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证
己巳春.长男甫六岁.次男甫三岁.于元旦次日.俱发热见疹.余初不知疹之根源.以为婴儿生下时.口含恶血.开声咽下.其后发为疹毒.治疹自当攻发.即用清凉透发之剂服之.次朝略增十余点.究不畅达.心甚惶惑.长男七月而生.先天怯薄.问其胸膈宽否何如.答曰、饥甚.又问口味燥苦何如.答曰、淡甚.因知其虚.即投 、术、苓、甘、桂枝、红花、一二剂.次朝疹发遍身.热稍退.而神情犹烦躁.夜发热、频咳嗽.至一月方安.盖因见点之初.过服表剂.虚其经脉故也.次男尚幼.未省人事.不能致词.上冬患肺风痰喘证.诸药不效.服麻杏桂枝石膏汤一剂而痊.谓其禀质略强.不与长男同.其疹不透.必寒凝毒甚.因与苏、麻、前、杏、黄芩、石膏药.红点不增.又与紫苏、葱、姜、芫荽等熏之熨之.疹总不出.乃与同道诸公商之.俱云舍透发并无别法.至五日而口吐蛔虫.儿医曰、此热极虫生.余有牛黄散可以服之.牛黄散.即大黄末也.一服.痰喘止而神气稍平.自是此儿遂无言矣.计无可施.复针百会穴.开其 门.服西黄分许.及诸单方.观其形证.实不能生.友人张卫生来望.因曰、此大虚大寒证也.今既无言.又不能食.恐无济矣.然心犹不忍.勉投参附.含药而亡.因自叹曰、此庸医现身食报.天理当然.自身行医.何尤乎人.因悔昔日所见之皆非.益信治病求本之不谬.次日.有同居甥汪姓者.伊芳子出 .已经三日.见余际悲伤.不邀诊视.自用前、杏、麻黄、石膏药一二剂.疹出二十余点.不能再增.心胸烦闷.不得已而告余.乞余诊视.余曰、若再攻发.即如吾子矣.急与 、术、芎、归、桂、苓、红花等.服一剂而热退身安.余自此始悟疹之根源.凡治疹.但调其气血.和其经络.寒凉攻发.概置之不用.所以屡治而屡效也.(朱曰 寒凉攻发而外.又有调气血和经络一法.金针度人.须当切记.)
次年春.友人吴题仙之子甫二岁.出 .延儿医马圣则兄延医之.攻发不透.神情恍惚.喘急不宁.又延余诊视.余往吴宅.圣兄先至.余视之.知其虚也.因告主人曰、若但发 . 断不出.必至身命不保.主人曰、为之奈何.余曰、惟有温补药一剂.益其脏腑.安其肠胃.助其气血.方可.圣兄曰、吾治四朝.不能透发.悉听尊裁.余即与 、术、姜、桂、归、芍、苓、甘、银花、红花诸味.一剂而安.次日仍用原方.加人参一钱.此后并不服药.连服独参汤数日.霍然矣.又有夏姓耀如之子出 .其颜色紫黯.神气不宁.余曰、此证大凶.治须得法.连看二次.皆用温散药.次早.其家人来告曰、口吐蛔虫.另有药否.余曰、昨药二剂.俱服否耶.曰、尚存一剂.因与附子八分.令入药内煎服.自此遂无音耗.越三载.至其家.见其子长大.余因问曰、昔年出 吐蛔.何由得愈.其家答曰、服先生之药后.因无力相延.仗天复庇.得以渐愈.余默叹曰、因死吾子.得生他人.治疹之法.可无憾矣.余因附载斯册.虽不能见信于儿医.而正道阐明.实有裨于儿科治疹之根源.而为有子出者所当致慎也夫.

