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
糟,烧酒
辛甘大热。新者有毒,陈者无毒。味甜者曰无灰酒,方可入药。
发明 酒严冬不冰,其气悍以侵明,其性热而升走,醉后则体软神昏,振寒战栗。《本草》止云有毒,不知其温中发热近于相火也。酒类多种,酝酿各异,甘苦悬殊。甘者性醇,苦者性烈。然必陈久为胜。其色红者,能通血脉,养脾胃。色白者,则升清气益肺胃。至于扶肝气,悦颜色,行药势,辟寒气。其助火邪,资痰湿之性则一。醉当风卧成恶风,醉浴冷水成痹痛,醉饱饮水成癖积,皆宜切慎。豆淋酒以黑豆炒焦,红酒淋之,破血去风,治男子中风口 ,阴毒腹痛,及小便尿血,妇人产后一切诸证。烧酒,一名火酒,又名气酒,与火同性,得火则燃。其治阴寒腹痛最捷,然臭毒发沙,误用立毙。又入盐少许,治冷气心痛,下咽则安。其性大热,与姜蒜同饮,令人生痔。糟性最助湿热,病水气浮肿,劳嗽吐血人忌食。惟罨扑损,行瘀止痛,及浸水洗冻疮,敷蛇咬、蜂叮毒有效。

- 酒《本经逢原》
- 酒《本草新编》
- 酒《本草从新》
- 酒《本草求真》
- 酒《得配本草》
- 酒《顾松园医镜》
- 酒《冷庐医话》
- 酒《证类本草》
- 酒《本草便读》
- 酒《医学入门》
- 酒《本草经解》
- 酒《古今医统大全》
- 酒《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酒《本草蒙筌》
- 酒《名医别录》
- 酒《本草备要》
- 酒《本草分经》
- 酒《汤液本草》
- 酒《本草撮要》
- 酒《本草衍义》
- 酒《瘴疟指南》
- 酒《食疗本草》
- 酒《药征续编》
- 酒《新修本草》
- 酒《本草乘雅半偈》
- 酒《饮膳正要》
- 酒 鼻《外科大成》
- 酒《药笼小品》
- 酒(《名医别录》)《中医饮食营养学》
- 酒《千金翼方》
- 酒悖《中医名词词典》
《本经逢原》
- 作者:张璐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17-1700年
- 小引
- 卷一
- 水部
- 火部
- 土部
- 金部
- 石部
- 卤石部
- 山草部
- 卷二
- 芳草部
- 隰草部
- 菊
- 艾
- 茵陈蒿
- 青蒿
- 茺蔚
- 薇衔
- 夏枯草
- 刘寄奴
- 旋复花
- 青葙
- 红蓝花
- 胭脂
- 大蓟、小蓟
- 续断
- 漏芦
- 苎麻、黄麻
- 胡芦巴
- 恶实
- 苍耳
- 天名精
- 鹤虱
- 箬
- 芦根
- 甘蕉
- 荷
- 麻黄
- 木贼
- 石龙刍
- 灯心草
- 生地黄
- 干地黄
- 熟地黄
- 牛膝
- 紫菀
- 麦门冬
- 萱草
- 淡竹叶
- 冬葵子
- 蜀葵
- 秋葵子
- 龙葵
- 酸浆
- 败酱草
- 款冬花
- 鼠曲草
- 决明子
- 地肤子
- 瞿麦
- 王不留行
- 葶苈
- 车前子
- 马鞭草
- 光明草
- 鳢肠草
- 连翘
- 陆英
- 蓝实
- 青黛
- 蓼子
- 蓄
- 白蒺藜
- 沙苑蒺藜
- 谷精草
- 海金沙
- 地椒
- 半边莲
- 地丁
- 见肿消
- 毒草部
- 蔓草部
- 水草部
- 石草部
- 苔草部
- 卷三
- 谷部
- 菜部
- 果部
- 水果部
- 味部
- 香木部
- 乔木部
- 灌木部
- 寓木部
- 苞木部
- 藏器部
- 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