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食能多补法
五味之于五脏,各有损益,若一味过食,须安一脏,还亏一脏。要在相匀谨节,仅图爽反见伤脾,食淡自然有补耳。玄珠先生得此法而成化。古云断盐不是道,孰为补肾?茹增福田,却非养神之道,淡食中自有真气,可以保命安神。

- 淡食能多补法《痰火点雪》
- 淡渗利湿《中医词典》
- 淡味渗泄为阳《中医名词词典》
- 淡渗利湿《中医名词词典》
- 淡吴萸《本草害利》
- 淡黄筋《中医词典》
- 淡饮《中医词典》
- 淡红纹《中医词典》
- 淡滞定虚实歌《幼幼集成》
- 淡红舌《温热论》
- 淡滞定虚实歌《推拿抉微》
- 淡红喉风《喉科指掌》
- 淡竹回生《友渔斋医话》
- 淡红喉风《中医词典》
- 淡竹沥《本草易读》
- 淡红喉痹《喉科指掌》
- 淡竹茹《本草易读》
- 淡红喉痹《中医词典》
- 淡竹茹汤《备急千金要方》
- 淡红《疫疹一得》
- 淡竹茹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淡豆豉《药性切用》
- 淡竹叶《本草纲目》
- 淡豆豉《本草撮要》
- 淡竹叶《千金翼方》
- 淡豆豉《本草择要纲目》
- 淡竹叶《玉楸药解》
- 淡豆豉《本草分经》
- 淡竹叶《中药炮制》
- 淡豆豉《本草思辨录》
- 淡竹叶《汤液本草》
《痰火点雪》
- 作者:龚居中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序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六味丸方论
- 大造丸方论
- 痰火杂症补遗
- 痰火死症
- 痰火脉
- 五脏六腑用药气味补泻
- 五脏五味补泻
- 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 有余泻之
- 不足补之
- 本热寒之
- 标热发之
- 火实泻之
- 神虚补之
- 本热寒之
- 标热发之
- 土实泻之
- 土虚补之
- 本湿除之
- 标湿渗之
- 气实泻之
- 气虚补之
- 本热清之
- 本寒温之
- 标寒散之
- 水强泻之
- 水弱补之
- 本热攻之
- 本寒温之
- 标热凉之
- 火强泻之
- 火弱补之
- 精脱固之
- 实火泻之
- 虚火补之
- 本热寒之
- 本热平之
- 标热和之
- 胃实泻之
- 胃虚补之
- 本热寒之
- 标热解之
- 肠实泻之
- 肠虚补之
- 本热寒之
- 本寒温之
- 标热散之
- 实热泻之
- 虚寒补之
- 本热寒之
- 标热散之
- 实热泻之
- 下虚补之
- 本热利之
- 标寒发之
- 引经报使
- 五味宜忌
- 五味偏胜
- 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