- 附证《麻科活人全书》
- 附箴三首警医一首《古今医鉴》
- 附志《喉科秘诀》
- 附则《传染病》
- 附子《神农本草经》
- 附则《实验动物科学》
- 附子《本草纲目》
- 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 附子《雷公炮炙论》
- 附则《中药法规》
- 附子《千金翼方》
- 附余《本草分经》
- 附子《药笼小品》
- 附余《本草经解》
- 附子《长沙药解》
- 附余《食疗本草》
- 附子《中药炮制》
- 附用诸方《医学从众录》
- 附子《本草经集注》
- 附引三条《医学实在易》
- 附子《新修本草》
- 附阳《针灸大成》
- 附子《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 附言十七则《药征续编》
- 附子《吴普本草》
- 附汤《时方歌括》
- 附子《本草备要》
- 附汤《时方歌括》
- 附子《本草蒙筌》
- 附汤《冯氏锦囊秘录》
- 附子《本草易读》
《麻科活人全书》
- 作者:谢玉琼恩 朝代:清 年份:公元1748年
- 原序
- 序
- 卷之一
- 麻疹骨髓赋(增朴)
- 静远主人麻疹西江月(删订)
- 麻证条目法旨用药要诀(删订)
- 增订治麻问答捷要
- 麻疹形式要旨证治秘诀
- 麻疹证治大略括
- 密斋治法大略括
- 验麻色吉凶
- 麻疹轻证
- 麻疹重证
- 麻疹不治证
- 麻疹死证括
- 应用药性
- 麻后宜用药性
- 卷之二
- 四方麻名第一
- 岁气第二
- 预解宣毒第三
- 诸潮亦能发麻第四
- 初潮认证第五
- 初热未明是否勿峻发表第六
- 避风寒第七
- 忌恣食生冷物骤用寒凉药第八
- 忌食辛辣热物误用辛热药饵第九
- 忌食诸肉鸡鱼盐醋五辛等物第十
- 忌兼用补涩第十一
- 升发清凉解毒当分先后第十二
- 麻当分天时第十三
- 补中第十四
- 正麻奶麻风瘾不同第十五
- 温麻第十六
- 痘夹麻出第十七
- 盖痘解毒麻第十八
- 痘后出麻第十九
- 闭症第二十
- 首尾调和第二十一
- 热有远近而出第二十二
- 不热第二十三
- 微热第二十四
- 乍热第二十五
- 壮热第二十六
- 潮热第二十七
- 渴热第二十八
- 口渴恣饮致成水蓄第二十九
- 复热第三十
- 始终潮热第三十一
- 烦躁第三十二
- 出不快发不出第三十三
- 过期不出第三十四
- 已出热甚不减第三十五
- 已出红肿太甚第三十六
- 不透表第三十七
- 尽透表第三十八
- 一齐涌出第三十九
- 麻色分治第四十
- 阴阳两部多少第四十一
- 红润不起已出不红第四十二
- 鲜红色淡红色第四十三
- 粒红肤白麻如肌白第四十四
- 紫黯色第四十五
- 粒头焦第四十六
- 云头片第四十七
- 发热而发斑屑是成瘾疹第四十八
- 易收早收难收第四十九
- 卷之三
- 咳嗽第五十
- 气促发喘鼻扇胸高第五十一
- 第五十二
- 喑哑声音不清第五十三
- 呃逆第五十四
- 喷嚏第五十五
- 鼻通多涕鼻干无涕第五十六
- 微汗自汗大汗无汗第五十七
- 衄血诸失血第五十八
- 呕吐第五十九
- 吐痰麻后有痰胸口痰甚第六十
- 吐蛔虫第六十一
- 口中流涎不止第六十二
- 泄泻第六十三
- 粪溏水泻第六十四
- 泻清第六十五
- 泻而腹痛胀满第六十六
- 咳嗽鼻衄呕吐泄泻首尾治法总论第六十七
- 大便秘第六十八
- 小便赤涩第六十九
- 大小便不通第七十
- 吐利并作下滞里急后重脱肛第七十一
- 痢症第七十二
- 下蛔虫第七十三
- 卷之四
- 眼光如水眼眶红烂羞明赤肿眼泪生翳第七十四
- 眼闭第七十五
- 眼多眵涕第七十六
- 白珠红赤第七十七
- 雀盲第七十八
- 口气臭第七十九
- 口疮第八十
- 舌生白珠第八十一
- 牙疳第八十二
- 狐惑第八十三
- 切牙第八十四
- 舌胎第八十五
- 唇燥第八十六
- 唇舌破裂第八十七
- 咽喉痛第八十八
- 头疼背强头项肿遍身痛第八十九
- 腹痛第九十
- 腰痛第九十一
- 气痛第九十二
- 头温足冷下体冷过膝四肢身体冷如冰第九十三
- 疟疾第九十四
- 沉睡昏睡似寐非寐烦躁不眠第九十五
- 中恶第九十六
- 发搐第九十七
- 谵语第九十八
- 虚羸第九十九
- 妊娠出麻第一百
- 妇人出麻适值经行及经水非正期而来第一百零一
- 产后出麻出麻胎坠第一百零二
- 产妇麻后无乳第一百零三
- 麻后遍身肿第一百零四
- 余邪为殃第一百零五
- 不食吃食太早贪食不厌第一百零六
- 麻后生疮麻后遍身瘙痒第一百零七
- 见毒医毒勿泥麻法第一百零八
-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