阴退阳,盗汗自止,又佐当归之用) 黄连(蜜炒,八分,润心肺,止盗汗) 黄 (蜜炒,一钱,实皮毛,益胃气,去肌热,泻肺火,除虚热,除肌中燥湿,又治脉弦上六味,水煎,临卧服。
黄 汤 治喜怒惊恐,房室虚劳,以致阴阳偏虚,或发厥自汗,或盗汗不止,并宜服之。
黄 (蜜炒,一钱五分,如上) 白茯苓(去皮,一钱,保心镇惊,生津止汗) 熟地黄(一钱五分,治如上) 天门冬(去心,一钱,保肺定喘,润肌,为熟地黄之使) 麻黄根(八分,止汗) 龙骨( ,八分,安肺收汗) 五味子(二十粒,补肾生津,酸能敛收之义) 浮小麦(一钱,止汗) 防风(一钱,止盗汗自汗) 当归身(一钱,治如上) 甘草(炙,五分,泻火补脾,止汗)
上十一味,止盗汗自汗之专剂,水煎,食远服。
牡蛎散 治诸虚体常自汗,惊惕不宁。
牡蛎(左顾者, ,一两) 黄 (蜜炒,一两) 麻黄根(一两) 白术(土炒,五钱) 甘草(炙,二钱五分) 浮小麦(百粒) 体虚加白茯苓一两。
上为粗末,每五钱,滚白汤,临卧温服。

- 诸方《痰火点雪》
- 诸方《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诸方《痰火点雪》
- 诸方《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诸方《痰火点雪》
- 诸方《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诸方《痰火点雪》
- 诸方《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诸方《痰火点雪》
- 诸方《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诸方《痰火点雪》
- 诸方《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诸方《痰火点雪》
- 诸方《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诸方《痰火点雪》
- 诸方《伤寒六书》
- 诸方《痰火点雪》
- 诸凡瘫痪《奇方类编》
- 诸方《痰火点雪》
- 诸发等证《宋本备急灸法》
- 诸方《医效秘传》
- 诸耳中出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诸方《广瘟疫论》
- 诸恶疮五逆《外科理例》
- 诸方论(外科理例 下)《古今医统大全》
- 诸恶疮候《诸病源候论》
- 诸方目(伤寒药方)《古今医统大全》
- 诸恶疮候《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 诸方一十五首《外台秘要》
- 诸恶疮《圣济总录》
- 诸风《千金翼方》
《痰火点雪》
- 作者:龚居中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序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六味丸方论
- 大造丸方论
- 痰火杂症补遗
- 痰火死症
- 痰火脉
- 五脏六腑用药气味补泻
- 五脏五味补泻
- 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 有余泻之
- 不足补之
- 本热寒之
- 标热发之
- 火实泻之
- 神虚补之
- 本热寒之
- 标热发之
- 土实泻之
- 土虚补之
- 本湿除之
- 标湿渗之
- 气实泻之
- 气虚补之
- 本热清之
- 本寒温之
- 标寒散之
- 水强泻之
- 水弱补之
- 本热攻之
- 本寒温之
- 标热凉之
- 火强泻之
- 火弱补之
- 精脱固之
- 实火泻之
- 虚火补之
- 本热寒之
- 本热平之
- 标热和之
- 胃实泻之
- 胃虚补之
- 本热寒之
- 标热解之
- 肠实泻之
- 肠虚补之
- 本热寒之
- 本寒温之
- 标热散之
- 实热泻之
- 虚寒补之
- 本热寒之
- 标热散之
- 实热泻之
- 下虚补之
- 本热利之
- 标寒发之
- 引经报使
- 五味宜忌
- 五味偏胜
- 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