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会有血压呢?

《中医之钥》书籍目录

我们的鼻子在呼吸空气,皮肤毛孔亦在呼吸空气,冬天呼吸时可见白茫茫的水蒸气,夏天的排汗,皆身体的呼吸空气作用。

心脏(火)像蒸气机的马达,将能源---空气、营养用压力输送到全身,感冒、发烧时,毛孔被蔽塞,身体无法获得所需的空气,心脏会急速的跳动,增加压力,使血压升高,促使血液加速循环,排除循环障碍,以迫使毛孔张开排汗,汗出烧退,使身体内获得所须的空气。

发烧时量血压,必升高二、三十度或五十度水银柱的压力,汗出烧退,心脏已获得所须的空气,血压自然恢复正常,血压升高是身体“气血”循环受到阻碍,身体为获得空气而产生的自然反应,即高血压为身体排除循环障碍,获取“气”时产生的压力,发烧不是脑的中枢神经失控引起,脑血管病变亦不是高血压引起,而是降血压、消炎,致心脏无力将血液输送到脑部引起。

生气时,心脏会加速跳动,以排除因生气造成气血不顺的循环障碍,致血压升高,气顺心平血压自平。

紧张时、噪音时,心脏亦会加强跳动而血压升高,以获取空气,排除因紧张、噪音所造成的气血循环障碍。

呼吸时,只要停止空气的供应两三分钟,心脏就会停止跳动,体温随即下降而量不到血压,心属火,心气需要空气助燃,没有空气,火就熄灭,而心脏没有血压了。

故血压为身体获得空气,使身体产生动能的反应,心脏跳动,加强排出身体废水(汗---蕴含风暑寒湿燥火之气),以获取新鲜空气的本能反应。

年轻人及身体健康者,身体获取空气的功能正常,故身体健康者手脚暖和,如小孩的体温较年长者高半度或一度,而其血压为正常。

老年人或心脏衰弱者,其体温较年轻者低半度或一度,乃心(火)力衰弱,影响身体获取空气的能力,同时亦无力将身体的废水汗排出,皆因心肾衰弱所致。

因心为火、为气的上升,肾为水、为气的下降,心、肾衰弱者,风暑寒湿燥火之气进入体内,无力随汗排出,心、肾乃加强压力以促进血液循环,把体内风暑寒湿燥火之气与体外的空气平衡,这就是心脏加速跳动,促使血压上升的根本原因——即加强排汗的作用。

今日抗生素的泛滥,强力的消炎,“炎”即两个火,体内之火有君火(心),相火(肾),肾中之阳称雷龙之火,属心、肾的少阴经,火为气的上升,相火辅助君火使气上升,因消炎而使火衰弱,火气无力上升将风暑寒湿燥火之气蒸发成汗或水蒸气从鼻子、皮肤排出体外。

今日医药,抗生素发展到那里,高血压的疾病即传播到那里,皆因“消炎”致使风暑寒湿燥火之气在体内无法平衡所致。由此可知高血压患者,就像体衰的小孩,天天都在感冒的情形一样。

老年人及心脏衰弱者,因生长、发育的作用停止,气血衰弱,即体力的上升之能(火)衰弱,较不容易发烧、出汗,皆因津液,气血衰弱所致,并非老年人不容易发烧、喉咙痛流鼻涕……就表示老年人不感冒,而是老年人的身体与年轻人一样,风暑寒湿燥火之气一样的进出体内。

老年人的感冒、腰酸背痛,因腰为肾之腑,耳鸣重听,因肾气虚而无力通于耳、心跳、呼吸短促、失眠头痛头晕、肩颈僵硬、头重感、耳鸣、眼花、重听等证状,皆为心、肾等内脏衰弱,无力将风暑寒湿燥火之气的感冒风邪排出体外所产生的证状,皆拜“消炎”伤心、肾所致。

