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干地黄

《本经逢原》书籍目录

苦微甘寒,无毒。产怀庆者丁头鼠尾,皮粗质坚,每株重七八钱者力优。产亳州者头尾俱粗,皮细质柔,形虽长大而力薄。产江浙者细软无力,仅可清热,不入补药。无问产于何地,但枯槁质轻者谓之天黄,不堪入汤药。

发明 干地黄心紫通心,中黄入脾,皮黑归肾,味浓气薄,内专凉血滋阴,外润皮肤荣泽。病患虚而有热者宜加用之。戴元礼曰∶阴微阳盛,相火炽强,来乘阴位,日渐煎熬,阴虚火旺之证,宜生地黄以滋阴退阳,同人参茯苓石蜜,名琼玉膏,治虚劳咳嗽唾血。同天麦门冬熟地人参,名固本丸,治老人精血枯槁。于固本丸中加枸杞熬膏名集灵膏,治虚羸喘嗽乏力。其琼玉膏虽用鲜者捣汁桑木熬膏,散中寓止,与干者无异。固本丸、集灵膏并用干者,而集灵变丸作膏,较之固本差胜。《易简方》曰∶男子多阴虚宜熟地黄,女子多血热宜生地黄。虞抟云∶生地黄凉血,而胃气弱者恐妨食。熟地黄补血,而痰饮多者恐泥膈;或言生地黄酒炒则不妨胃,熟地黄姜制则不泥膈,然须详病患元气病气之浅深而用之。若产后恶食泄泻,小腹结痛,虚劳,脾胃薄弱,大便不实,胸腹多痰,气道不利,升降窒塞者,咸须远之。浙产者专于凉血润燥,病患元气本亏,因热邪闭结而舌干焦黑,大小便秘,不胜攻下者用此,于清热药中通其秘结最妙,以其有润燥之功,而无滋润之患也。愚按∶《本经》地黄虽列上品,而实性禀阴柔与乡愿不异。譬诸宵人内藏隐隙,外示优容,是以举世名家靡不藉为滋阴上药,止血神丹。虽或用非其宜,得以稍清旺气,服之仍得暂安。非若人参之性禀阳明,象类君子,苟有过人皆知之,是以师家敛手不敢用,病家缄口不敢尝,直至滨危不得已而用之,每至下咽即毙,是以左右之人靡不交口归咎于人参,曷知其为从前误药所致。夫药之遗患于病比比有之,莫如地黄、门冬之属,阴柔最甚,至死不觉其非,故不惮琐屑,特表而出之。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本经逢原》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本经逢原》书籍目录
  1. 干地黄《本经逢原》
  2. 干地黄《本草求真》
  3. 干地黄《本草从新》
  4. 干地黄《证类本草》
  5. 干地黄《本草崇原》
  6. 干地黄《本草备要》
  7. 干地黄《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8. 干地黄《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9. 干地黄《名医别录》
  10. 干地黄《新修本草》
  11. 干地黄《本草择要纲目》
  12. 干地黄《本草经集注》
  13. 干地黄《本草害利》
  14. 干地黄《千金翼方》
  15. 干地黄《本草乘雅半偈》
  16. 干地黄《雷公炮炙论》
  17. 干地黄当归丸《备急千金要方》
  18. 干地黄《神农本草经》
  19. 干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
  20. 干德符《脉诀汇辨》
  21. 干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
  22. 干德符《古今医统大全》
  23. 干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
  24. 干道(蓄德一)《宜麟策》
  25. 干地黄汤《妇人大全良方》
  26. 干喘《中医词典》
  27. 干地黄丸《备急千金要方》
  28. 干豉汤《是斋百一选方》
  29. 干地黄丸《备急千金要方》
  30. 干蟾《中药炮制》
  31. 干地黄丸《备急千金要方》

《本经逢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