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衄
鼻通于脑。血上溢于脑。所以从鼻而出。凡鼻衄。并茅花汤调止衄散。时进折二泔。仍令其以麻油滴入鼻。或以萝卜汁滴入亦可。茅花白芍药对半。尤稳。
诸失血而发热甚者难治。十仅可一二全者。
有因虚致衄。此为下虚上盛。不宜过用凉剂。宜养正丹。及紫霞丹。仍佐以四物汤。芎归汤。磨沉香服。
伤胃致衄者。名为酒食衄。 扑致衄者。名为折伤衄。外喜怒忧思诸气。皆能动血。以此致衄者。名五脏衄。上膈极热而衄者。金沸草散。去麻黄半夏。加茅花如荆芥数。或用黄芩芍药汤。加茅花一撮。虚极者。茯苓补心汤。
饮酒过多。及食热物而衄。先用茅花汤。衄愈甚。则理中汤加干葛川芎各半钱。或止川芎。不必干葛。或于理中汤去干姜。用干葛。或只根据本方。并芎不必加。或止用干姜甘草二味。
而衄不止。苏合香丸一丸。或以小乌沉汤一钱。白汤调下。或煎浓苏汤。独调小乌沉汤。或添入黑神散一钱。盐汤调下。亦得仍蓦然以水喷其面。使载惊则止。小乌沉浓苏汤调。非特而衄。而五窍出血皆治。不因 而衄者亦治。诸窍血。皆可以水沃 。惊则血止。
曾病衄愈后。血因旧路。一月或三四衄。又有洗面而衄。日以为常。此即水不通借路之意。
并宜止衄散。茅花煎汤调下。或四物汤。加石菖蒲阿胶蒲黄各半钱。煎熟。调火 石膏末一匙头许。兼进养正丹。前诸证、服不效。大衄不止者。养正丹多服。仍佐以苏子降气汤。使血随气下。
伏暑而衄者。茅花汤调五苓散。伏暑吐血者。亦治。有先因衄血。衄止而变生诸证。或寒热间作。或喘急无寐。病状不一。渐成劳惫。当于虚损诸证详之。后吐血同上治法。

- 鼻衄《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 鼻衄《儿科萃精》
- 鼻衄《校注医醇剩义》
- 鼻衄《友渔斋医话》
- 鼻衄《外科全生集》
- 鼻衄《伤寒六书》
- 鼻衄《女科证治准绳》
- 鼻衄《伤寒六书》
- 鼻衄《女科证治准绳》
- 鼻衄《松峰说疫》
- 鼻衄《宋本备急灸法》
- 鼻衄《血证论》
- 鼻衄《病理学》
- 鼻衄《金匮翼》
- 鼻衄(鼻出血)《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
- 鼻衄《针灸资生经》
- 鼻衄不止《奇效简便良方》
- 鼻衄《卫生易简方》
- 鼻衄不止候《诸病源候论》
- 鼻衄《外科大成》
- 鼻衄不止如涌泉者《急救广生集》
- 鼻衄《济阴纲目》
- 鼻衄出血《证治准绳·杂病》
- 鼻衄《医碥》
- 鼻衄单方《医学集成》
- 鼻衄《普济方·针灸》
- 鼻衄候《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 鼻衄《证治准绳·女科》
- 鼻衄候《诸病源候论》
- 鼻衄《证治准绳·女科》
- 鼻衄候《诸病源候论》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 作者:戴思恭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序
- 卷之一诸中门
- 卷之二诸伤门
- 卷之三诸气门
- 卷之四诸血门
- 卷之五诸痛门
- 卷之六诸嗽门
- 卷之七寒热门
- 卷之八大小腑门
- 卷之九虚损门
- 卷之十拾遗门
- 卷之十一疮毒门
- 卷之十二妇人门
- 证治要诀类方卷之一
- 证治要诀类方卷之二
- 证治要诀类方卷之三
- 证治要诀类方卷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