痈疽疖毒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书籍目录

(附发背)

发散诸般毒。多碾白芙蓉叶草乌叶少许。蜜调敷。重者。加入南星末。凡诸毒用膏药欲散。搓入麝香欲溃。搓入雄黄

一应毒证。已作渴。或脓过多。防其为渴。宜于千金内补散之外。兼进八味丸。用五味者佳。

发热恶寒。状如伤寒而痛者。其痛处欲为疽。痈属腑。故生浅。皮薄而肿高。疽属脏故生深。皮浓而肿坚。又有轻于痈疽者。名曰毒。痈壅也。疽沮也。疖节也。言气血壅滞沮节也。并威灵仙饮微利之。或五香连翘散。佐以复元通气散。若脓血结成。不可发散。已溃未溃宜小托里散。或千金内补散、加木香羌活白芍药乌药等分。渴加栝蒌根。此数药皆治阳证。若阴证宜于千金内补散。减防风桔梗之半。倍加白术。未效更加熟附。与诸药煎服尤佳外有服金石以助欲。至精气既衰。药毒偏胜。金石与肺同类。肺附于肾。所以多成发背之疾又有好鳖为 亦至发背。盖鳖之阳气皆聚于上甲。所以上甲可入药也。治法同前。若毒发于阴。而又未可用附桂诸药剂。外疼内寒。宜五香汤

毒之初发。并宜酒调复元。通气散。或病在下者。酒糊丸。通气散。却用木香汤吞下。

治诸毒方结成者。以皂角树上所生之葚。磨乌醋调涂。此葚须预藏在烟阁头。缓急取用患背疮人及诸毒已溃后。血去过多。津液少者。宜换肌散。毒初发。头疼体痛。乍寒乍热。恐挟外邪。宜香苏饮。加川芎白芷防风当归陈皮之类。

病消渴之人多生毒。此乃津液已耗。虚阳外发。内外俱虚。此为极病。凡消渴愈后生毒毒愈后消渴。皆非可治之病也。

痈疽疖。此毒总名。亦举其大概耳。其他证状不一。名称亦异。未溃之际。增寒壮热。狂言妄语。如见鬼神。脓去已多而大热不休者。似为难治。盖毒之得脓。犹伤寒病证之得汗。汗已而反大热。则为坏伤寒矣。若淋洗贴敷。自属外科。痈疽发背已溃。出脓过多。而羸瘦者芎归汤。凡所服药。并不可用白术。能生脓故也。未溃与初发阴证用之却可。

若其人呕不喜食。不可用千金内补散。滞其脾。恐挟外邪。未溃者。二陈汤加芎。或不换金正气散。已溃者。谷神加禾饮。

又一方治毒并不喜食。于不换金正气散白茯苓半夏等分。人参木香减半。亦名正气散患痈毒人。脓血已溃。所去过多。津液。枯竭。多病于渴。纵有发热燥扰等证。不可以治者。用益荣生津之剂若大热不止者难治。

肠痈。即肠中生痈也。腹中 痛。其始发热恶寒。证状难辨。因下脓血乃觉。或小腹肿满。或小便涩滞。或脓从脐出。宜吞太乙膏

疮毒久不干。成漏者。忍冬浸酒常服。

疮毒而大便坚者。升麻和气饮。和消毒饮。加以身上发热甚者。消毒饮和败毒散

有火邪逼身。及因炙后遍身发为赤核。肿痛漩盘。用荆防汤浸取洗。

露名为羊核。生取石菖蒲烂研 之。仍以石首胶一两许。火 存性。研为末。酒调服有不敷药时大痛。敷即不痛。有不敷药时不痛。敷之则痛。盖寒热风湿并忧怒等气。积而内攻。则痛不禁药拔出之。故不痛也。血死阴毒在中。愈服愈深。愈不觉痛。药发之于外。故反痛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书籍目录
  1. 痈疽疖毒《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2. 痈疽既灸服药护脏腑论《外科精要》
  3. 痈疽经验杂方《外科精要》
  4. 痈疽根原《四圣心源》
  5. 痈疽灸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6. 痈疽伏脉歌《医宗金鉴》
  7. 痈疽灸法并禁灸疮穴《外科正宗》
  8. 痈疽敷药门主方《疡医大全》
  9. 痈疽灸法并禁灸疮穴《外科选要》
  10. 痈疽分表里证论《外科精要》
  11. 痈疽灸法歌《外科心法要诀》
  12. 痈疽非外病《轩岐救正论》
  13. 痈疽灸法论《外科精要》
  14. 痈疽方一十四首《外台秘要》
  15. 痈疽溃串过大难敛《医门补要》
  16. 痈疽发脑统论《圣济总录》
  17. 痈疽溃后能收功不能收功法《医门补要》
  18. 痈疽发背作寒热《圣济总录》
  19. 痈疽溃后蚀恶肉《圣济总录》
  20. 痈疽发背证候等论并法五十四首《外台秘要》
  21. 痈疽溃疡门主方《疡医大全》
  22. 痈疽发背杂疗方二十六首《外台秘要》
  23. 痈疽烙法歌《医宗金鉴》
  24. 痈疽发背欲死吸毒《奇效简便良方》
  25. 痈疽烙法歌《外科心法要诀》
  26. 痈疽发背发渴《圣济总录》
  27. 痈疽论《疡医大全》
  28. 痈疽发背臭腐《奇效简便良方》
  29. 痈疽论《胎产心法》
  30. 痈疽发背《外科启玄》
  31. 痈疽瘰《备急千金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