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一)发烧的原因

《中医之钥》书籍目录

今日大众的观念,发烧是调节体温的中枢神经失控,或是外来的细菌、病毒侵入体内所引起而造成发烧。以中医的医学而论,这完全是错误的,因其错误的医疗、药物的伤害,乃造成脑炎、脑膜炎、小儿麻痹……等医疗错误的不良后果,为什么呢?

我们鼻子呼吸的空气是热热的,我们的皮肤亦在呼吸散热,排散水分——出汗。

呼吸、排汗所排出的热气,并非身体的发炎,乃是心肾——君火、相火上升所产生的体温,即消化营养,产生体能所产生的余热之排放。

体热排放不良,乃造成发烧,即余热被蓄积而成,故发烧的原因可列举如后:

1、感冒

感冒发烧,因五脏调理五气产生体能而生体温,若五脏调理五气,热不能排,为皮肤毛孔被风、暑、寒、湿、燥火之气蔽塞,即肺金毛孔收敛(肺主皮毛),致体温、热气无法从皮肤毛孔排出——即是发烧的感冒为最多。

感冒发烧,不是外来的细菌或病毒侵入体内,更不是调节体温的中枢神经失控,只是身体的表皮、毛孔被蔽塞而已,分为伤风、伤寒、伤(中)暑、湿、热等中医学谓之表证,细菌、病毒根本未进入体内,经曰:寒邪外束,阳不得越,郁而为热(发烧)。

2、伤食:

饮食不当,脾胃虚弱致食物蓄积肠胃,无法消化在胃肠堆积发酵而产生热能的发烧,以婴幼儿为最多。此发烧四肢掌心热,不像感冒的四肢冷,消食即烧退而痊愈。

3、虚劳:

因身体虚,水火(心肾)不能即济,风木动摇,时憎寒壮热,乃体温外越,不能为身体产生体能,并非发炎,是今日妇女更年期,身体衰弱,故须辨别心虚发热脾虚发热、肝肾虚发热而调治,不可退烧,是为虚损发烧。

4、瘀血

受伤时因气血循环受瘀血阻滞,瘀积的瘀血将体温升高而发烧,只要化瘀血,发烧即可痊愈。许多受伤而成植物人者,乃因瘀血阻滞,或被用冰块冰瘀血致血凝不散,或被强力消炎,消炎即伤心、肾,因心肾同为少阴经,肾主骨、骨主髓、脑为髓海,受伤植物人的造成,乃因心、肾的衰弱,更被消炎而心的循环无力将瘀血排出,并非脑受伤害的问题,化瘀血烧即退,心肾补强,瘀血排出植物人亦能恢复健康。

许多十三、四岁的少女,月经初来时,被打德国麻疹疫苗,或感冒月经来,被消炎伤心肾,致经来不止,或经血逆行至鼻、齿流血,被止血致瘀血内结,复又感冒再被消炎,乃为今日十二、三岁学童血癌——瘀血发烧不退的主因。

5、出痘疹:

出痘疹发烧是在促使病毒产生免疫功能,如谷子、各种种子发芽时的产生温度,痘疹必发烧才能促使病毒发挥排除尽凈,产生免疫功能,使五脏调适五气不致产生障碍,故出痘疹发烧不须退烧,唯须注意发痘疹时的饮食,避免并发症之发生,痘疹发透烧即退而痊愈,身体免疫功能即建立而不易再生病。

6、药物中毒

三合一疫苗造成的药物中毒、头痛呕吐、发烧,西医称为“无菌性脑脊髓膜炎”或白血球升高至三、五万而烧不退为白血病解毒烧即退,白血球数据亦降而康复。

7、孩子长牙齿发烧:

齿为骨之余气,而肾主骨,婴儿长牙齿时,脾土虚不能制肾水,土不能制水乃因脾虚而非感染(发炎),只要调理脾胃,发烧即可痊愈,不可消炎、退烧。

8、惊吓:

七情不顺,如孩子受惊吓而腹胀发烧,只要收惊即愈,情志不顺,抑郁忧思伤脾而发烧,消胀气烧即退。

9、妇女坐月子感冒:

妇女坐月子感冒,发烧称“月内风”,与一般感冒不同治,此时气血大虚,须调理气血兼祛风,退烧始痊愈,不可以感染(发炎)治。

10、不明原因的发烧:

医师自己不懂,或诊断错误,治疗错误,或不会治的发烧,今日皆称不明原因的发烧,万般皆有因,何以会有不明原因的发烧呢?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医之钥》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医之钥》书籍目录
  1. 发烧的原因《中医之钥》
  2. 发烧的辨证――发烧会使脑子烧坏吗?脑炎、脑膜炎是如何发生的?《中医之钥》
  3. 发烧的治疗与观念的纠正《中医之钥》
  4. 发烧待查《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5. 发烧需要多喝开水吗?《中医之钥》
  6. 发烧待查《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7. 发生《中医词典》
  8. 发痧《卫生易简方》
  9. 发水泡论《原要论》
  10. 发痧《寿世保元》
  11. 发秃落《新修本草》
  12. 发散风热药《中药学》
  13. 发秃落《普济方·针灸》
  14. 发散风寒药《中药学》
  15. 发脱眉落《古今医案按》
  16. 发散方《救伤秘旨》
  17. 发望法提纲《望诊遵经》
  18. 发乳余核不消候《诸病源候论》
  19. 发为血之余《中医名词词典》
  20. 发乳下痢候《诸病源候论》
  21. 发痿《广瘟疫论》
  22. 发乳溃后候《诸病源候论》
  23. 发无泽《中医词典》
  24. 发乳久不瘥候《诸病源候论》
  25. 发物忌食《医门补要》
  26. 发乳候《诸病源候论》
  27. 发隙《中医名词词典》
  28. 发乳后渴候《诸病源候论》
  29. 发痫瘥后更发候《诸病源候论》
  30. 发乳《中医词典》
  31. 发痫瘥后六七岁不能语候《诸病源候论》

《中医之钥》