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
甘平无毒。同驴马肉食之令人霍乱,同羊肝食之令人心闷,与生胡荽同食伤人脐。
发明 猪属水兽,性懒善淫,饱食无所用力,周身脂膏不流,故人食之助湿生痰,莫此为甚。而肥盛之人尤非所宜。一种蹄甲白者有金水相生之象,稍异寻常。盐渍风干制为南腿,有补养脾肾之能,病患食之略无妨碍,良非鲜者之比。丹溪云,猪肉补阳,阴虚者切宜少食。盖肉性入胃,便作湿热生痰,痰生则气不降,而诸证作矣,故痰嗽家最忌。然肺燥干咳及火嗽痰结者,食之痰即易出,其嗽便止,但不宜过咸耳。当知助湿生痰,惟中间膘脂一层专助脾湿。若皮则走肺益气,精者补肝益血。但嫌难克化耳,其汁则全是膘脂溶化,食之渗入经络,故东垣言之颇详。《千金》治打伤青肿,炙精猪肉拓之。小儿火丹,生猪肉切片贴之。漆疮作痒宜啖猪肉,并以猪脂涂之。男女阴蚀,肥猪肉煮汁洗之,不过三十斤瘥。山行石蛭着人足则穿肌入肉,但以腊脂膏和盐涂足胫趾即不着人也。《急救方》治竹木刺入肉,以多年熏肉切片包裹即出。其肾性坚难化且藏淫火,最不益人;而治肾虚腰痛,猪肾切开入人参末一钱,湿纸裹煨,每日空心嚼一枚,或入青蛾丸中煮食并效。其治水胀,用猪 丸。
便血用脏连丸,皆用以为引药入病处耳。心血治惊风癫痫,盖以心归心,以血导血之意。得冰片入心经也。卒中恶死尾血灌之,取其动而不息之意,并缚豚枕之即活。蛇入人孔,割母猪尾血滴入即出。用肝者,肝主藏血,血病用为响导,故脱肛、肝虚、雀目用之。 即三焦,能涤除肾脏邪毒垢腻,故同胡黄连等药治霉疮最捷。用胆者,取其泻肝胆之火,故仲景白通汤用为响导。盖寒能胜热,滑能润燥,苦能入心也,伤寒热邪燥结有猪胆导法。又胆汁和香油等分,亦治霉疮结毒,清晨连服七日,大便下泄邪毒最捷,未尽停七日,更服七日,余邪自尽屡验。屎脬治产妇伤膀胱,急用上好人参一两入脬中煮食,日日服之,稍或迟延,气血衰冷不可疗矣。齿治惊痫,乳能断酒,《千金方》用之。其肤者,皮上白膏是也,取其咸寒入肾,用以调阴散热,故仲景治少阴病,下痢,咽痛,胸满心烦,有猪肤汤。予尝用之,其效最捷。豚卵治阴茎中痛,惊痫鬼气蛊毒,除寒热,贲豚、五癃、邪气、挛缩,猪蹄煮汤去油,煎催乳药及醮洗溃疡有效。蹄甲《本经》治五痔,伏热在腹中,肠痈内蚀,今目疾外障亦用之。猪脑治风眩,脑鸣,冻疮,痈疽,涂纸上贴,干则易之。《礼记》云,食豚去脑。孙真人《食忌》云,猪脑损男子阳道,酒后尤不可食。《延寿书》云,以盐酒食猪脑是自引贼也。猪骨烧存性为末,水服方寸匕,治食诸果中毒,又解马肝漏脯等毒。猪毛烧灰,麻油调涂汤火伤,留窍出毒则无痕。猪屎古方取用颇多,《千金》治患雾气心烦少气,头痛项急,起则目眩欲倒,战掉不安,憎寒微热,心中欲吐,吐时无物,用新猪屎二升半,内好酒一斤,搅令散,以生布绞取汁,更以绵滤,顿服之,即地铺暖,覆卧,面前着火,常令汗出,得汗待其自干乃起,亦治风劳蛊毒。烧灰治痘疮黑陷,无价散用之。又冲沸汤蒸麻疹陷伏即起。总取秽恶以辟不祥之气,同气相应之用耳。

- 猪《本经逢原》
- 猪《食物疗法》
- 猪《本草从新》
- 铢两升斗考②《伤寒悬解》
- 猪《得配本草》
- 铢《中医词典》
- 猪《本草撮要》
- 诸卒痛《类经》
- 猪《药性切用》
- 诸转反戾《中医词典》
- 猪(豚)《食疗本草》
- 诸疰《金匮翼》
- 猪槽上垢及土《证类本草》
- 诸注统论《圣济总录》
- 猪槽中水《证类本草》
- 诸注候《诸病源候论》
- 猪肠《本草分经》
- 诸注候《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 猪肠(《食疗本草》)《中医饮食营养学》
- 诸注《圣济总录》
- 猪胆《本草易读》
- 诸肿候《诸病源候论》
- 猪胆《药征续编》
- 诸肿《证治准绳·疡医》
- 猪胆《本草乘雅半偈》
- 诸肿《医学纲目》
- 猪胆导法《医方考》
- 诸肿《医学集成》
- 猪胆导法《伤寒寻源》
- 诸中总论《医碥》
- 猪胆导法《医方论》
《本经逢原》
- 作者:张璐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17-1700年
- 小引
- 卷一
- 水部
- 火部
- 土部
- 金部
- 石部
- 卤石部
- 山草部
- 卷二
- 芳草部
- 隰草部
- 菊
- 艾
- 茵陈蒿
- 青蒿
- 茺蔚
- 薇衔
- 夏枯草
- 刘寄奴
- 旋复花
- 青葙
- 红蓝花
- 胭脂
- 大蓟、小蓟
- 续断
- 漏芦
- 苎麻、黄麻
- 胡芦巴
- 恶实
- 苍耳
- 天名精
- 鹤虱
- 箬
- 芦根
- 甘蕉
- 荷
- 麻黄
- 木贼
- 石龙刍
- 灯心草
- 生地黄
- 干地黄
- 熟地黄
- 牛膝
- 紫菀
- 麦门冬
- 萱草
- 淡竹叶
- 冬葵子
- 蜀葵
- 秋葵子
- 龙葵
- 酸浆
- 败酱草
- 款冬花
- 鼠曲草
- 决明子
- 地肤子
- 瞿麦
- 王不留行
- 葶苈
- 车前子
- 马鞭草
- 光明草
- 鳢肠草
- 连翘
- 陆英
- 蓝实
- 青黛
- 蓼子
- 蓄
- 白蒺藜
- 沙苑蒺藜
- 谷精草
- 海金沙
- 地椒
- 半边莲
- 地丁
- 见肿消
- 毒草部
- 蔓草部
- 水草部
- 石草部
- 苔草部
- 卷三
- 谷部
- 菜部
- 果部
- 水果部
- 味部
- 香木部
- 乔木部
- 灌木部
- 寓木部
- 苞木部
- 藏器部
- 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