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
肠梗阻是老年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中医称之为“大便不通”、“肠结”、“关格”等,认为由于饮食不节、热邪郁闭、寒邪凝滞、湿邪中阻、气血淤滞、燥屎内结、虫团聚集等因素导致肠腑传导失常,通降受阻,则气机痞结,水津潴留,闭阻于中,出现胀、痛、呕、闭四大症状为肠梗阻。老年人肠梗阻病因多与肠道肿瘤、结肠憩室炎、粪便嵌顿及乙状结肠扭转和肠粘连、嵌顿疝等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及便闭,X线检查有助诊断。
老年人由于抗病能力和机体反应差,病情发展快,易形成肠腑疽结;又因腹膜刺激征及全身中毒症状不易及时表现出来,易延误诊断。故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一)起居调养法
(1)在肠梗阻缓解前禁食、禁水,卧床休息,以免病情加重。及时请医生治疗。
(2)缓解后勿激烈运动,逐步给予全流、半流饮食。
(3)有呕吐者,吐后应立即将口腔清洗干净,以免臭味刺激。
(4)有肠蛔虫者,应驱虫。
(二)药物调养法
(1)防风、羌活、厚朴、芒硝(冲)各10克,木香、川军各12克,砂仁3克,水煎服或胃管注入,每日1~2剂,治单纯性肠梗阻。
(2)大黄、木香各9克,炒莱菔子12克,加水300毫升,先煎炒莱菔子15分钟,再放入木香、大黄煎10分钟。取药液150毫升,分两次服下或从胃管注入,两次间隔时间6~8小时,每日1剂,重者1日2剂。治老年性粪便性阻塞、单纯性肠梗阻。
(3)生大黄粉15克,炒米粉9克,蜂蜜60克。将大米炒香(勿焦),研成粉末,合大黄粉调入蜂蜜内,加适量温开水搅匀备用。每小时服1次,分12次服完,每天约服1汤匙,服至排出蛔虫为止。若服完1剂未见排出,可以再服。
(三)饮食调养法
豆油、藕粉适量。豆油加藕粉,调成糊状,1次服60毫升豆油藕粉,1日3次,同时进行流汁饮食。治蛔虫性肠梗阻。
(四)针灸调养法
(1)取中脘、天枢、足三里、内庭、大肠俞为主穴,呕吐重者加上脘、胃俞;腹胀重者加三焦俞、意舍;腹痛重者加冲门、腹结;发热加曲池。用强刺激手法,或用电针。
(2)取中脘、大横、天枢、足三里、神阙、关元等穴。将艾炷隔姜灸法施术。每次约灸3~7壮(每日灸2~3次,病愈为止)。
(五)推拿调养法
患者仰卧,在腹部做反扭转方向推拿,双手掌平放于腹壁上,进行绕腹四周推拿,手法由轻而逐渐加重,但用力不可过大。可配合体位的多次改变,以助膨胀肠袢之回旋复位。腹胀显著,有腹膜刺激征者不宜用此法治疗,只用于痞结型肠梗阻。
(六)其他调养法
禁忌证和适应证同于推拿疗法。患者取膝肘位。医生立病人左侧或跨于病人之上,双手捧腹,向上托起,然后放松,如此上下颠簸数次后,再将腹部左右摇晃,如此反复交替进行,连续5~15分钟,休息15~30分钟后进行,至少连做3次。

- 肠梗阻《自我调养巧治病》
- 肠梗阻《百病自测》
- 肠梗阻《自我调养巧治病》
- 肠梗阻《放射诊断学》
- 肠梗阻《病理学》
- 肠肛俱出方二首《外台秘要》
- 肠梗阻(肠套迭、肠扭转)《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肠杆菌感染《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肠梗阻的急救《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 肠风痔漏论《卫生宝鉴》
- 肠垢《圣济总录》
- 肠风脏毒证《明医指掌》
- 肠垢《中医词典》
- 肠风脏毒《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 肠垢溏《伤寒捷诀》
- 肠风脏毒《奇效简便良方》
- 肠垢泄《明医指掌》
- 肠风脏毒《丹溪心法》
- 肠蛊痢《中医词典》
- 肠风脏毒《续名医类案》
- 肠蛊痢方一首《外台秘要》
- 肠风下血粪前粪后《奇方类编》
- 肠蛊痢候《诸病源候论》
- 肠风下血《经验丹方汇编》
- 肠红《中医词典》
- 肠风下血《奇方类编》
- 肠红《凌临灵方》
- 肠风下血《中医词典》
- 肠红《外科全生集》
- 肠风下血《圣济总录》
- 肠红方《奇方类编》
《自我调养巧治病》
- 呼吸系统疾病
- 消化系统疾病
- 循环系统疾病
-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 血液、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
- 普外科疾病
- 骨伤外科疾病
- 皮肤科疾病
- 妇科疾病
- 儿科疾病
- 眼病
- 耳鼻咽喉口齿疾病
- 肿瘤
- 老年内科疾病
- 老年循环系统疾病
- 老年消化系统疾病
- 老年血液、代谢、内分泌系统疾病
- 老年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 老年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 老年普外科疾病
- 老年皮肤病
- 老年骨关节肌肉疾病
- 老年妇科疾病
- 老年耳鼻疾病
- 老年期性功能障碍
- 老年常见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