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桂
俗名官桂
辛甘温无毒。
《本经》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
发明 筒桂辛而不热,薄而能宣,为诸药通使,故百病宜之。《本经》言其养精神,和颜色,有辛温之功,无壮火之患也,为诸药先聘通使。凡开提之药,补益之药,无不宜之。
久服而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以其质薄、性轻,无桂心、肉桂、牡桂等雄烈之气,力胜真阴之比。《别录》治心痛、胁痛、胁风,温经通血脉,止烦出汗,皆薄则宣通之义。《纲目》乃以《别录》、元素二家之言,皆混列牡桂之下。盖牡桂是桂之大者,功用与肉桂相类,专行气中血滞。筒桂则专行胸胁,为胀满之要药。凡中焦寒邪拒闭,胃气不通,呕吐酸水,寒痰水癖,奔豚死血,风寒痛痹,三焦结滞并宜薄桂,盖味浓则泄,薄则通也。

- 筒桂《本经逢原》
- 筒骨煎《妇人大全良方》
- 筒箭毒碱《药理学》
- 桶状胸《百病自测》
- 筒箭毒碱、氯化筒箭毒碱、氯化琥珀胆碱中毒《医院药学》
- 统治诸疝秘方(华佗统治诸疝)《华佗神方》
- 筒灸《中医词典》
- 统治诸疮《傅青主男科》
- 筩(走斥)(tǒng-shuò)《中医词典》
- 统属诊法候病《古今医统大全》
- 痛《止园医话》
- 统论疫有九传治法《温疫论》
- 痛《医宗金鉴》
- 统论舌为心脾所主《重楼玉钥续编》
- 痛《续名医类案》
- 统论脾胃皆交于口而脾为之主《重楼玉钥续编》
- 痛《证治准绳·幼科》
- 统论六经《伤寒寻源》
- 痛《证治准绳·幼科》
- 统论唇为脾胃肝之所主《重楼玉钥续编》
- 痛《证治准绳·疡医》
- 统计资料的类型《预防医学》
- 痛《本草求真》
- 统计指标的应用和健康评价《预防医学》
- 痛《外科心法要诀》
- 统计学方法基本概念和步骤《预防医学》
- 痛《叶天士医案精华》
- 统计图的种类与构造《医学统计学》
- 痛《痘疹心法要诀》
- 统计图《预防医学》
- 痛《外科选要》
《本经逢原》
- 作者:张璐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17-1700年
- 小引
- 卷一
- 水部
- 火部
- 土部
- 金部
- 石部
- 卤石部
- 山草部
- 卷二
- 芳草部
- 隰草部
- 菊
- 艾
- 茵陈蒿
- 青蒿
- 茺蔚
- 薇衔
- 夏枯草
- 刘寄奴
- 旋复花
- 青葙
- 红蓝花
- 胭脂
- 大蓟、小蓟
- 续断
- 漏芦
- 苎麻、黄麻
- 胡芦巴
- 恶实
- 苍耳
- 天名精
- 鹤虱
- 箬
- 芦根
- 甘蕉
- 荷
- 麻黄
- 木贼
- 石龙刍
- 灯心草
- 生地黄
- 干地黄
- 熟地黄
- 牛膝
- 紫菀
- 麦门冬
- 萱草
- 淡竹叶
- 冬葵子
- 蜀葵
- 秋葵子
- 龙葵
- 酸浆
- 败酱草
- 款冬花
- 鼠曲草
- 决明子
- 地肤子
- 瞿麦
- 王不留行
- 葶苈
- 车前子
- 马鞭草
- 光明草
- 鳢肠草
- 连翘
- 陆英
- 蓝实
- 青黛
- 蓼子
- 蓄
- 白蒺藜
- 沙苑蒺藜
- 谷精草
- 海金沙
- 地椒
- 半边莲
- 地丁
- 见肿消
- 毒草部
- 蔓草部
- 水草部
- 石草部
- 苔草部
- 卷三
- 谷部
- 菜部
- 果部
- 水果部
- 味部
- 香木部
- 乔木部
- 灌木部
- 寓木部
- 苞木部
- 藏器部
- 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