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瓜根
即王瓜根
苦寒,无毒。藏器云有小毒。
《本经》主消渴内疽,瘀血月闭,寒热酸疼,益气愈聋。
发明 王瓜产南方者,禀湿热之气最盛,患疮肿痈毒者食之,为患转甚。产北地者,得春升之气最先。患消渴内疽者用之,其效颇捷。其根治黄胆消渴与栝蒌之性不甚相远,但不能安中补虚续绝伤,调和经络诸血也。《金匮》治妇人经水不调,带下,少腹满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深得《本经》主瘀血月闭之旨。方用土瓜根、芍药、桂心、 虫等分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苏颂治小儿发黄,土瓜根生捣汁,服三合,不过三次效。又治黄胆变黑,土瓜根汁平旦温服一小升,午刻黄水从小便出。其治寒热酸疼,皆祛湿热之验。南阳治阳明经热,大便不通,用之为导以下湿热。其子治肺痿吐血,肠风泻血,赤白痢及反胃吐食,惜乎,世医未知用也。

- 土瓜根《本经逢原》
- 土瓜根《本草易读》
- 土瓜根《本草崇原》
- 土瓜根《长沙药解》
- 土瓜根《药性切用》
- 土瓜(山土瓜)《滇南本草》
- 土瓜根《药征续编》
- 土瓜(救荒本草)《本草乘雅半偈》
- 土瓜根方《医宗金鉴》
- 土瓜(番薯)《滇南本草》
- 土瓜根散《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土瓜《本草衍义》
- 土瓜根散《金匮悬解》
- 土狗《滇南本草》
- 土瓜根散方《医宗金鉴》
- 土疳《中医词典》
- 土瓜丸《备急千金要方》
- 土茯苓猪骨汤《食物疗法》
- 土瓜野狼毒《滇南本草》
- 土茯苓茶《茶饮保健》
- 土瓜异貌《古今医统大全》
- 土茯苓(金荞麦)《滇南本草》
- 土鬼丹《证治准绳·幼科》
- 土茯苓(光菝)《滇南本草》
- 土红山《证类本草》
- 土茯苓《本草乘雅半偈》
- 土黄《中医词典》
- 土茯苓《药性切用》
- 土黄《滇南本草》
- 土茯苓《外科全生集》
- 土黄连《滇南本草》
《本经逢原》
- 作者:张璐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17-1700年
- 小引
- 卷一
- 水部
- 火部
- 土部
- 金部
- 石部
- 卤石部
- 山草部
- 卷二
- 芳草部
- 隰草部
- 菊
- 艾
- 茵陈蒿
- 青蒿
- 茺蔚
- 薇衔
- 夏枯草
- 刘寄奴
- 旋复花
- 青葙
- 红蓝花
- 胭脂
- 大蓟、小蓟
- 续断
- 漏芦
- 苎麻、黄麻
- 胡芦巴
- 恶实
- 苍耳
- 天名精
- 鹤虱
- 箬
- 芦根
- 甘蕉
- 荷
- 麻黄
- 木贼
- 石龙刍
- 灯心草
- 生地黄
- 干地黄
- 熟地黄
- 牛膝
- 紫菀
- 麦门冬
- 萱草
- 淡竹叶
- 冬葵子
- 蜀葵
- 秋葵子
- 龙葵
- 酸浆
- 败酱草
- 款冬花
- 鼠曲草
- 决明子
- 地肤子
- 瞿麦
- 王不留行
- 葶苈
- 车前子
- 马鞭草
- 光明草
- 鳢肠草
- 连翘
- 陆英
- 蓝实
- 青黛
- 蓼子
- 蓄
- 白蒺藜
- 沙苑蒺藜
- 谷精草
- 海金沙
- 地椒
- 半边莲
- 地丁
- 见肿消
- 毒草部
- 蔓草部
- 水草部
- 石草部
- 苔草部
- 卷三
- 谷部
- 菜部
- 果部
- 水果部
- 味部
- 香木部
- 乔木部
- 灌木部
- 寓木部
- 苞木部
- 藏器部
- 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