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苓甘术汤
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又曰∶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桂苓甘术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
【集注】赵良曰∶《灵枢》谓心胞络之脉动则病胸胁支满者,谓痰饮积于心胞,其病则必若是也。目眩者,痰饮阻其胸中之阳,不能布精于上也。茯苓淡渗,遂饮出下窍,因利而去,故用以为君。桂枝通阳输水走皮毛,从汗而解,故以为臣。白术燥湿,佐茯苓消痰以除支满。甘草补中,佐桂枝建土以制水邪也。夫短气有微饮,此水饮停蓄,呼吸不利而然也。《金匮》并出二方,妙义益彰。呼气之短,用苓桂术甘汤之轻清以通其阳,阳化气则小便能出矣。吸气之短,用肾气丸之重降以通其阴,肾气通则关门自利矣。
【按】风水,阳水也;石水,阴水也。阳水多实,阴水多虚。阳水在上,故多喘,阴水在下,故多满。所以治阳水用散用攻,治阴水用温用补。然阴中必有阳,此方治阴水在阳而上者也,肾气丸治阴水之在阴而下者也。于此推之,阳中亦必有阴,故有小青龙汤、五苓散之治法也。今举世不分阴阳虚实,皆以金匮肾气汤治之,服之不效,终不改辙,每至吐血而死,良可叹也。
- 桂苓甘术汤《删补名医方论》
- 桂苓甘术汤《医宗金鉴》
- 桂苓甘术汤《医方论》
- 桂苓甘露饮合败毒散《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 桂苓汤·麻黄汤·升麻汤《儒门事亲》
- 桂苓甘露饮(加味桂苓甘露饮)《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 桂苓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桂苓甘露饮《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 桂苓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桂苓甘露饮《退思集类方歌注》
- 桂苓丸消暑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桂苓甘露饮《退思集类方歌注》
- 桂麻各半汤类《退思集类方歌注》
- 桂苓甘露饮《医方考》
- 桂麻各半证一 太阳二十八《伤寒悬解》
- 桂苓甘露饮《目经大成》
- 桂蜜汤《备急千金要方》
- 桂苓甘露饮《时病论歌括新编》
- 桂皮《饮食须知》
- 桂苓甘露饮《时病论歌括新编》
- 桂皮《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桂苓甘露散《儒门事亲》
- 桂皮《药鉴》
- 桂苓白术丸《儒门事亲》
- 桂皮山楂饮《保健药膳》
- 桂苓白术散《仁术便览》
- 桂芪茶《茶饮保健》
- 桂苓白术散《儒门事亲》
- 桂曲丸《是斋百一选方》
- 桂林左德序《伤寒杂病论》
- 桂术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删补名医方论》
- 作者:吴谦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序
- 正文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续命汤
- 三生饮
- 稀涎千缗汤
- 秦艽升麻汤
- 防风黄汤
- 玉屏风散
- 黄五物汤
- 羌活愈风汤
- 清热化痰汤
- 防风通圣散
- 九味羌活汤
- 活人败毒散
- 柴葛解肌汤
- 升麻葛根汤
- 参苏饮
- 藿香正气散
- 神术汤
- 麻黄加术汤
- 桂枝附子汤
- 栝蒌桂枝汤
- 水解散
- 二圣救苦丹
- 天水散
- 香蒂饮
- 卷(四)
- 黄连解毒汤
- 三黄汤
- 二黄汤
- 三黄石青汤
- 凉膈散
- 竹叶黄汤
- 清胃散
- 导赤散
- 五淋散
- 八正散
- 逍遥散
- 龙胆泻肝汤
- 左金丸
- 泻青丸
- 当归龙荟丸
- 越婢加半夏汤
- 小青龙加石青汤
- 清燥救肺汤
- 麦门冬汤
- 人参清肺汤
- 人参定喘汤
- 人参泻肺汤
- 泻白散
- 阿胶散
- 二陈汤
- 温胆汤
- 小半夏汤
- 小半夏加茯苓汤
- 《外台》茯苓饮
- 卷(五)
- 卷(六)
- 桂枝汤
- 麻黄汤
- 大青龙汤
- 小青龙汤
- 葛根汤
- 桂枝麻黄各半汤
- 桂枝二麻黄一汤
- 桂枝二越婢一汤
- 越婢汤
-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 麻黄附子细辛汤
- 桂枝加附子汤
- 芍药甘草附子汤
- 桂枝甘草汤
- 桂枝加芍药加大黄汤
- 桂枝加芍药汤方
- 桂枝加大黄汤方
- 小建中汤
- 炙甘草汤
- 枝枝人参汤
- 葛根黄芩黄连汤
- 白虎汤
- 白虎加人参汤
- 猪苓汤
- 五苓散
- 桂枝汤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方
- 十枣汤
- 卷(七)
- 大承气汤
- 小承气汤
- 谓胃承气汤
- 更衣丸
- 麻仁丸
- 桃仁承气汤
- 抵当汤并丸
- 栀子豉汤
- 瓜蒂散
- 小陷胸汤
- 大陷胸汤丸
- 三物白散方
- 大黄黄连泻心汤
- 附子泻心汤
- 甘草泻心汤
- 生姜泻心汤
- 半夏泻心汤
- 旋复代赭石汤
-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 栀子柏皮汤
- 茵陈蒿汤
- 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