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证

《麻科活人全书》书籍目录

己巳春.长男甫六岁.次男甫三岁.于元旦次日.俱发热见疹.余初不知疹之根源.以为婴儿生下时.口含恶血.开声咽下.其后发为疹毒.治疹自当攻发.即用清凉透发之剂服之.次朝略增十余点.究不畅达.心甚惶惑.长男七月而生.先天怯薄.问其胸膈宽否何如.答曰、饥甚.又问口味燥苦何如.答曰、淡甚.因知其虚.即投 、术、苓、甘、桂枝红花、一二剂.次朝疹发遍身.热稍退.而神情犹烦躁.夜发热、频咳嗽.至一月方安.盖因见点之初.过服表剂.虚其经脉故也.次男尚幼.未省人事.不能致词.上冬患肺风痰喘证.诸药不效.服麻杏桂枝石膏汤一剂而痊.谓其禀质略强.不与长男同.其疹不透.必寒凝毒甚.因与苏、麻、前、杏、黄芩、石膏药.红点不增.又与紫苏、葱、姜、芫荽等熏之熨之.疹总不出.乃与同道诸公商之.俱云舍透发并无别法.至五日而口吐蛔虫.儿医曰、此热极虫生.余有牛黄散可以服之.牛黄散.即大黄末也.一服.痰喘止而神气稍平.自是此儿遂无言矣.计无可施.复针百会穴.开其 门.服西黄分许.及诸单方.观其形证.实不能生.友人张卫生来望.因曰、此大虚大寒证也.今既无言.又不能食.恐无济矣.然心犹不忍.勉投参附.含药而亡.因自叹曰、此庸医现身食报.天理当然.自身行医.何尤乎人.因悔昔日所见之皆非.益信治病求本之不谬.次日.有同居甥汪姓者.伊芳子出 .已经三日.见余际悲伤.不邀诊视.自用前、杏、麻黄石膏药一二剂.疹出二十余点.不能再增.心胸烦闷.不得已而告余.乞余诊视.余曰、若再攻发.即如吾子矣.急与 、术、芎、归、桂、苓、红花等.服一剂而热退身安.余自此始悟疹之根源.凡治疹.但调其气血.和其经络.寒凉攻发.概置之不用.所以屡治而屡效也.(朱曰 寒凉攻发而外.又有调气血和经络一法.金针度人.须当切记.)

次年春.友人吴题仙之子甫二岁.出 .延儿医马圣则兄延医之.攻发不透.神情恍惚.喘急不宁.又延余诊视.余往吴宅.圣兄先至.余视之.知其虚也.因告主人曰、若但发 . 断不出.必至身命不保.主人曰、为之奈何.余曰、惟有温补药一剂.益其脏腑.安其肠胃.助其气血.方可.圣兄曰、吾治四朝.不能透发.悉听尊裁.余即与 、术、姜、桂、归、芍、苓、甘、银花、红花诸味.一剂而安.次日仍用原方.加人参一钱.此后并不服药.连服独参汤数日.霍然矣.又有夏姓耀如之子出 .其颜色紫黯.神气不宁.余曰、此证大凶.治须得法.连看二次.皆用温散药.次早.其家人来告曰、口吐蛔虫.另有药否.余曰、昨药二剂.俱服否耶.曰、尚存一剂.因与附子八分.令入药内煎服.自此遂无音耗.越三载.至其家.见其子长大.余因问曰、昔年出 吐蛔.何由得愈.其家答曰、服先生之药后.因无力相延.仗天复庇.得以渐愈.余默叹曰、因死吾子.得生他人.治疹之法.可无憾矣.余因附载斯册.虽不能见信于儿医.而正道阐明.实有裨于儿科治疹之根源.而为有子出者所当致慎也夫.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麻科活人全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麻科活人全书》书籍目录
  1. 附证《麻科活人全书》
  2. 附箴三首警医一首《古今医鉴》
  3. 附志《喉科秘诀》
  4. 附则《传染病》
  5. 附子《神农本草经》
  6. 附则《实验动物科学》
  7. 附子《本草纲目》
  8. 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9. 附子《雷公炮炙论》
  10. 附则《中药法规》
  11. 附子《千金翼方》
  12. 附余《本草分经》
  13. 附子《药笼小品》
  14. 附余《本草经解》
  15. 附子《长沙药解》
  16. 附余《食疗本草》
  17. 附子《中药炮制》
  18. 附用诸方《医学从众录》
  19. 附子《本草经集注》
  20. 附引三条《医学实在易》
  21. 附子《新修本草》
  22. 附阳《针灸大成》
  23. 附子《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24. 附言十七则《药征续编》
  25. 附子《吴普本草》
  26. 附汤《时方歌括》
  27. 附子《本草备要》
  28. 附汤《时方歌括》
  29. 附子《本草蒙筌》
  30. 附汤《冯氏锦囊秘录》
  31. 附子《本草易读》

《麻科活人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