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
小者曰蒜,大者曰胡
辛温小毒。服云母人切禁,胡蒜、独颗蒜尤忌。
发明 胡之与蒜功用仿佛,并入手太阴、阳明。气味熏烈,能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辟邪恶,消痈肿,化症积肉食,主溪毒下气。治蛊传蛇虫沙虱疮,此其功也。夏月食之解暑,多食伤气损目。养生者忌之。艾火炙用独颗蒜甚良,以其力专也。凡中暑毒人烂嚼三四瓣下咽即知。又鼻衄不止者,捣贴足心,衄止即拭去之。蒜齑水顿服二升,吐腹中虫积。噎膈食不得下,腹热如火,手不可近者,皆效。但胃虚少食者,误投是速其咎也。香港脚风病,及时行病后忌食,为其能鼓午余毒也。服云母、钟乳人勿食,为其能搅散药力,犯之必腹痛泄利,前功尽弃也。小蒜主霍乱腹中不安,温中除邪痹毒瓦斯。《黄帝》云,食小蒜、啖生鱼,令人夺气阴核疼,不可共韭食,令人身重。
- 蒜《本经逢原》
- 蒜《本草新编》
- 蒜《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蒜《证类本草》
- 蒜《名医别录》
- 蒜《本草衍义》
- 蒜饼施用分其轻重《外科精要》
- 蒜《新修本草》
- 蒜豉丸《儒门事亲》
- 蒜《饮膳正要》
- 蒜红丸《是斋百一选方》
- 蒜《千金翼方》
- 蒜齑酢《医方考》
- 蒜《雷公炮制药性解》
- 蒜酒《医学入门》
- 蒜《本草纲目》
- 蒜连丸《普济本事方》
- 酸灼伤《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
- 蒜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酸赭《名医别录》
- 算术均数《预防医学》
- 酸赭《证类本草》
- 算术均数与几何均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医学统计学》
- 酸赭《新修本草》
- 挼法《中医词典》
- 酸赭《千金翼方》
- 睢目候《诸病源候论》
- 酸枣竹茶《茶饮保健》
- 隋《古今医统大全》
- 酸枣粥《食疗方》
- 隋唐五代病因症候学的总结《中国医学通史》
《本经逢原》
- 作者:张璐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17-1700年
- 小引
- 卷一
- 水部
- 火部
- 土部
- 金部
- 石部
- 卤石部
- 山草部
- 卷二
- 芳草部
- 隰草部
- 菊
- 艾
- 茵陈蒿
- 青蒿
- 茺蔚
- 薇衔
- 夏枯草
- 刘寄奴
- 旋复花
- 青葙
- 红蓝花
- 胭脂
- 大蓟、小蓟
- 续断
- 漏芦
- 苎麻、黄麻
- 胡芦巴
- 恶实
- 苍耳
- 天名精
- 鹤虱
- 箬
- 芦根
- 甘蕉
- 荷
- 麻黄
- 木贼
- 石龙刍
- 灯心草
- 生地黄
- 干地黄
- 熟地黄
- 牛膝
- 紫菀
- 麦门冬
- 萱草
- 淡竹叶
- 冬葵子
- 蜀葵
- 秋葵子
- 龙葵
- 酸浆
- 败酱草
- 款冬花
- 鼠曲草
- 决明子
- 地肤子
- 瞿麦
- 王不留行
- 葶苈
- 车前子
- 马鞭草
- 光明草
- 鳢肠草
- 连翘
- 陆英
- 蓝实
- 青黛
- 蓼子
- 蓄
- 白蒺藜
- 沙苑蒺藜
- 谷精草
- 海金沙
- 地椒
- 半边莲
- 地丁
- 见肿消
- 毒草部
- 蔓草部
- 水草部
- 石草部
- 苔草部
- 卷三
- 谷部
- 菜部
- 果部
- 水果部
- 味部
- 香木部
- 乔木部
- 灌木部
- 寓木部
- 苞木部
- 藏器部
- 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