阴经经络感冒无发烧、流鼻涕、喉咙痛………等表证,经曰:“太阴头痛如戴帽,少阴头痛如摇船……。”“阴证无汗,阴证无发热”。李杲曰:“太阴头痛者,必有痰也,少阴头痛者,足寒而气逆也,盖此二经虽不至头,然痰与气逆壅塞于膈中,此头上气不得畅降而为痛也。”

风暑寒湿燥火之气入侵内脏,身体衰弱,五脏无力调和五气,致表证的头痛变为里证的头晕、头痛(气虚、血虚、少阴、太阴、厥阴虚寒证受风暑寒湿燥火的头痛),表证的发烧、发热变成了身体、手脚发麻的循环障碍、肩颈僵硬的里证,咽痛成了口干舌燥的阴虚之证,皆为内脏衰弱,风暑寒湿燥火之气进入内脏不调的现象。

若有发热、恶寒、流鼻涕、头痛、喉咙痛、咳嗽、恶风………等,则为俱有表证或半表半里证,大家很容易确认为感冒,但现今大众在电视、报纸及中小学校到大学的教科书上,看不到也听不到中国医学的脏象学说、十二经络病变及疾病的六经传变。风暑寒湿燥火所产生的病变,由阳经经络,变为阴经经络所产生的疾病征兆,及其病变的前因后果,更不知道感冒“伤风、伤寒、伤暑、湿、热”与造成半身不遂的“中风、中湿、中寒、中暑、中气、中燥火、卒中、中恶等”所谈为何物?

天有五运六气,风暑寒湿燥火对人体的变化,即气候对人体的影响,无论是小孩、老人、孕妇等的健康影响是一律平等的。

抗生素、消炎药、点滴液,能令大众迅速感觉到外感疾病的消失,事实上抗生素、消炎药、点滴液对人体的伤害,只是将风暑寒湿燥火的外感感冒转移阵地,侵入内脏,对身体的健康实为引狼入室,而现代的医学看不到外感表证疾病,却尽自沾沾自喜谓之医疗科学的进步。

糖尿病高血压、乙型肝炎尿毒症、癌症、爱滋病等数不尽的现代文明疾病,医学新名辞只不过是感冒伤风、伤寒、伤暑湿热被现代医学不分青红皂白的消炎,造成风暑寒湿燥火之气入侵内脏或阴经经络所产生的生理现象,中医谓之由表传里,由经络入脏腑,或由阳转阴,或由腑传脏,或而产生的经络病变。

阴经经络循环,身体防卫力量衰弱,造成风暑寒湿燥火五气内侵的原因如下:

年高体衰,或工作过度疲劳(体力、心力消耗过度)、或男女、夫妻行房事时吹电扇、冷气。行房事时,血气贲张致毛孔洞开,肾(与心同属少阴经)因泄精而骤虚被风寒、冷气循经络由毛孔入血液侵入心肾。外国有人实验数百人游泳后,吹电扇、冷气不致感冒,因游泳时,皮肤毛孔紧闭,内脏心、肾亦不因泄精而骤虚,风寒无法内侵,故游泳后吹电扇、冷气不致感冒。

饮酒后出汗吹风吹冷气又行房事,或打点滴致表证的风寒感冒,随点滴直接将风邪引入心、肾内脏或阴经经络——即为血压升高的原因。

风暑寒湿燥火感冒对人体的病变,在某经络有其病变历程,治疗亦有其步骤程序,点滴液的乱流,却不分风暑寒湿燥火之气,使病毒流漫全身,其作用只是使人看不见发烧而已。

事实上,风暑寒湿燥火之气随点滴液进入五脏六腑,较发烧对健康所造成的伤害更为严重千百倍。感冒发烧、喉咙痛………等,滥用抗生素、消炎药、伤害心、肾五脏,大家可以体会在感冒用西药治疗后,虽不流鼻涕,不发烧,不喉咙痛,但所换来的代价是如何呢?

