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为什么会吃药头、反药尾呢?控制病情,实际是蒙蔽病情,耽误病情,以慢性谋杀病患。

《中医之钥》书籍目录

一个脓疮从发炎→红肿→长脓→脓成熟→出脓→出脓头(病根)→排余毒→疮口收敛→痊愈。有其一定的病程。

任何疾病皆有其变化过程,根本就不可能停留在某阶段,更不可能被控制在某阶段而不起变化,如感冒发烧、如痲疹,如任何急性、慢性疾病,都有发病的开头,病程的变化,到最后的结果,病不是痊愈就恶化,或病情转变,病情根本就不可能被控制,要使疾病痊愈,医生必须了解疾病的变化过程,把握其阶段性的病情变化而施药,及对身体的强弱而施治温清补泻,乃能达到痊愈的目的。

任何人患病,任何疾病,病情都随着时间、饮食的变化、气候(感冒、交节气)的影响、情绪的变化、病情本身的演变而作每日十二个时辰、每日、每月节气(经络移变),四季的变化,病情随时都在变,治病应随着病情的机转而步步施治——汗吐下和、温清补泻都要捏拿得准,始能使痼疾痊愈。

治病随着病情的演变而随时变换用药,乃为获得痊愈的根本之道。

用药治病不知道病情的转变,而不知道随病情的变化变更用药,却一成不变的服用同样的药,乃造成“吃药头,反药尾”的现象,是医疗人员的违失,亦是病患的无知而受害。

高血压糖尿病、乙型肝炎、尿酸等为什么会变成全身都是并发症呢?

高血压、糖尿病、乙型肝炎、白血球、尿酸、胆固醇等,若停止使用控制数据的药物,则其数据常会直线上升,甚至超过原检查最高数据一两倍,为什么呢?

高血压、糖尿病、乙型肝炎、白血球、尿酸等并不是病,只是发明了某种检查的数据,而将其定为疾病的名称,不知道疾病的原因(原因不明),不知道病情的变化过程——只针对所发明的仪器检查出来之数据,对病患一成不变的用降血压药控制血压,用降血糖药控制血糖………用………药一成不变的一再使用、控制,结果造成药物的伤害或药物的中毒,是控制病情,还是在慢性谋杀病患呢?大家应该可以明白为什么高血压、糖尿病、乙型肝炎、白血球、尿酸、胆固醇………为什么会造成全身都是并发症的原因了吧!

血压高用血管扩张剂、利尿剂………气喘用气管扩张剂………糖尿病用胰岛素………病情可能被控制吗?任何疾病,病情是时时、天天………都在变化,用药却是一成不变,不管病情如何变,用药总是不变,大家应该可以明白高血压、糖尿病………各种文明病,最后全身都是并发症是从那里来的,是如何造成的吧!

病情随时都在变化,故治疗疾病,必须要了解病情变化,病患与医师的完全配合才能达到痊愈的目的,但今日大众不明此理,沉醉在短暂的疗效,或病情一变即换医师,常因此致越治越严重,幸运的痊愈,乃造成今日“没运的医师治病头,有运的医师治病尾”,一治即好的高明医术之传说。

病情严重,危急时病患会很合作治疗,但许多精明的病患,在病情稳定,或脱离危险后,会将所服用的药拿到亲戚或别的药房翻看,而依样画葫芦的买药服用,其目的只为便宜一两百元的药费,而不知药的品质对病之重要性及病情随时会起变化之危险,要知赔钱的生意没人做,偷鸡不着蚀把米,待病情变化或恶化后再回头,常造成令人叹息的后果,是谁造成的呢?皆因不明吃药头,反药尾的原因所致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医之钥》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医之钥》书籍目录
  1. 为什么会吃药头、反药尾呢?控制病情,实际是蒙蔽病情,耽误病情,以慢性谋杀病患。《中医之钥》
  2. 为什么不能做器官移植呢?《中医之钥》
  3. 为什么会感冒?什么叫做感冒?《中医之钥》
  4. 为什么病原体一般不易进入脑部和胎儿体内?《免疫与健康》
  5. 为什么会生病?《中医之钥》
  6. 为善去疾《急救广生集》
  7. 为什么会有血压呢?《中医之钥》
  8. 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友渔斋医话》
  9. 为什么会中风?《中医之钥》
  10. 为鬼所持候《诸病源候论》
  11. 为什么全世界都会有相同的疾病呢?《中医之钥》
  12. 为顾枚先议失血证治并论病机《寓意草》
  13. 为什么血型必需相同才能输血《免疫与健康》
  14. 韦宙《中医词典》
  15. 为什么中医说根本治疗,但许多疾病过了一段时日病又复发了,永不复发,根治之说是否在骗人呢?《中医之钥》
  16. 韦文贵(1902-1980年)《中医词典》
  17. 为物所伤之病《审视瑶函》
  18. 韦驮献杵《中医词典》
  19. 为物所伤之病《原机启微》
  20. 韦驮劲十二势图说《达摩洗髓易筋经》
  21. 为虚弱人及幼孩治实证遇当用克伐之药者宜早宜重说《市隐庐医学杂着》
  22. 韦荣氏球菌属《医学微生物学》
  23. 为医首重读书论《友渔斋医话》
  24. 韦克斯勒量表《医学心理学》
  25. 为医先去贪嗔《活幼心书》
  26. 韦格纳肉芽肿《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7. 为医须明十弊论《友渔斋医话》
  28. 韦慈藏《中医词典》
  29. 为医须明阴阳之理《友渔斋医话》
  30. 薇衔根《冯氏锦囊秘录》
  31. 为医要量大见高《活幼心书》

《中医之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