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厥(抽搐)

《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书籍目录

惊厥俗称抽风。最常见的是儿童高热惊厥,其次是癞痫、癔病所致的惊厥。

高热惊厥 多以高热为主要表现。儿童因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全,大脑皮层调控能力差,容易因高热而发生惊厥且多见于6个月至5岁间。

起病突然,常有寒战四肢发冷及发紫,随后体温升高、面色潮红、眼结膜充血、呼吸加快、眼球及面部出现小抽动,继之两眼固定或向上斜视,面部、肢体或全身绷紧强直,或一阵一阵地痉挛性抽动,短暂屏气,面色转白或发青,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昏迷

现场急救

让病人平卧,身体偏向一侧,以防止舌后坠和口腔分泌物流入而堵住气管。臼齿间可嵌填毛巾或手帕,以防咬伤舌头。头部敷冷毛巾,针刺合谷或用手指甲掐入人中穴止痉,然后急送医院救治。

癫痫 癫痫俗称羊角风、羊癫风

发作时,病人常突然大叫一声摔倒在地,两眼发直、固定不动,四肢伸直、拳头紧握、呼吸暂时停止,随后全身肌肉强烈地抽搐、眨眼、咬牙、口吐白沫或血沫(舌头咬破)、眼球上翻、眼睛发红、瞳孔散大,可伴有小便失禁。持续10秒钟后停止抽搐,进入昏睡,醒来自觉疲乏头痛,对发作情况不能记忆。因发作时不自主地跌倒,常易造成外伤或溺水死亡。

现场急救

癫痫大发作时,救护者应注意病人体位,防止意外损伤。

如果病人俯卧、口鼻着地,应立即改变其体位,防止窒息。同时用筷子或木棒包上手帕塞在病人上下牙齿之间,防止咬伤舌头。

发作后短时间内能自行停止,故一般不需用药。如果抽搐不止,则有危险,需立即送医院救治。

癔病 癔病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表现,强烈的精神创伤是发病的诱因,而全身并没有主要脏器的损伤。多见于青年女性。突然起病,常在人多场合发作,表现为抽搐(一般发生四肢轻微抽动或挺直)、两眼上翻并不时地眨动及笑闹无常。可表现癔症昏厥或假性痴呆。发作可持续几小时。无大小便失禁及摔倒现象。有时可出现过度换气、四肢强直、昏睡。

现场急救

首先要保持病人安静休息,疏散围观的人,不要当着病人的面惊慌喧闹,可以让病人服1~2片安定等镇静药。如牙关紧闭、抽搐不止,可针刺人中、内关(掌面腕上横纹上2寸的两筋间)、劳宫(手心)、涌泉(足心)穴使之苏醒。利用氨水给其嗅觉以致刺激后能终止发作。如无合适针、药,可服维生素,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切不可当着病人面谈论引起发病的事,以让其安静入睡。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书籍目录
  1. 惊厥(抽搐)《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
  2. 惊厥《儿科学》
  3. 惊厥的急救《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4. 惊厥《中医名词词典》
  5. 惊厥与失神发作《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6. 惊厥《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7. 惊恐(养生余录 上)《古今医统大全》
  8. 惊悸证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9. 惊恐发作和惊恐障碍《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0. 惊悸怔仲《证治汇补》
  11. 惊恐劳力诸伤《灵素节注类编》
  12. 惊悸怔忡主方·即补心汤《痰火点雪》
  13. 惊恐脉案《类证治裁》
  14. 惊悸怔忡门《医方考》
  15. 惊恐血崩证《临证实验录》
  16. 惊悸怔忡健忘证《明医指掌》
  17. 惊恐怔忡《医述》
  18. 惊悸怔忡健忘烦躁不寐《古今名医汇粹》
  19. 惊恐重症赖补养《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20. 惊悸怔忡健忘《痰火点雪》
  21. 惊恐重症赖补养《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22. 惊悸怔忡《灸法秘传》
  23. 惊狂《黄帝内经太素》
  24. 惊悸怔忡《回春录》
  25. 惊狂《中医词典》
  26. 惊悸怔忡《仁术便览》
  27. 惊狂《医效秘传》
  28. 惊悸怔忡《丹溪心法》
  29. 惊痢《中医词典》
  30. 惊悸怔忡《医学纲目》
  31. 惊痢《医述》

《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