肾属水,在卦为坎,心属火,在卦为离,坎离水火即济卦中,阴阳二气,阴爻电位在上能降,阳爻电位在下能升,阳升阴降,清升浊降,如夏天地面温热气升,气上升遇上空的冷空气下降,以均衡地面的热气即为下雨,身体三阴经之气能下降,三阳经气能上升,即体温上升水液而为汗排泄,下降为小便通利。

离坎水火未济卦中,阴阳二气,阳爻电位皆在上而不能下降,阴爻电位皆在下而不能升,心、肾因消炎致肾中之阳衰,虚火上越,火(热)气在上,上无阴引阳上升,下无阳热气上升以引阴下降,阳不能升发出汗,阴不能下降为小便通利,如冬天地面水无热气上升,致天不能下雨灌溉滋润大地,致草木皆枯。

中国人冬令进补之意义,即在人体为一小天地,人与天地作用相同,冬天气藏于肾而不上升的作用,补肾壮阳。蓄积体能,以待来年发挥旺盛的体力、精力及对未来产生疾病的抵抗力,乃为真正的预防医学

三阴经络、三阳经络不能各司其职,心、肾因消炎而衰弱,经络血脉就像水沟、河流受风沙(五气)的侵袭,无法疏泄,风寒暑湿燥火之气内侵,不调理五脏,不补肾壮阳引火归元——如何挽救河川、水沟的畅流,如何消除污水的潴溜发臭呢?

运动,有恒的运动,可以使汗(含风暑寒湿燥火之气)排除,而恢复血压的正常。

降血压——利小便、扩张血管更造成心、肾的衰弱,最后成为水积心下(或水肿)——尿毒症,皆因表证——应发汗却被误利小便所造成,降血压、控制血压误人多矣!

若将中医的脏象学说,经络学说及疾病的六经传变,在电视、报纸及教科书上传授,则高血压、糖尿病、乙型肝炎、尿毒症、癌症、爱滋病……等,足以令人一生享用不尽,甚至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科学,只是个人身体由强转弱,由实转虚,身心虚弱受风暑寒湿燥火之气,入侵内脏及阴经经络为不同的经络所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现象罢了。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医之钥》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医之钥》书籍目录
  1. 为什么会有血压呢?《中医之钥》
  2. 为什么会生病?《中医之钥》
  3. 为什么会中风?《中医之钥》
  4. 为什么会感冒?什么叫做感冒?《中医之钥》
  5. 为什么全世界都会有相同的疾病呢?《中医之钥》
  6. 为什么会吃药头、反药尾呢?控制病情,实际是蒙蔽病情,耽误病情,以慢性谋杀病患。《中医之钥》
  7. 为什么血型必需相同才能输血《免疫与健康》
  8. 为什么不能做器官移植呢?《中医之钥》
  9. 为什么中医说根本治疗,但许多疾病过了一段时日病又复发了,永不复发,根治之说是否在骗人呢?《中医之钥》
  10. 为什么病原体一般不易进入脑部和胎儿体内?《免疫与健康》
  11. 为物所伤之病《审视瑶函》
  12. 为善去疾《急救广生集》
  13. 为物所伤之病《原机启微》
  14. 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友渔斋医话》
  15. 为虚弱人及幼孩治实证遇当用克伐之药者宜早宜重说《市隐庐医学杂着》
  16. 为鬼所持候《诸病源候论》
  17. 为医首重读书论《友渔斋医话》
  18. 为顾枚先议失血证治并论病机《寓意草》
  19. 为医先去贪嗔《活幼心书》
  20. 韦宙《中医词典》
  21. 为医须明十弊论《友渔斋医话》
  22. 韦文贵(1902-1980年)《中医词典》
  23. 为医须明阴阳之理《友渔斋医话》
  24. 韦驮献杵《中医词典》
  25. 为医要量大见高《活幼心书》
  26. 韦驮劲十二势图说《达摩洗髓易筋经》
  27. 为医总论《史载之方》
  28. 韦荣氏球菌属《医学微生物学》
  29. 为运为气五六说《内经博议》
  30. 韦克斯勒量表《医学心理学》
  31. 为之《中医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