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前产后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书籍目录

胎前恶阻。见食呕吐。喜啖酸物。多卧少起。俗谓之病鬼。盖其人宿有痰饮。血壅遏而不行故饮随气上。停滞肝经。肝之味酸。则必喜啖酸物。金克木。以辛胜之。小半夏茯苓汤。或二陈汤。甚者二陈汤。若呕吐不食心虚烦闷。宜橘苏饮。加竹茹指大。有服热药致膈闷热成疾。宜蒲黄散荷叶散。转胞之说。诸论有之。以胎渐长。且近下逼近于胞。胞为所逼而侧令人数泄。故名转胞。胞即膀胱也。然子淋与转胞相类。但小便频数点滴而痛为子淋。频数出少而不痛为转胞。间有微痛。终是与淋不同。并宜生料五苓散。加阿胶一钱。更于胎前诸方求之。五味子八味丸。加当归亦治转胞。或更加车前子一味。发灰汤尤好。

有胎转胞。用搐鼻药。多打喷嚏。或用拳打脚心知痛。令病患浑身掇起。则脏腑摇动而胞自反上。

产后诸病。有作寒作热。而亦有独热。然独热亦有三。恶血未下者。腹痛发热。感外邪者。必有头痛恶风而发热。惟血虚即但发热而无余证。名曰蓐劳。宜于前血虚证求药。

产后血虚而烦。蒲黄隔纸炒。东流水调下。产后腹疼。恶血不止。诸药不效。宜芎归汤五味灵脂玄胡索煎。

妊妇子死或不死。胎动决安水酒宜合煎芎归。未死即安已死即下。戴腹庵谓累曾经用万不失一。

将产脚赤肿。俗名皱脚。香苏散木香一钱。

将产当顺气瘦胎。使临期易产。宜瘦贻饮。加缩砂少许。

鸡产者。用香油半盏。乌醋鸡子清并水与香油等打匀。冷进一服。胎衣不下。赤小豆小麦等分煎服。仍以蓖麻去壳研七粒。涂两足心。衣下即洗去。

产后血入肺。面黑发喘。宜以参一两为末。别锉苏木二两。水二碗煎七分。调参末。名参苏饮

产后去血。大便不润而秘。宜橘杏丸。麻仁丸。应失血秘结者。皆可用。

产后发热迷闷。俗谓之发热血。新瓦上炒荆芥。不拘多少。半炒半生为末。温热水调下一钱名独行散。或疑豆淋酒太热。用童便调尤宜。若锉散便煎亦得。荆芥乃产后要药。角弓反张豆酒调极妙。盛怒失喜。迷闷不发热者。便调无不效。

产后以手摸肚遂痛。俗呼为嫁母痛。童便调白芷末。破血用归须。补血用归身与头。即是官桂肉收汗枝发汗之义。

四物汤。妇人要药。于内加吴茱萸半钱。或一钱。应血气病无不治。

妇人有一生不破腹而虚者。既不破腹。何缘有虚。大抵妇人以血为主。血衰气旺定无儿正因血虚。所以不育。妇人怀子。服固胎药太多。或正产。或半产。胎虽下而恶血不即去。或经二三月而恶露犹滴。此非败血之比。正缘当来有固经药在内。致血滞而不化。药宜顺血通气。不宜蓄血闭气。

弥月俗名满肚。多有恣意食物。致伤食发热。有类伤寒。食复之证。宜先用红丸子一二服。却进小柴胡汤此论盖有所本。

妇人之药。大率皆甜、不利于脾。芎归犹滞。况于地黄乎。脾胃实者服之。固见有功。

有痰饮。及有甜入诸血药中。半夏陈皮。自不可少。聚宝丹。妇人气痛血疼。或月经来少作疼。或来多不止而痛。或色瘀。或杂以黄泉。或血败而加以泄泻。腹内疼扰。并宜川芎当归炮姜肉桂各一钱。白水煎服。累用累验。

角弓反张。乃妇人急候。为诸病之最。得此者。十存一二。荆芥新瓦上微炒末。豆淋酒调下二钱。或只一味独活为末。豆淋酒调下。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书籍目录
  1. 胎前产后《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2. 胎前不宜服耗气热药论《女科经纶》
  3. 胎前产后积《医学纲目》
  4. 胎前不降生《宁坤秘籍》
  5. 胎前产后痧《痧胀玉衡》
  6. 胎前遍体瘙痒《女科秘要》
  7. 胎前产后慎药论《时病论》
  8. 胎前遍身酸懒《女科秘要》
  9. 胎前产后下痢《奇效简便良方》
  10. 胎前遍身酸懒《宁坤秘籍》
  11. 胎前产后喑《医学纲目》
  12. 胎前遍身瘙痒出风脾《宁坤秘籍》
  13. 胎前潮热不退《女科秘要》
  14. 胎前备用良方《盘珠集胎产症治》
  15. 胎前潮热气痛《宁坤秘籍》
  16. 胎前保护《达生编》
  17. 胎前潮热气痛《女科秘要》
  18. 胎前半产《女科秘要》
  19. 胎前赤白痢《中医词典》
  20. 胎前白带《女科秘要》
  21. 胎前赤带《中医词典》
  22. 胎前白带《女科证治准绳》
  23. 胎前赤带《宁坤秘籍》
  24. 胎前白带《医学纲目》
  25. 胎前赤带《女科秘要》
  26. 胎前白带《中医词典》
  27. 胎前大便不通《女科秘要》
  28. 胎前案《丁甘仁医案》
  29. 胎前大便虚急《宁坤秘籍》
  30. 胎前《也是山人医案》
  31. 胎前大便虚急《女科秘要》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